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7月21日,一个名叫伊斯拉埃儿・贝亚(Israel Beer Josafat)的小男孩出生,他生于当时普鲁士小城卡塞儿内的一个犹太学者家庭,他就是後来移居伦敦并创办路透社的保罗・朱丽叶斯・路透(Paul Julius Reuter)。
路透这个姓名是他改奉基督教之後自己亲自改的,而他亲手创办的路透社品牌也正沿用其本人名字。据说Reuter这个名字源于德文Ruyter,意思是「马背上的人」或者「骑马的使者」,好像一个富有重要使命的信使。路透社最初的logo上也有一个骑士的形象。
路透在他13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父亲是做牧师的,所以路透自己的家境不算富裕,不过路透有两个不错的伯父,一个在柏林大学教书,另一个是当时着名的梵文学者,路透还有一个开银行的表哥。父亲去世後,路透投靠表哥,开始在银行做事,一开始主要做外汇兑换、汇款业务。
路透在表哥的银行里做汇兑业务,有次发现汇兑计算公式有误,遂请教数学家卡尔・菲利德利希・高斯(C.F.Gauss),两人成为朋友。高斯正发明电报机(telegraph),路透发现这可能有助银行尽快了解外国汇兑行情。1833年,高斯电报试验成功,参与试验的路透预感一场「情报革命」即将到来!
为实现抱负,保罗・朱丽叶斯・路透先移居柏林,但让电报实用化的计划一开始并不顺利。1845年,29岁的路透结婚了,太太是柏林大银行家S・M・马格努斯的漂亮女儿,马格努斯对路透这个女婿很满意,听说路透想通过电报搞出版事业,岳父大人主动提出给予资金支持!路透的事业终于起飞。
于是,路透先在普鲁士建立自己的出版社,主要发行政治观点小册子,後来与合资夥伴不和,普鲁士政治环境又恶化,路透决定去当时舆论环境更自由的巴黎发展,在巴黎,他毛遂自荐,加入着名的哈瓦斯通讯社(Agence Havas,AFP法新社前身),甘愿做一名翻译实习生,为甚麽呢?
没过多久,保罗・朱丽叶斯・路透决定提前结束他在哈瓦斯通讯社的实习,那年他才33岁,路透之所以决定离开哈瓦斯通讯社是因为他已经计划好和太太一起创立自己的通讯社,和哈瓦斯竞争。
路透自己的新闻公司先设在巴黎,当时还没有打出“路透社”的牌子,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合资公司,路透和另外一个朋友出任公司的两个主要股东,後因欠债,加上拿破仑收紧言论自由,路透和太太逃回普鲁士,在德国亚琛建立新公司,推出「路透行情情报」业务。1849年,路透在德法两国已有不少忠实客户。
1850年4月24日,保罗・朱丽叶斯・路透拜访了与他熟悉的餐厅老板盖勒,打算利用餐厅的信鸽在德国和比利时之间建立一个速报体系,计划顺利进行。直至1850年底,柏林、布鲁塞尔、巴黎纷纷架起电报网,信鸽时代已过去。路透的法国、德国竞争对手抢先通过电报传讯,路透再次陷入困境。怎麽办?
眼看德国和法国的电报网已被竞争对手控制,路透只能另谋他路。某日,路透遇到一个叫西门子(Ernst Werner Siemens)的技术员,西门子(後来创建德国西门子电气企业)说英法两国正架设海底电缆,可进行“直通电报”,速度更快。1851年盛夏,路透夫妇一起旅行去伦敦做调研,没想到正是这次旅行彻底改变路透命运!
1851年,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5年,伦敦举办「世博会」吸引600多万名观众。刚到伦敦的保罗・朱丽叶斯・路透认为这是千载难逢机会,标志伦敦的金融交易中心地位确立。1851年10月14日,路透社正式开张,当时的注册地址是:伦敦皇家交易所1号。6年後,犹太裔德国人路透成为英国公民。
1851年11月13日,即路透社在伦敦成立一个月後,横贯英法海峡的海底电缆正式投入使用,路透社按既定计划顺利依靠海底电缆开始发布“路透社快讯”。路透社一开始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证券交易所、银行、股票经纪、贸易商等,第一个客户是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後来成为路透的长期客户。
1853年,俄国同土耳其爆发“俄土战争”,随着战火蔓延,後来又牵涉进英国和法国,两国与土耳其组成同盟国。路透社此前和东欧和黑海沿岸的商人因为贸易行情有往来,于是这次也借助这个网络,很快搜集到战况。当时英国民众主要靠《泰晤士报》(The Times)获知战况,而路透则主攻伦敦交易所里的股票客户。
1855年9月9日,俄罗斯和同盟国(英国、法国、土耳其)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决战打响,同盟国联军攻下一个重要要塞,确定战局走向,路透社是第一个将消息发回伦敦的新闻机构,此消息对当时伦敦皇家交易所的股票经纪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是路透社“打败”《泰晤士报》的第一个重要独家新闻。
克里米亚战争一仗使《泰晤士报》开始重视路透社这个对手,路透社也准备从“金融街”(皇家交易所)扩张进入象征英国报业最高地位“舰队街”(Fleet Street)。由于《泰晤士报》高傲,路透社转投其主要竞争对手《广告晨报》,并率先敲定新闻使用合同,迫使《泰晤士报》在合作上日趋被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