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177 1
2011-10-14
假日经济有什么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26 23:33:17
假日经济是一种“集中爆发”式的消费繁荣景象,只是将年度消费总量进行了再分配,辩证地看,它对整个年度总体消费的增长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不得不承认,假日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制约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制衡因素。对假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分别作以分析。 
正: 
1. 假日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从模型上分析,假设经济封闭,根据三部门经济的
均衡条件:Y=C+I+G,假日经济分别从C,I,G三方增加了国民收入。闲暇时间的集中及客观条件的推动,闲暇时间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无论人们是将闲暇时间用于学习还是出于经济动机都会增加对社会上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巨大的需求使商家瞄准了市场,引致了各方投资,无论是在原基础上的再投资还是新假日市场的开发。闲暇时间的集中性也加大了消费者对基础设施的耗损,作为整个市场的管理者,更多的ZF支出用于节假日人力物力的买单。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巨大乘数效应,最终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 假日经济有利于回笼货币,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任何实行商品经济的国
家都需要有计划的投放货币和回笼货币,从而使整个经济得以正常的运转。假日经济可以促进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为国家回笼大量资金的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加速资金周转,抑制通胀,在稳定物价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有效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假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主要划分为三个领域,旅
游业、餐饮娱乐业和次相关产业,这个领域基本上都属于第三产业,假日经济不但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也可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有效的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并且,假日经济的很多相关产业就业门槛不高,为中下层城镇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假日经济是具有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以次相关产业发
散为特点的发散经济,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中包括旅游,购物,餐饮,宾馆酒店,交通运输业等多产业。假日经济促使了我国经济产业从单一化、物质化逐步向多元化和精神化发展,带动我国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有效倾斜,使我国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负: 
1. 滞需效应 ——在节假日,各大商场和卖场往往以低价和折扣促销,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不断的下降,假日促销使得假日和平时价格悬殊较大,导致消费行为滞留在各个假日,造成了在节假日疯狂购物而平日卖场萧条的现象,易造成从热卖到滞销的降骤。这会对商品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恶化 
2. 加大了地域间经济的不平衡 ——我国居民的消费地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在假日中显得更为突出,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旅游型城市,然而农村是我国最大的市场,假日经济并没有和农村市场产生较多的交集,农村消费市场的滞后会抑制我国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也加大了地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基础设施滞后及资源环境的破坏凸显“共时化”消费的弊端 ——过于集中的消费导致全国很多旅游景区出于超负荷的经营状态,景区容量不足,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致使我国大量资源无效流失,影响了我国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假日经济在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第三产业等社会服务体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导致服务质量欠佳;市民外出“一票难求”,使得原本出于极其必要的出行受到阻碍,游客回返购票也成了一大问题;市内各大卖场比肩接踵,道路交通严重堵塞,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我国缺乏对消费流量的适度控制和有效的分流措施凸显假日经济弊端,使假日经济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黄金周”旅游消费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居民整体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一政策能够有效地提升居民整体消费的水平,而之所以能够增加消费总量,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消费预算约束和时间约束上的突破。但是,收入始终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出现了不利于保持消费增长的变化。国民收入分配在要素上向资本倾斜,一般劳动报酬占比在下降,而财产、资产和资源的报酬占比在上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ZF、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和企业分配的比例在上升,而向其他行业和居民收入分配的比例在下降,而再分配的调节机制发挥不够。此外,房价成为制约居民消费增长新的后顾之忧,消费的主体——中产基层因背负高房价、高教育支出和高养老负担,负债率在上升,消费倾向在下降。 
于是,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景象是,每次黄金周狂热消费之后,都将伴随着消费洼地、消费淡季和消费休整期的出现。背后的原因是,居民总体消费可能并没有增加,只是对全年的消费做了跨期调整,长假时期消费多了,其他时间消费少了。同时,通过对于第三产业内部各消费型行业长假前后产值变化的比对发现,居民对于黄金周消费也做了跨部门的转移,黄金周期间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的消费增加了,而金融服务、批发零售、仓储邮政、教育保健的消费减少了。 
黄金周能够促进居民消费不假,但这种改善消费供给以匹配消费需求的策略已经实施了十多年,在居民收入不能够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其对消费刺激的边际效用在不断地降低。因此,我们不能够按照长假期间的消费规模来设计路网的运力、景区的接待、酒店的床位,因为黄金周过后的维护成本会高得吓人,今年国庆长假过后一段时间内很多景区、道路休息区的垃圾仍旧没有清扫完毕就是一个例证,很多人据此提出的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是站不住脚的。 
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居民实际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协调,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于民生保障的支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建设,特别是住房保障、均衡教育医疗资源、财政转移支付以及通过个税和房产税调节收入等等,这样既能够清除制约居民消费的障碍,又能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如果收入上去了,消费的推动不需要节假日的政策刺激,周末双休日的消费自然会上来,而居民这种细水长流的消费模式在福利上也高于在黄金周期间的集中式消费模式。同时,居民消费这种台阶式的增长也自然而然增加了对于路网运力、景区接待、酒店床位的合理需求,相应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新增供应的必要性也就逐步增加了,以消费刺激投资、投资满足消费的内需型经济也就形成了,而时下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泡沫化的倾向也将得以缓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