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7-10-10 22:04:00
看了上面的解释。我觉得大家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产生套利(返销)行为??这个回答好了。那么我们的解释就站得住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1 23:20:00

私以为有两个原因:价格歧视和定价策略

商品的属性也有影响,剃须刀的附加值大一些,所以差价也可能大一些

就好像在国外的普通商品到国内就变成奢侈品一样,和国人对品牌的认知有关系

另外,这是不是一个商品的普遍现象还有待考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2 14:03:00

我的解释:

1、假设存在套利行为:经过一系列的加价,初略估计700+(这个估计是合理的,不信自己算算)。与原卖900比。显示了弱的市场区分效应。

2、低的市场需求弹性,决定了即使降低价格增加的销量也很有限。

3、技术再philips手中,使其有很强的市场反击能力。(加大了套利的风险)。

4、商品销量的缓慢使其需要很大的营销成本。

综上所述。没有人会冒这么大风险进行套利行为。而philips也成功的达到了分割市场的目的。进而进行价格歧视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5 04:18:00
全球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7 00:24:00
窃以为国内剃须刀市场鲜有品牌可以与飞利浦竞争,飞利浦在高端市场已然垄断,厂家自然采取高价政策谋求超额利润;在美国市场很可能还有别的品牌与之进行激烈竞争,飞利浦为了市场份额和利润也就不能按在中国的垄断价格销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8 20:56:00
运费在这里差不多只是个零头,可以忽略不计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8 21:06:00

1.也许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比政府公布的要高.

2.再者国人的崇洋心理使这种产品表现的供不应求.

3.该产品在美竞争较激烈,销方为扩大市场份额所作出的竞争战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0 11:01:00

差别定价,在不同的市场定价不同。好像是二级价格歧视

我并没有考虑宏观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价格是由厂家制定的,在国内,主要的消费群体是那些白领,或者说是高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由于品牌效应,对于他们喜欢的品牌价格弹性是比较小的。

而在美国,是美国人对飞利浦的认同度,及对品牌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很大的替代效应使得飞利浦不能定高价,一旦定价过高,可能就会失去很大一部分市场

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欢迎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0 17:17:00
品牌问题呢??这个剔须刀的品牌价值很高,还有就是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就认为外国货就比中国货好包括外国的品牌中国造,愿意出高出其实际价格来购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1 11:54:00

除了什么出口创汇退税问题,这种价格差异还可以有国人的消费观念来解释.

如果退税已经使价格偏高,对于同样产品,中国的有钱人(飞利浦也算中高档消费品)更乐于购买外国品牌,这是一种身份与品位的象征。似乎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月亮圆!

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外国的产品质量更有保证,因为中国人对自己制造的便宜货缺乏信心,看着是外国牌子,不管它是否“made in Chin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1 12:04:00
俺不懂经济学,只是从做生意的角度想一下:在中国用几百块钱的剃须刀的群体似乎不多(你别告诉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比列的农民兄弟都用上飞利浦了哈),而米国用几十美元的剃须刀的群体可能相对普遍(俺是土包子,没出过国,只能说“可能”哈),这就涉及产品定位的问题,简单的说在中国是高价消费品,在米国是薄利多销,利润差不多哈。瞎猜滴,表笑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2 11:48:00
看来美国销售价格为较真实的价格,可能外国投资厂商出口产品转内销国家征收100%以上的税收方可解析,再加流通利润就差不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2 21:11:00

不是价格歧视,是外汇短缺时期为国家创汇的经济产物,虽然目前已过时,但国内的市场反馈机制太薄弱和价格管理机制计划性太强,无法及时调整价格。中国离市场经济体制还很远,市场体制是拿市场说话的,不是靠政府说话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3 22:40:00

1.消费者的偏好,也许在美国飞利浦的牌子相对于中国而言没有那么响,美国消费者不愿意出那么高的价格,而我们国家的消费者愿意出那么高的价格,一种心里期望。

2.转移价格,由于飞利浦不是中国的品牌,外国企业可以低价把它转移到美国,而在中国要付品牌费,专利费增加了成本。

3.产品定位,在中国是高档品,在美国就是一般商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3 22:42:2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3 23:51:00
弹性很小应该是主要问题,是它的品牌效应得以发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3 23:51:00
弹性很小应该是主要问题,是它的品牌效应得以发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23:20:00
我要从供应,需求和介质三个角度来分析“我今天买了一个飞利浦的剃须刀,HQ7110产地中国。在美国38$.上月回国给爸爸买了个900RMB,同样的型号。价格差600RMB”。    供应通过介质转递给需求。    假设同一时间,假设汇率所反应的中美两国的货币是平等的(两国的社会生产率经过汇率的折算是相等的)这两个前提,绝对的供应成本(出厂价格)对于两种购买方式是相同的,从实际中的美国方式和中国方式不通的需求成本可以推断出,中国介质成本比美国介质成本高600RMB。   

