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人们常认为后一首诗是顿悟,内心没有欲念,人又何从去惹尘埃。而认为前一首是渐修,内心的洁净,要靠勤拂拭。人生在世,穿行于世事混沌之中,如行走黄沙中。即算内心无欲,衣着洁净也总有尘埃沾身。人心不是眼镜店里的眼镜,也不是看破尘世闲云野鹤的隐者,总有些世俗尘埃是挥之不去的。身体脏了,勤擦洗;眼镜蒙灰了,用布擦摸;心灵的灰尘多了,多拂拭。《偈神季》更贴切地说明了修身养性的方法。
《偈神季》: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偈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新课导入:礼佛说故事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独尊——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新的发展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三教合一唐朝时期: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