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假定
在某一个社会,只有2种人:供给方,需求方。
供给方共有1人,缺乏货币,拥有人人需要的货物共计1种若干个。需求方有若干人,缺乏货物,他们或多或少都持有货币,且两极分化的程度较低。
每一个人都知道有关的全部信息,知道货物数量、货币总量及其分布。
每一个人都非常自觉地追求任务的完成。
二、任务目标
供给方的唯一任务,是尽可能取得销售收入最大化。需求方任一个人的唯一任务,是尽可能买到货物且数量最多。补充来说,供求双方的共同任务,就是在货物数量、货币总量已知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市场出清。
三、可供选择的方式
A、供给方有权根据每一个人持有货币的多少,分别确定是否销售、销售多少、销售牌价,必须购买且不得讨价还价。
B、供给方有权确定单一的不变的牌价,敞开供应,自由购买,且不得讨价还价。
C、供给方不确定任何牌价,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销售,但每次只拿出一个货物,并按该次拍卖产生的价格去销售该个货物,这样逐次进行拍卖。
D、供给方一次性拿出全部货物进行拍卖,通过拍卖,供求双方共同确定一个不变的牌价,产生出一个平均化、普遍化的价格,按此价格由需求方的人们量力而为,钱多者多买得。但是,如果出现了货物、货币的不当剩余,则继续照此进行下一次拍卖(其实按上述假定、任务,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以上定价方式下所得到的那些价格,分别简称为:价格A,价格B,价格C,价格D。
四、求证:
根据上述内容,完成上述任务的最佳价格,是否符合:价格A=价格B=价格C=价格D
如果不符合,则在上述内容的限制下,如何求得最佳方案?
注:兄弟认为,以上问题,也是价格形成和计算的问题。在通常的经济学理论里,缺乏对价格形成和计算的说明,而是直接规定出了价格,或仅仅是描述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