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2005-7-28 13:02:00
对的,只要他感觉过马路带来得效用大于死亡的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9 13:55:00

认为15楼答案较好。

行为者行前判断:1)事件带来的边际效用=事件发生时的边际效用*事件的概率。2)实施几种可能的边际效用值中最大的那个行为。

正常人过马路: 死的边际效用为负无穷大,但被撞概率无穷小,乘积近乎零;到马路对面吃一根雪糕的边际效用为0.5,实现概率近乎100%;过马路行为的总的边际效用之和等于0.5;不过马路,安全的边际效用为0,概率100%;忍受渴和热的负边际效用-0.5;两相比较,选择过马路。

盲人过马路,儿童过马路,夜里过马路,高峰时段过马路,过青藏公路,过机场高速路;概率都有差别;散步、上医院、被狗追。。。,或想自杀,边际效用都不同。但都可以按15楼所说的公式判断。按照最大的边际效用值实施行为。

都是理性人,也似乎无必要是理性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0 14:01:00
死亡是不是还有个概率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0 15:57:00

是因为有一种信任体系。相信别人不会故意撞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1 08:45:00

在信任制度越完善的社会,人们就越放心过马路,放心在火车上去洗手间的时候把包放在座位上,等等。

任何生活中的任何有关行为的问题,脱离了信任是无从谈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5 08:59:00

主要是制度[这里主要是非正式制度]给了过马路的人一个明确的预期,他人不会故意开车撞自己。

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不知各位中有没有西安人士,听说在西安,你过马路的时候。如果你坚持在红灯时候穿过斑马线、并且是意志坚定地,那么所有的司机将会停车让你过去,且不会指责你;如果你是呆在路边,等待汽车先行,则司机更不会指责你;但如果你是又想过马路、又犹犹豫豫、踌躇不已,则你的过马路的踌躇会招来司机们的一致唾骂!因为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选择了!

这个例子也许是说,只要能给别人一个稳定的预期,就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效率实现的事情。正如大家都靠左行驶、靠右行驶都不会影响交通效率一样。对大家行为的高可预测性,使人们敢于过马路的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5 9:01: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15 10:04:00
大家的解释很有意思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2 19:18:00

那你为什么敢问这个问题?

难道是因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3 21:06:00

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冲动,如果人在过马路前,考虑到死亡的机率,或计算出这次过马路死亡的机率最大(除非是自己找死),打死我都不相信会去过马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4 15:22:00

是否可以这么认为,如果认为过马路的负效用为无穷大,是否可以这么认为,被创的概率为无穷小呢

实际上大概大部分人都会这么认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1 18:00:00

  哈哈。NIE版主这个题目出的有意思。我想,可不可以把你的问题推广一下。开车会有出车祸的可能,为什么要开车?吃的菜有农药,为什么要吃?,,,,,等等。好多好多。

  我完全同意10楼的意见。就是,你过马路也有效用的,你不过马路可能会有负效用的。来这论坛有一小段时间了。知道版主是个看了很多书的人。不过,我还是想提出这么两个疑问:

  1。经济学家喜欢假设,这是没错的。因为社会太复杂,不假定一些条件,难以使自己的推理和模型做到严密。但他们的假定都是为了自己的推理而服务的,版主无端的假定过马路死亡的负效用是无穷大,你的理由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你这种假设已经偏离了经济学中的假设方法的运用,因此,这种讨论难修成正果。

  2。西方经济学家喜欢用模型,不过,那仅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或明了吧。不过,如果沉迷于模型,而不顾现实世界的情形,那不正是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极力反对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2 10:25:00

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群体效应的问题,如果甲不过马路(有红灯)则乙选择过马路的效用为负。反之如果甲选择过马路,则乙直接面对的是选择不过马路的效应为负(,浪费时间,此时选择过马路的效应仍然为负),在这个主观感受下,乙跟随甲一起闯红灯!个人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3 16:25:00

