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大新闻网
10月30-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合作主办的“长期护理与老年保障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德国、瑞典、荷兰、匈牙利、波兰、日本、韩国等国的知名人口学专家、社会保障专家与公共卫生专家和来自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国务院法制办等政府部门及多所高等院校的部分师生代表约100人出席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中国及蒙古国首席代表师文杰先生先后为研讨会致开幕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仇雨临教授主持开幕式。

郑功成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快速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快速到来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积极心态迎接长寿社会,以建设性的行动方案应对老年社会的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的战略任务。他指出,这次研讨会是在中国境内召开的最具广泛性、代表性的长期护理与老年保障国际学术会议,相信它能够为建立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制度与完善老年保障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

师文杰先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次长期护理与老年保障国际研讨会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了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长期合作及所取得的成效,并祝愿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在为期二天的研讨会上,来自8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国家的12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长期护理与老年保障”这一主题,从国际比较与国别研究的角度发表了主题报告。
报告人分别是德国马普学会社会法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贝克尔教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教授、波兰劳动与社会事务研究所政策研究部部长斯坦尼斯拉瓦•古力诺夫斯卡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戴卫东教授、日本关西大学政策研究院黎安国教授、韩国首尔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金长云教授、韩国首尔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金轮教授、德国驻华使馆劳动与社会事务官员孙明夏博士、波兰华沙经济学院院长皮奥特尔•布莱多夫斯基、瑞典驻华公使齐亚博、匈牙利科学院苏沙•赛曼教授、荷兰自由大学社会科学院潘宇舟博士。

德国马普社会法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贝克尔教授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教授

波兰华沙经济学院院长皮奥特尔·布莱多夫斯基

韩国首尔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金长云教授

瑞典驻华公使齐亚博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法人代表)兼《福利中国》杂志社长冯晓丽、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主任党俊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能力建设中心副主任及中欧项目办主任吕建设等担任了各国报告人的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仇雨临教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社长韩凤、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察局局长王延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及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等分别主持了各主题报告单元会议。中央财经大学禇福灵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吕学静教授等80多人次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代表发言或参与讨论,会议始终沉浸在浓郁的学术讨论之中。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社长韩凤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法人代表)、《福利中国》主编冯晓丽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长寿社会的到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但人口老龄化确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而且波及到各国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文化等诸领域,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战略课题。在国际上,德国率先创建护理保险制度,日本、韩国等国先后跟进,荷兰则通过立法确立了不同的护理制度,这些国家均为当代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建设更为健全的老年保障体系提供了先进经验,而波兰、匈牙利、中国等国亦在考虑自己的长期护理与老年保障体系,同样有值得肯定的思路。与会专家学者强调,研讨长期护理与老年保障问题不只是老年型国家与老年人群体事情,而是所有国家与所有人面临的共同的战略问题,应当成为各国社会保障、人口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专家学者合作交流的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