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505 1
2011-11-03
和一个大四的学生聊天后,我发现我们的教学实践很天真。让我们听听这位女同学的话吧:
    “某某教授(是学校校领导)上课前要我们起立,讲尊师重道的道理,我们也服这个理;他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措施以及为此作出的种种努力等,至今还感动着我,如果大家都像他那样,我们学校早就不得了了;这位老师还在课堂上让我们学会了爱母校,如今谁要乱掰我们学校,哼(拍着桌子),我就跟谁急!他的课虽时隔不到2年我却不记得多少知识了,但他教会了我们很多。”
    “‘某姐(一年轻女老师)虽然管我们不严,毕业班么,考研的考研、考证的考证、抓就业的抓就业等等,安心来上课的确实不多,但是,某姐的为人很好,性格温柔,心底善良,打扮也很得体和美观,气质飘逸轻灵,没有丝毫的做作,和蔼而阳光,我愿意和她厮磨。”
    “某老师是马列部的老师,他教会了我们批判性思维,让我们学会了一种思考方式,很好。”
    “某老师的课当时不知所云,但过后考研复习的时候想起当时的那些故事,道理忽然一下就通了。”
    “我爷爷神了,他对生活的感悟、执着、豁达以及对亲人的慈祥、宽厚,今年暑假我都感受到了,我领会到了那种精神境界,虽然我还达不到,在我看来,我爷爷就是神!”
   这个学生的话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更全面的看待“学生跟我们学什么”的问题。很显然,学生看你老师,不仅仅是学你的知识,你的知识也许根本不值什么,但你身上的精神、品质、品味以及热情、睿智、拳拳之心可能是最重要的。因此,师道远不止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人的榜样,师道不仅是传授学生技能,更是启迪和培育学生的智慧,师道不是信息的传输渠道,而是精神的共鸣之道。这,就是这个学生给我的启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3 11:40:13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