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回答的好,版主给你饺子吃(看过大史记哦)。</P>
<P>学习spss:1.被spss带着走,走spss操作的路,看似一个捷径,跟着市面一些spss的书走。包括张文彤的书。其实捷径通向都是事物的表面(我发明的,名人名言啊),这样学不到精髓,也太依赖作者的水平了。</P>
<P>2.带着spss走,不要局限于spss要用统计原理(假设,算法)范围,应用具体需要注意的是什么)。</P>
<P>比如大家常用的主成分分析,不同领域用法不一样的,你们看看质量控制中怎么用的,心理测量又是如何用的。其原理是潜结构存在,而我们需要用统计过程描述出来(负荷矩阵),不要听那些陈词滥调的消减变量(过时了)。用也要用对,通过特征根的计算得到的负荷矩阵不同算法下如何解释,不用心学这些,光看结果,只会跟着这些书来鹦鹉学舌......</P>
<P>+潜结构:变量空间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看法”,顺着这个角度看过去,我们可以得到最多信息,于是伟大的第一主成分诞生了</P>
<P>统计也是有局限的,这就是我说的范围(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存不存在一个潜结构就是主成分的使用条件。</P>
<P>具体中数据是什么类型,抽样是怎么样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将影响我们的结论。spss的这个模块只是完成这个(结构)探索的,验证又需要amos,eqs等来做探索性到验证性的转换,出发点又不一样。</P>
<P>最后:带着数据的枷锁和统计的思路,那是在做事,跳出这个过程,看自己的操作(把自己当作别人,审视你的过程),才是真正入了统计门的人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