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5284 12
2006-11-23
各位学长:

        你们好!

        小弟本科是学金融的,同时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政策方面很感兴趣,今年报考人大国民经济学专业。平时看过一些经济学经典著作,并写过六七篇经济学小论文(对“乘数-加速数原理”的补充,对“AD-AS模型”的修正,用博弈模型分析股东行为,对“基数效用论”的修正,对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的思考等)——win2044@163.com" target="_blank" >我的邮箱是win2044@163.comqq494734748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一下,等考完研之后可以一起讨论论文中的一些问题。当然,还有很多进行过不少思考和讨论、但仍没有最终解决的问题,因目前时间较紧,等考完研之后再来向各位学长请教。

      此前看了经济论坛上的一些帖子,从中获益匪浅;但由于我打字很慢,所以,在备考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跟本校同学当面讨论、或者跟外地同学用skype语音聊天讨论的(有几道题还请教过人大的老师),基本上没有发到论坛上来过。现在我们想把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发上来(也有的是想和各位对一下思路和答案),盼请高手指教!——问题都堆积到一起了,挺多的。

      谢谢你们!

一、(人大05年真题)判断下列论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将会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
我们觉得,此题问的是厂商是否一定不采取价格竞争。我们的结论是:当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时(假设大于1),如果厂商降价的话,其收益TR会增加;而降价又将导致该厂商的需求量(从而产量)增加、从而其总成本TC也升高了,因而其利润π=TR-TC是增加还是减少是不确定的。不知这样分析是否可行?
我们还尝试过用这种方法:垄断竞争厂商是在LAC曲线的左方达到长期均衡的,尽管降价会导致P值的减小,但同时也会导致需求量(从而产量)Q的增加、从而平均成本AC的下降,表现在π=TR-TC=Q*(P-AC)之中就是:降价将导致Q的增加、PAC的减少,因而Q*(P-AC)的变化情况是不能确定的。但是用这种方法分析的话跟弹性没有什么联系,不知在哪一步出问题了?请您指点。

二、假定某完全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具有相同的长期成本函数  C= Q3-4Q2 +8Q  式中:Q为产量;市场需求函数为D=2000-100PP为价格。请描述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并计算均衡价格、总产量和厂商数目。
我们觉得,此题似乎还应该加入一个条件——“该行业是成本不变行业”才好着手去做;否则,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难以处理:
第一,如何得到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高老师的第三版微观课本中没有提“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这一概念,而且从201页、202页的论述来看,厂商在长期似乎是不存在长期供给线的。不过,也有辅导书上将厂商的长期供给线说成是“LMC高于LAC曲线的部分”,但我们觉得这种说法不符合高老师对“长期均衡”的定义;
第二,即使真如辅导书上所说的,厂商的长期供给线是“LMC高于LAC曲线的部分”,那么,在求出厂商的长期供给线之后(它的表达式是P= 3Q2-8Q+8,再加上一个对Q的限制条件),下一步怎么得出行业的供给线?这里好像是不能直接对各厂商的长期供给线水平加总得出行业的供给线的,这在201页的第一段有很明确的论述(因为行业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动)。请指教。
与此极其类似的一道题是:
完全竞争市场上,目前存在三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q表示各企业的产量。各企业的生产成本函数如下:企业1的短期生产成本函数是C1Q=18+2Q2 +20Q,企业2的短期生产成本函数是C2Q=25+Q2,企业3的短期生产成本函数是C3Q=12+3Q2 +5Q。试求:长期市场供给函数。(请问:此题没有告知长期成本函数,如何求长期市场供给函数?)

三、(人大02年真题)说明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市场要素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我们觉得,此题仅仅说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产品市场可以是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完全垄断甚至寡头;如果是这样的话,产品市场是垄断竞争时,应该如何去得到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四、(人大00年真题)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可以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请问:此题主要是答343页的“完全竞争时实现了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还是主要答251页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均衡产量最高,且实现了P=LMC这一条件”?)

五、(人大06年真题)一种彩票,有输赢两种概率。如果赢了,能获得900元,概率为0.2;如果输了,只能获得100元,概率为0.8。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w0.5。问消费者愿意出多少钱去买这张彩票?(麻烦你算一下,想跟各位对一下答案。我的答案是:不超过196元。)

六、(人大99年真题)论述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做出评论。
与此题有关的一些问题是:
1348页第一行说:“帕累托最优条件仅仅告诉我们,社会福利必须在该效用可能性曲线上达到”,请谈谈其中的原因。我们的理解是,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第三章效用论中的预算线是对应的,都表示一种既定的客观约束;而社会无差异曲线则与效用论中的单我们的无差异曲线对应。再结合效用论的知识——消费者必在预算线上(而非预算线左下方)达到效用最大化——可以知道其中的原因。不知可否如此理解?