我认为死亡的效用是负的无穷大,可能也是有问题的。首先,效用这里应该是主观的,而对于无穷的概念(无穷大或者无穷小)个人是如何感知的,能否感知到,这都是问题。

我认为,在对于死亡的衡量上,不应该是用效用,而可以换一种说法: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是负的无穷大,记为l。取效用函数u的话,那么u(l)并不是无穷大,而是与某一个有界的值大致相等价,记为c,即u(c)=u(l)。这里即是说,虽然 c《l,但是个人主观上对他们的效用赋值却是大致相等的。(事实上是有差别,但是个人无法感知到)。

那么行为人在面临过马路者一个选择的时候,实际上他所考虑的并不是无穷大的量l,而是c。

我想,问题最关键的地方还是:

1,效用是主观的;2,个人对无穷量(无穷大或者无穷小)如何感知。(不知道行为经济学或者其他的学科对这个问题都有了什么样的关注,哪位大虾如果知道的话请告诉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27 18:00:00

我觉得如果死亡的概率是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的话,就可以解释人为什么会选择过马路。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过马路过程中,人为什么走走停停,甚至倒退几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4 10:38:00
(以下是在西安交通大学思源兵马俑bbs上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一个帖子)

三点说明:
1。个人的决策行为是很复杂的,我们使用效用函数是为了去逼近其行为过程。而且这种逼近我认为是用逻辑的理性的方式去逼近复杂的过程;
2。我们可以认为个人在决策过程中要依据计算效用函数,并且以最大化效用函数作为目标的理性模式(我这里是重申);
3。个人对效用函数的计算过程,无法处理无穷大或者无穷小这样的量(这是我最基本的假设,也是最想表达的)。

对于上面第三点的解释:
1。我是这样理解的:无穷量(包括无穷大与无穷小)只是在逻辑上存在,而在个体的效用函数的计算过程中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可以看我们对无穷大或者无穷小量的通俗定义,任给一个量,该量都要比它大,那么该量就是无穷大;任给一个量,该量都要比它小,而且大于零,那么该量就是无穷小。这样的量,我认为只是在逻辑上有意义,而个人是无法感受得到的(当然这一点我还是无法说得很清楚,有些牵强);
2。假设个人的效用函数中能够处理无穷量,那么我认为个人这样的处理是很低效的。遗憾的是这一点,我也无法在逻辑上说得很清楚,只能以打比方的方式来阐述。我是这样理解的:
个人头脑中的计算和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一样,是必须要受到容量和时间的限制的,那么对于无穷量,因为这些量需要进行大量的迭代和比较,因而要耗费掉大量的“内存”;
3。在上面第二点成立的情况下,那么人为了提高效率,很有可能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一种习惯,自觉不自觉地用一些确定的值来替代无穷量。


补充说明:
我是这样理解的:效用函数和逻辑是我们逼近人的行为的方法,这样的逼近方式是有适用范围的,在一些特殊的,特别是边界的地方,我们尤其要注意;无穷量在逻辑上存在,但是事实上人的思维能否处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欢迎大家继续对我的看法提出质疑,当然,如果就我上面提高的三点说明与三点解释讨论的话,会比较有针对性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23:39:00

LZ这样的假设不成立,能造成你死的概率很小,当然就算发生车祸的话还不一定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0 12:41:00

死亡的效用绝对不是负无穷大。

负无穷大怎么解释安乐死?

据说人自然死的时候还有一种辉煌的体验。

这时是有科学证据的,人死之时肌体组织突然活跃起来,造成幸福的感觉以加速死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2 10:49:00

一开始,制度上给与了过马路者一个稳定的预期:即驾车者会注意过马路的人,从而不会发生车祸。主观上,过马路者会偏小的估计发生车祸的概率,因为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发生不幸的事。虽然对于死亡的恐惧可以导致极大的负效用,但是过马路的人,估计的并不是死亡的单一效用,而是“发生车祸”这件事的总体效用。当然,效用的估计是主观上的,并且在这种事情上,绝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的[这里仅指不好的事情] 。所以,每一个人在过马路前,都会进行过于不过的观察[在某个时刻],比如看下车离自己多远,计算自己能不能在车到之前通过马路 。如果这个计算结果能够让过马路者做出肯定的答复,它就会选择过马路。

另外,大部分时候,没有等到红绿灯的时候过马路的人群,更多的事依赖于信号效应以及从众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2 11:44:00

回复:各位学子

看来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很多,我是搞公司经营的,很多道路说说就行了。过于认真说明你空虚

.我宁愿去搬一块砖,也不想这样浪费我的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3 18:28:00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人类对于很小很小的概率,往往容易忽视,行为上感受很轻

而为什么在德国不敢在中国敢,那是被抓的概率和惩罚不同,包括声誉等,另外一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1 20:42:00

整整一年多过去了,没想到这个贴子跟了8页!