       我们把介质分为以下几部分:税收,物流,各级经销商所加的利润,汇率差。由于第二个假设的存在,汇率所反映的两国生产率的误差可以去掉,那就剩三者,而物流从绝对距离的角度可以得出中国物流成本低于美国物流成本,从而可以推出中国介质中的税收和各级经销商利润要比通过美国介质的方式高出600RMB。我们在从现阶段中美两国的国情出发,美国市场成熟度远高于现在的中国市场,竞争度更为高,可以得美国各级经销商的单间商品的利润比(占绝对供应成本的比重)要低于中国的,而且由于中国经济的较美国不发达,他的商品的税收比(占绝对供应成本的比重)高于美国,两者最终形成了那超出600的部分。   

       在现实中,时间和汇率的因素是不可去掉的,不通时期购买同种商品所消耗的需供比是不同的(你需要的成本与你供应的成本的比值,或者你对它的花费与你那时的收入的比值)。另外汇率所真实反应的两国的生产率是不可能平等的,因为由炒汇等的存在,他们把人为的意识强加到客观,他们的贪婪。   

       我可以预测你购买HQ7110的情况在过去的美国和日本也出现过,在它们没有成为经济强国前。可以说现在的美国是中国的将来,将来的美国是中国的现在,如果你可以或几个世纪来观察的话。(风水轮流转,今天我做东:非洲是人类的起源于现在的非洲,大英帝国与现在的英国,殖民地时的北美与现在的美国,过去的唐朝和过去的清末。不是你没前进,而是人家的加速度比你大。)   

      “在美国WALMART超市,男用品中剃须刀就两个牌子,一个飞利浦,一个美国本土牌子。而在国内牌子众多,飞利浦应该是最高价之一。”这种现象可以用竞争和垄断来解释,现在中国的剃须刀市场处在一个竞争阶段,当竞争足够激烈时剃须刀利润空间的压缩会让他们成为垄断,现在中国的这种现象在过去的美国是存在的,在美国剃须刀市场刚刚开时的过程,利润很丰富。而现在的美国的剃须刀市场是将来中国的写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00:51:00
可能是“品牌效应”吧。
在中国存在着太多的牌子,而且很多都是杂牌的,就是很多你都没有听过的。
飞利浦是相对于中国市面上的其他牌子是名牌,相对来说可以是一种奢侈品,价格是面对收入比较高的人。
在美国只有两个选择,不是飞利浦就是本地的,互相的竞争比较直接,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价格是趋于正常水平或者是较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1:07:00

消费心理战术

和阿迪达斯在中国的营销差不多,低价滞销,高价畅销,

太不成熟的消费心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6 22:47:00

回答:

    一、部分原材料在美国较为便宜;

    二、美国的制造工业远比中国发达,很可能在美国制造的周期短耗的成本较低;

    三、根据消费对品牌的依赖,即品牌影响力对我国人民较大;

    四、美国人民对本国的工业水平信赖程度非常高,认为本国无论是什么品牌都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 00:52:00

这个可以用价格歧视来解释吗?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产品对不同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向低弹性者索取高价,向高弹性者索取低价.如果可以验证在中国的弹性大,美国的弹性小,就可以得出中国价格高,美国价格低这一结论.但是如何验证呢?(不考虑运费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 16:35:00

我曾听人说起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家商场购进的一批衣服,一开始老板定价188元,无人问津;过了一些时候,老板重新开价888元,这些衣服反而变得十分的畅销。

  故事告诉了我们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价格的上调引起了销售量的增加,这与经济学的基本的常识相矛盾。那这种情形如何来解释呢?在一次讲座中,我听到一个有趣的观点:在中国的词汇中有“面子”的概念,这绝不是西方的face所能表达出来的。这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中国人宁愿买贵的东西送给别人,以示很有面子,而买便宜的东西,则显得很没面子;买名牌则有面子,否则没面子,这类似与凡伯伦的“炫耀消费”。中国有一句话叫做“钱多货不假”,商家可以抓住这一心理,抬高价格,至于抬高多少这则是一门学问了。

  楼上的强人们的观点很有想法,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不同,在中国谈生意以饭局开始,以饭局结束;而西方人生意归生意,吃饭归吃饭。有人认为这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但我觉的是中国的文化观念的体现,用西方的概念来套中国人的经济行为是行不通的。

  个人的一些零碎的想法,请高人指教,算是抛砖引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 21:24:00

应该考虑美国本土牌子的价格,如果定成天价的无人问津也不行,是不是美国的剃须刀市场较之中国的市场更加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只是提出一个思考的角度,不成熟,还请大家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4 13:28:00

http://oakbrother.bokee.com/viewdiary.18658831.html

一个叫李园的硕士给出了比较细致的针对性的解答,分析角度也比较全面,很值得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5 15:18:00

都是无理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6:18:00

这是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行为  他们知道中国人有崇洋媚外的心理 故意那么做的

抵制外国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7:48:00

我们可不可以从这个品牌在中国的年限和它所宣扬的一种理念来解释呢? 现在很多公司都通过自己的品牌来进行诉求,是否在中国有这样的原因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9 23:18:00

1.“退税优惠”

2.两地销售的产品不同(包括质量与服务)

3.消费者需求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9 23:59:00
出口转内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0 18:59:00
美国次级贷款的经济学分析  用世界经济的角度来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