2、在答这一道真题时,是否要把西方学者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即351页第八节整节的内容)的观点也答上?换句话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否也算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内容?
327页第二段对“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可以看出,福利经济学似乎只研究效率;但从346页第二段的论述——“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并不是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完整描述,因为它没有考虑收入分配问题”——可知,福利经济学也研究收入分配问题,而收入分配应该算是一个“公平”(而非效率)问题。请指点。

七、如何用图形分析消费的外部经济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失当?
我们当时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分析的:考虑一种具有负外部性的商品(比如烟)的需求。设该商品的价格为P1,当考虑到负外部性以后,意味着每消费一单位商品,全社会所应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它自身的价格P1,而应是P1加上每消费一单位商品给社会其他人所带来的损失(设为E),所对应的预算线(可以称之为“社会预算线”,而将不考虑外部效应时的预算线称为“私人预算线”)应向内转,从而对应的“社会最优需求量”应该比在“私人预算线”下的“私人最优需求量”小。但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判断“社会最优需求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而“私人最优需求量”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请指点。

八、(十一章课后习题第四题)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提供?
这道题在书上有详细的论述,我们只是想进一步看一下下面这个问题:(384页第一段)如何理解“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它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

九、(389页倒数第二段)为什么说“一致同意规则”可以避免发生“免费乘车”的行为?

十、(金圣才一书05版的221页)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100+Q,请问:
1)这一成本函数的假定前提是什么?(书上说是“各要素具有恒定的边际产量”,但我们觉得最多只能得出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恒定的——此题中未说明使用了几种生产要素。另请问:是否还需要说明另一个假定是“要素价格不变”?)
2)从长期角度看,该企业规模是规模经济还是规模不经济?为什么?(疑惑:在原题所给出的已知条件下,如何能够看出长期的情况来?)

十一、对279页脚注——“买方垄断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函数不同于要素的市场供给函数。”——的理解。

十二、关于租金方面,有以下几个问题:
1、(305页最后一行)请问准租金是谁对谁的支付?从计量的角度看,准租金之中包括了利润;但从支付者与收益者的角度看,准租金是对固定要素所有者的支付,利润是对厂商(即固定要素使用者)的支付。
2、请问准租金、经济租金与生产者剩余是什么关系?我们觉得,“经济租金”与“生产者剩余”的性质完全一样,只是,“生产者剩余”是针对产品而言的,“经济租金”是针对要素而言的。建议提出一个更宽泛的“供给者剩余”的概念,将“生产者剩余”和“经济租金”这二者合称“供给者剩余”。

十三、由312页的图9-15可以决定出均衡利率来,而若在311页图9-14中再加入一条投资线的话,似乎也可以决定出一个利率(由这里所决定出的利率好像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存贷款的利率)。请问这两个均衡利率之间是什么关系?

十四、在312页论述资本市场的长期均衡时有一个假设——储蓄等于投资,请问“储蓄等于投资”时的均衡状态和“资本供给等于资本需求”时的均衡状态之间是什么关系?

十五、如何直观地理解欧拉定理?尤其是,如何直观理解(而不是用数学推导)315页第二段的“在报酬递增的情况下,产量不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之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23 20:39:00
不好意思,忘记注明了:除特别说明之外,指的都是高鸿业老师第三版课本上的页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3 21:33:00

第五题是正确的。

第四题,要把握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P=LMC,至于为什么,左边是社会评价,右边是社会成本,社会评价等于社会成本,所以最优。

或者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厂商福利和消费者福利之和),不过,上述的第一个标准,是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上的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3 21:51:00

第三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要素的需求函数是根据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就是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为:

VMP=w.可以参考张元鹏《微观经济学》P356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3 21:53:00
第二题:建议看一下儿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在大约中间靠前的章节,关于霍太林引理的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4 22:19:00

谢谢万岁大中华兄的回复!

在此,小弟想再请教一下第三题。因为我个人觉得,“VMP=w”的要素使用原则仅仅适用于产品、要素两个市场均是完全竞争时的情况,但原题只是说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可以是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等。请各位指教。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4 22:20: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