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NA的算法。
“增加值”的总和,恒等于“最终产品”的总价值(这是一个“毛”值:gross)。(注意,这里的“价值”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
“净产值”(这是一个“净”值:net),即“最终产品”的总价值扣掉固定资产折旧。
之所以对固定资产这样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使用上的特性:“介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
之所以称作“固定资产”,源于它们的使用寿命都要大于一个统计期(一般是一年)。只要我们愿意把统计期延得足够长,世界上就没有“固定资产”了,所谓“固定资产”都成了“中间产品”(本来“固定资产”就是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在一个统计期内,某项固定资产(比如一台可多年使用的设备)生产出来了,它在实物形态及功用上完全可能保持多年而不变,这样就当前这个统计期内,它们很像(本年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其毛价值即各生产过程增加值之和)。然而它毕竟要损耗,迟早要退出生产(哪怕只是被单纯替换,而不是因为已损坏——就像女人的时装那样)。人们为了同时兼顾这种“介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特性,采用了“固定资产折旧”这种方法。在一个统计期内,既承认它的最终产品特性(以毛值来表现),又承认它的中间产品特性(以净值或折旧来表现)。
说到底,是投入品使用时间超过了多个统计期造成的。也就有了GNP与NNP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