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克思,可能有些人马上就要犯困了吧。不过,我对他说的金融资本还是很感兴趣。 首先,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呢?马克思认为,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相联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在他看来,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垄断,其基本逻辑大抵如此:规模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自由竞争导致优胜劣汰,于是大者愈强,强者愈大,当企业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便获取了垄断势力。这一点在马克思的论述中占着很重要的分量。可能,这种逻辑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的今天,这一逻辑已经不太合理了。不过,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这一逻辑可能是正确的。答案可能在于当时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状况。 金融资本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想反映这一事实:确实存在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联系日益紧密的现象。我所关注的是,为什么二者之间会联合呢?显然,发展的经济状况使得联合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这种内在的需求导致了二者的联合。现在的问题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分别处于什么具体的考虑选择强强联合呢?从工业垄断资本的角度看,企业在扩张过程中会产生对资金的大量需求,这使得企业很可能要借款,但借款是要支付利息的。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企业发现向大银行借款的成本相对低一些。也许是因为大银行要的利息低一些,也许是因为和大银行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要低一些。从银行垄断资本的角度看,大银行借款也得权衡风险和收益。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大银行发现把钱借给大企业风险相对低些,不用过于担心借款的收回。总之,二者的结合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即规模收益和垄断势力的巩固。
再次,金融资本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有什么影响呢? 在经济上,为了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大企业必然有一种扩张的冲动。尽管,规模报酬递减是企业扩张的一大诱因,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协调也变得相对困难些,这会增加管理费用。但是,企业很可能是出于对自己的垄断势力的维护而扩大规模。试看今日之世界,做大几乎是所有企业的选择,如果它可以的话。在政治上,政府的决策会影响企业的利益甚至决定其生死存亡,因为政府手中有一种资源即权力。这种权力使得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准入制度以及一些诸如反垄断之类的决策会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好的做法就是尽力左右政府的决策,使政府的政策尽量有利于自身的利益。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往往体现在对政治权力的争夺上。在其它方面,大企业也有左右社会生活的冲动。他们也希望影响大众的价值观,审美观等。大众手中有两种选票最为重要,一个是货币,另外一个是政治选票。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企业面临的市场的市场约束,后者则会影响到企业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0 19:53:1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