我没有看完全部跟贴,但是我已经想出了答案。过马路是理性的!尽管死亡的带来的负效用无穷大,但是不过马路也会带来负无穷大的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3 12:36:00

看了各位高人的理论分析,不由对你们讨论的话题很感兴趣了。

我不懂理论,只想请思考一下,在人们闯红灯过马路的时候是否真的计算过,如果哪位朋友有兴趣可以随便选一条马路进行调查,看看那些闯红灯的人们到底想什么东西没有。一下是几种我曾经做的事情:

1、虽然是红灯,但是看看左右车不多,或者距离还远,过马路。

2、等绿灯比较长的时间,超过了我的忍受限度,闯红灯。

3、本来不打算过去,但是看到别人(很多人)过,就夹在人们中间过去了,或者又站了若干秒,终于过去了。

闯红灯存在若干种特定的情境,所以愚以为单纯的对某样本进行假设可能只能在理论上的出某种结论。不知道顶楼是否可以就此问题集合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对各自所在城市进行一个调查,我觉得基于数据的分析可能更可信也更深刻。

嘴后,希望没有打扰各位的学术交流气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4 19:11:00
行为金融学研究些什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6 10:47:00
海萨尼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都来自赌博本身,那么冯 诺依曼和摩根斯坦的假设并不适用。这是因为在道德背景下使用者易寒暑有时会遭到反对。例如,据称人永远不改用生命去冒险,因此人的生命的效用是无穷大。持这一论调的人有时强调他们从不赌博,甚至认为赌博的本身就是邪恶的,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和错误的态度,每个人每天都有生命危险,甚至长老会的牧师要穿过繁忙的马路去收一笔小债,他都在为此而冒生命危险。然而,仍然存在一个不可再减少的发生事故的概率。当他横穿马路时,他正明了他不但有时会赌博,而且也没有把自己的生命价值看作无穷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5 11:20:00

有意思,不过和主流经济学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可不这样想:

我认为应该把“死亡”作为“做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一个小概率事件。

这样其实更符合现实情况——也是这个帖子的本意。

这就可以很轻松的用R(w)=-u''(w)/u'(w)来分析某人对过马路的选择了,

当某人的心理对风险规避高到一定程度的话,他就会不敢出门,怕天上掉陨石。

(精神病案例可以找到很多类似例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5 14:50: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5 14:54:00

再说一点:

开头的假设“只有过马路才会死人”的前提,是这个奇怪的理论出错的关键。

当“效用负无穷”通过相除的数学过程消去之后,其实就只剩下不同的死人概率的区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5 23:31:00
不过马路也有可能被楼上的花盆砸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7 09:16:00

"反正我是只有判断在100%没有死亡问题时我才会闯红灯,呵呵。"

正和我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5 09:36:00

基本同意楼主在81楼的想法。

个人认为,理性人在决定过马路之前,基本已确定不会有死亡危险,也即没有负效用。如果已知会死亡还选择过马路,那就是这个人准备自杀或者准备敲诈车主。

回答三楼的问题:为什么德国人不过马路,而中国人想反?为什么中国人在德国不过马路,而回国后又过?

这个问题问得好。制度因素在其中有很大作用,尤其体现在后一个问题。中国人在德国不过马路,是因为那里有制度的有效约束,不遵守纪律会受到惩罚,回国后又过马路,是因为对国内的制度不放在心上,也不曾想过要认真对待国内的制度,所以大可闯红灯、过马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20:01:00

1、“可是过马路的死亡概率却是正的”,过马路死的概率不一定都是正的,对具体的某次过马路,大部分概率为0。

2、即使有时概率不为零,但如果不过马路,却存在确定的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