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客观必要条件就是需要有“三权”:财权、事权(行政权)以及人权(人事权)。在美国,总统、州长、参众议员虽是以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但一旦当选后,就有很大的自主权。学校也是如此,一旦职位确定后,在学校是校长说了算,在学院就是院长说了算。在中国就不大好做,大多事情是集体讨论决定的,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院还好,是院长负责制,当然还是象在国外一样,需要服从上级的领导。所以,需要三权。一是财权,没有财权是不行的,钱也许花不到你想要花的地方,有人要和你捣乱,不会和你合作,把钱用到别的地方去,甚至将钱批给与你总是作对的人,用钱收买人心来反对你;二是人事权,有引进什么样的教师的权力;三是行政权,对学科调整的权力。这就是说,要办成一流的大学,要重视1个F(faculty)和2个S(student and stuff)。没有一流的教师和先进而又合理的课程设置,怎么能出一流的人才,成为一流的大学。当然也需要一流的学生。中国有很好的学生,素质好,也很好学,就是缺少一流的师资和配套的课程设置,你没有引进老师的权力,没有从事教学改革的行政权力,你怎么能做这些。我不知道别的学科怎么样,至于学文科的学生,如经济系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整天就是三厅——歌厅,舞厅,餐厅。学期末才来一次考试,好多学生就在最后一个星期才开始复习,背一背书就考试。学生时代一定要珍惜时间学习,人生最好的学习时光是在大学。这个时候没有家庭负担和行政事务,是学习的黄金时间。但你怎么让学生去这样做,你就需要又能抓教学教风的行政权力。现在我们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不一样了。我们要求像在美国学校一样,有term paper, homework, midterms。上海财大有800多学生在学高级宏观、高级微观等三个系列。现在北大、清华、人民大学、中央财大、西南财大和厦门大学都都开始大举从海外招聘人才。如果有这些三权,并且也了解中国国情的话,确实可以把事情做起来。
另外一个客观必要条件是要有充足的编制,允许你能招许多国内外非常优秀的人才。上海财大经济学院在2年内已从海外招了20个,明年准备再招10个,这样就有三十个,将大大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另外回国的话,也许还需要满足5大主观必要条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①具有较强术水平,否则在学术上不会受到充分重视,所以同学们现在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②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否则做不出成绩来。因此你们在学校的时候,要适当地参与和组织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在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活动中担任组织者;③要有必要的各种关系。关系在中国非常重要,由于还有许多事情不是严格按法律规定做的,因而关系在中国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学会与人相处和善于与人相处;④舍得投入,要舍得花很多的时间执着地去做事情。我每天要为财大花10多个小时,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⑤要甘当韩信,需要低头的时候就要低头。这一点在中国做事非常重要,要放得下脸面做事。如果你觉得你是留学回去的,瞧不起人的话,那就啥事也干不成。应当谦虚谨慎,相信每个人至少在某个方面还是有特长的,比你强。所谓“人低为王,水低为海”,你放下脸面做事,谦虚谨慎,做事认真负责,就会大大增加你成功的可能性。你如果成功了,就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就会感觉到很大的成就感。在中国,教授现在早已不是臭老九了,而是最富裕的阶层(除企业家和贪官外)之一。除工资外,他们大多有科研课题,还有各种创收渠道,如顾问费、演讲费、专家评审费等,另外还可拥有很多资源。一个比较优秀的回国人员,如想承担一下行政工作,很容易能担任研究所所长、研究中心主任、、院长、系主任等。一旦如此,你就可以发动一批人和你一起做事。比如我,在这里只是一个教授,好多事情都得自己动手;在上海财大,有一批人帮我一起推动经济学的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如副院长、院长助理、行管人员以及院里的教师等,都可以帮助我把一些想法发挥出来并变成现实。
总之,回不回去,我觉得确实要看个人的性格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区别对待。回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刚毕业就回去的同学,很难再回来。因此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充满了希望又需要冒险。只有冒风险,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不担风险,就不可能成功。就生活而言,在美国是安定的,在中国可能是浮躁的。生活是多姿多彩,卡拉OK,洗脚,桑拿浴,都很popular,人人忙于发财。这不只是中国人所具有的性格,外国人也一样。美国教授去中国洗桑拿浴,高兴得不得了。在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是所有的人),比如回国后干得不错的经济学家,收入比我们这里当教授的高多了,甚至有些人年收入达到几百万,名气也很大。国内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回国,有得有失,就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如在这方面没做好准备,就会遇到挫折,即使学得非常好,也是很难成功的。
这样,自自然然我要谈到的第三点就是要做到“知己”: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看在国内做事是不是很符合自己的性格,自己要了解自己,要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我发现许多学生,跟社会没有来往,心理素质不好,承受不起任何打击。国内总出现学生跳楼的现象。我经常跟财大的学生讲,一定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我不希望看到发生跳楼的事件。发生这样的悲剧,往往是由于那些人性格封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受不了打击。我觉得让别人了解你的最好途径就是与人沟通,遇到问题,遇到困难,要与人沟通。人生会遇见很多挫折和磨难,不要想不开,一定要与人交流,这样才能想得清楚,想得透彻。我在上海财大担任行政职务后,才发现以前的我可能就属于领导不喜欢的一类——不太与领导沟通,喜欢挑刺。如果只是做研究和教学,这问题不大,可能会好得多。但在政府部门和企业,我觉得与人沟通,向领导汇报非常重要。通过沟通与汇报,让领导以及其他人了解你,了解你的人品和性格。诚实做人,认真做事,领导和外人一定会相信你,重用你。这些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但绝大部分学生做不到,就是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任性做事。我通过上下两个层次,既做老百姓又做行政,了解领导和大家会喜欢什么样的人。现在在财大的经济学院做事,我很快就相信了一批人,也重用了一些人。有些人做事斤斤计较,且又不认真,就让人感到厌烦。一个人做事要取得成功,就要舍得付出,没有舍,哪有得?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人,最后总能得到领导的重用和大家的信任,即使从功利的角度来看,也是值得的。
