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33809 79
2006-12-02

一个版面的建设离不开网友的积极参与,博弈论版诚挚的邀请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的板块建设好。

现公开征集讨论选题,题目不限,可以是政治生活中的博弈、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博弈、可以是经典寓言寻求博弈解、可以是产业组织理论,更希望网友们能从生活细节中找出一些妙趣横生的博弈现象,比如本版的“洗澡堂的智猪博弈”。选题内容可以是其他经济学分支的,比如制度经济学版曾经出现的帖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制度解释,只要选题内容可以运用博弈论方法就行。

warsky

2006-12-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3 21:49:00

学生毕业任教愿意留在本校的现象似乎可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23:25:00
以下是引用qweqww在2006-12-3 21:49:00的发言:

学生毕业任教愿意留在本校的现象似乎可以的

鲜活的现象可不能这么一句话啊。能否详细地描述现象,并提炼出可供大家讨论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4 09:15:00

本校的学生愿意留在本校当老师,当然有收益,因为有当学生时候建立的人际关系网,但是在本校任教周围的思维类似有可能难以出成绩,但是他支付看的是学校到底是怎么评价一个人的。而原体系的教师也愿意接受一个本校的学生,因为思维类似,假设学校总的分配总量是一定的,那么新进来水平可能越低就自己相对排序越高,但是他还要考虑到如果整个学校学术水平下降了,那么整个学校收益就下降了。类似的还有学校的评价体系,如果太偏重学术会引起教学的萎缩,反之亦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6 09:47:00

各位大虾:我感觉非对称结构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很有意义。当然不是非对称信息下的那个KMRW模型,而是考虑在一个域(青木昌彦意义上的)内行为人之间在偏好、地位、权力、声望、威信方面有所不同的情况下,这样一种不对称对解决协调博弈的多重均衡问题的重要的启示意义。因为我感到,在某种情境下,某一个特殊人物的突出凝聚效应(也算是某种“聚点”吧!)对局中人的合作形成可能是决定性的。例如组织中领导的权威,恋爱当中的其中一个人的特殊魅力,一个小规模群体中某个长者的崇高威望,某一个人的人品等等......简单来讲,只要可以树起这杆“旗帜”,就可以在相关者之间产生聚集与合作效应。这是再直觉不过的事情了!这种聚点效应之于合作,甚至可以消除搭便车行为、道德风险等。

但据我所及,目前关于非对称结构的激励模型似乎没有。关于公共物品的林达尔配置有关的只是提供了一点线索。其它的现有文献只是Sugden的某些认识,而且只是集中在非对称博弈中的某些标识上,并不是关注行为人自身的这种非对称结构上。Schlling则主要是从域的外部来考虑外部因素对合作均衡形成的影响。无论他们谁都没有把这些模型化。没有模型化就说不清楚。

因此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这种非对称结构博弈进行模型化?哪位在博弈论方面有较深的研究造诣,一定对这方面的线索有察觉。我在网上能找到的中文文献基本没有这方面的。外文资料也没找到什么线索。提出这一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选题供抛砖引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7 17:02:00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

公司的所有者,企业的管理者,国家政府部门是博弈的三个不同的主体。

对于国家来说国家想要更多的,可靠的信息来从宏观上管理同时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企业的所有者希望更多的资本以股利的形势发给股东。而企业的管理者希望更多的资金流在企业,这样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有更好的业绩。这样就构成了国家,管理者,所有者之间的博弈。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在博弈上是信息的优势方,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来操纵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我国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这样造假的收入远比被处罚的成本低,这样作为理性的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师就会造假,应为这样是理性的,而不造假反而不理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