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现了人类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态度,也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从我国实行“5天工作制”,到推出“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现在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已达到110多天,这意味着城市居民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休假。因此可以说我国已跨入休闲经济时代的门槛。
但在休闲观念、休闲文化和休闲产业等方面还需要大力培育,需要加强休闲研究,开展休闲教育,使其能显示中华民族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是一个崭新的名词“休闲经济”。从假日经济到休闲经济,许多人还不能立刻缓过神来,对这个“称呼”仍然感到十分陌生,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开始步入假日休闲时代,虽然只是起步,然而它的出现昭示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休闲开始成为大众的普遍需求,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特权”。
体会“休闲”黄金周,我们可以看到,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为节假日的中国人的休闲活动不再局限于旅游观光,而是逐步形成六大主要休闲方式:观光类、城郊类、度假类、商务类、运动类以及文化类。它表明中国的黄金周正从旅游经济形态走向休闲经济形态,人们对休闲的选择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