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财经要闻回顾
2011年10月13日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简报》 编者:SINCE1776 订阅地址
澳下议院通过“碳税”法案
12日,澳大利亚下议院以74票赞成、72票反对通过了执政党工党提出的碳税法案——“清洁能源法案2011”。该法案还需在今年11月提交澳上议院表决,但最终获得通过已基本无悬念。“碳税”计划从2012年7月1日起,对全国约500家高碳排放企业征收碳税。法案有利于澳经济可持续增长,但将提高澳能源企业运营成本。
中石化与俄石油巨头拟建合资公司
中国石化和俄罗斯最大的石化控股公司西布尔公司近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和中国上海探讨设立两个合资公司,以生产丁腈橡胶。据悉,合资项目是中国石化为应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中俄两家公司还考虑在异戊橡胶领域以及其它领域开展合作。
49家公司今年以来获30亿元补贴
10月11日,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大幕拉开。在展示经营业绩之时,补贴成为了部分公司的重要“法宝”,最近4个交易日有9家公司披露了获得ZF补贴公告。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补贴收入合计达到29.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82亿元,增幅接近三成。
铁道部今发首期200亿铁建债
铁道部11日发布公告,将于12日发行今年第一期200亿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专家分析,财政部10日刚刚宣布铁路建设债券利息收入减半征所得税,此次最高可帮铁道部降低逾17亿融资成本。公告称,今明两年,铁路大规模建设仍处高峰期,2011年我国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达7455亿元,铁道部债务压力将有所加大。
美参议院投票通过货币汇率法案
美国会参议院11日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ZF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主要针对中国,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该法案在得到参议院批准后,还需要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才能成为法律。
OECD指标强烈预示多数经济体增长将放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周一(10月10日)发布的综合领先指标显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经济似乎将继续放缓,美国和德国放缓的迹象更为明显。OECD周一称,8月份衡量34个成员国经济活动的领先指标从7月份的101.4降至100.8,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表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发达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的趋势将继续。
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回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PMI为51.2%,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反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认为,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中金公司认为,9月属制造业生产传统旺季,但PMI升幅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显示在内外需同时放缓以及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的作用下,制造业增长势头并不明显。
温州民间借贷今年坏账1500亿元
温州民间借贷今年坏账或达1500亿元
媒体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市场。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而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显示,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成品油价格首次下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日决定,自10月9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相当于每升分别降低0.22元和0.26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说,此次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缓解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