因此,我觉得不论做人还是做事,要按下面二十个字行事:①对人以诚,诚实非常重要,我看到一些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事情讨价还价。老子说:“ 欲得之,先予之”。经济学家讲,要想有产出,就要有投入。在座的各位,你要想想你愿意为社会,企业和单位付出了什么,不要轻易与老板讨价还价。你要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老实人从长期来说会获得好处,狡猾的人越到后来越吃亏。对于挑三拣四的人,我就不用你,有好处就是不给你。所以对于老实人来说,我们都会说这个人很好。②处事取信。做事一定要讲信用,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做过的事要承认,否则没有人愿意与你共事、做生意或合作。我就经常对人说,我许诺的事,往往比签合同还厉害,我会认真遵守。对人以诚、处事取以信,确实太重要了。不要掩盖什么东西,一个谎话用十个谎话来掩盖,十个谎话用一百个谎话来掩盖。诚信,无论是对自己的朋友、家人,尤其是对自己的老公和老婆特别重要。我经常开玩笑地说:“我经济学是副业,社会学是博导,家庭婚姻学是超级博导。”这些问题在这里我就不多谈了。③取长补短。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但往往只看得见自己的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很多人自以为了不起,而认为别人不行,就是没有看见或不承认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又不愿意了解别人、让信息尽可能对称所造成的。人当然对自己的东西最了解,对别人的不太了解。有时对别人没有充分了解就想当然地得出结论:我的东西最好,理论最妙,我是最行等等。由于没有了解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就容易把自己的长处与对别人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比较,从而得出自己比别人强的结论,也就成为所谓的“井底之蛙”。但是我觉得任何人都有他的特长。上午赵伟老师谈过每个学校都有特色,所以我们A&M 跟MIT一样好,可能在有些方面我们比他们强,我也可以说,我们上海财经大学也跟北大清华一样好,至少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好。无论是谁,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取长补短。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一定要清楚。④求同存异,保留各自差异,一起追求大家共同的东西和兴趣。team work 在美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公司。有些工作就不太要求team work,如做教授,特别是经济学教授,不要计算机,不要各种人工。还有数学系教授也是如此。但在很多情况下,team work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求同存异,才能合作做好事情。⑤区别对待。对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处理事情时候可能需要区别对待,也就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总的来说,选择回国,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我把我的想法、我所知道的讲出来,供同学们参考。由于时间关系,不能非常详细地讨论这一重大选择问题,只是根据自己的体会,对选择的思维方式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要多与别人沟通,这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个人的沟通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在不少情况下,国家间的战争,家庭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斗争,很大程度是缘于没有充分沟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由误解误会所造成的,当然也有许多是由个人或一个单位的本性所决定的,没有办法的是,需要面对,且作为外部所添加的成本来考虑。怎样消除误解,沟通和谈判就是最好的方法。经济学家对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就是让信息更加清楚,消除误解,达成与人一致。如果做到这一点,在国内办事情还是比较容易的。做事或与人打交道时,首先要尽可能消除误解、误会。误解和误会消除后,通过沟通达到理念上的一致。实在达不成一致,别人也能理解你,尽可能照顾你的情绪。或者由于你求他,他就不好意思反对你去做,这样你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个idea,是从我的学生经常请求我办事而体会到的。有些学生,请我写推荐信,我本来不想写,可是他们经常求我,就写了。所以,真诚地与人沟通,尽量地与人交流,对社会、家庭消除误会,放下面子,达成一致。通过这种方法,我很快就与财大的不少老师、领导关系处得较融洽。我下过乡,当过农民,能喝一些白酒,所以我就与他们喝,距离很快就拉近了。他们愿意帮我,一方面是他们认为我得想法不错,另外一方面是觉得我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觉得我是性情中人,就把距离拉小了。不少人说我能放得下面子做事。我想,为个人的事,我很少能放下面子,要低下头是很难做到的。但我觉得经济学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是让学生受惠的,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有用的,我就会去做,不存在什么掉面子的问题。比如学生可能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以为读大学是为了镀金,为了好玩,为了文凭。我就告诉他们要看得远一点,要好好学习,尽管财大培养的学生不见得都做教授。但是,只要学到真本事,到任何企业或者单位,就会有很好的素质把事情做好。我经常跟我财大经济学院的学生说,尽管财大是研究型的大学,95%的学生毕业后不是从事研究的,可是有必要把你们培养成为社会、企业、政府部门需要的,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能力的领导型人才。通过这样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多的学生支持我们的改革,由此可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希望,这些演讲和讨论能对你们的人生抉择,对做事和学习有所帮助。我想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