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虽然经济发达,但戴着“最自由经济体”的高帽,也导致贫富差距较大——当然,这是与其同等经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的基尼系数已达0.43,最富有的10%人口收入是最贫穷的10%人口的17.8倍。以收入中位数计算,全香港贫困人口超过123万,约占总人口的18%。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在香港,至今仍没有工作时限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则要到2011年5月才开始实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28港币,而现在仅在连锁餐饮业就有数万人的工资远低于此标准。
一位工会人士告诉《世界博览》特约记者,即使按照28港币的最低工资,一名工人每天工作9小时、每月26天,收入也无法达到综援(相当于内地的低保)的标准。
香港青年中受过专科以上教育的比例从1996年的18.5%上升到2006年的30.6%,达到27万人,但是他们的收入相比前辈却一直在减少。根据香港ZF公布的数字,香港20岁~24岁青年的收入平均数,却从1997年的8200港币下降到2008年的7500港币。
走过十年收入为何不升反跌?
收入下降的同时,生活成本却在持续上升。如同大陆一样,房价成为香港年轻人的最大负担。香港房价虽然在1998年曾经有过大跌,此后,也就是多数“80后90后”开始陆续成家立业的时候,却持续上升了超过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