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6-12-20 10:18:00
以下是引用linyanfly在2006-12-20 10:12:00的发言:我有不同看法,我觉得是市场定位问题,同样的产品因为定位的不同而价格不同,在美国应该有更高档次的产品,因此飞利浦市场定位为低端产品,在中国因为科技还不太发达,高端产品市场缺乏,因为同样的飞利浦在中国定位为高档品,售价自然就高。。。

这可以笼统地概括在“三级价格歧视”中(两个分割的市场中需求弹性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0 19:43:00
以下是引用sl_wj在2006-12-4 8:49:00的发言:

我今天买了一个飞利浦的剃须刀,HQ7110产地中国。在美国38$.上月回国给爸爸买了个900RMB,同样的型号。价格差600RMB

在美国WALMART超市,男用品中剃须刀就两个牌子,一个飞利浦,一个美国本土牌子。而在国内牌子众多,飞利浦应该是最高价之一。

看了飞利浦其他型号,都不到国内价格的1/3。为什么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天价。跑到美国却降价了。

是品牌的原因?还是价格歧视?


就这个问题,我也有个相似的问题。我有一把瑞士军刀,在法国买的是39欧元,在中国买460左右,如果算上换汇,价格相差又不大了,我没注意盒子上的产地,是一个简装的盒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2 19:43:00

国内的高价格或许是多个原因引起的

国内的同类产品比较多,价格高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特别是有购买能力的高档消费者;再加上使国外的著名品牌,使得购买者有相对的优越感。(价格高出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中国市场的不成熟性,例如超市特有的上架费用等,也抬高了销售的成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2 19:44: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2 20:50:00

确实有些奇怪

按理论,如果两边除了退税,运输成本,等因素外价格应该相等啊

不然有套利呢

困惑

高手快快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3 00:21:00

我也认为是价格弹性问题,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是公司策略问题,飞利浦大概主要是面对高收入群体,

对于他们来说,900RMB不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4 00:19:00
应该不会相差那么大.现在电器国内与国外差不多.当地如果竞争激烈,就可能会比国内便宜,性能也好一点.但不会差那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09:55:00
差别价格策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11:39:00
我觉得是这样的。

1。这个价格不是单方面定的吧,别的品牌也是因素吧。要别的品牌都是38美元左右,就算你按人民币的价格(900RMB)在美国卖阿,那么贵肯定买不出去吧(相对别的品牌),这个牌子的价格一定会下降吧。同理,拿美国的价钱去中国卖,那么便宜,买的人多了,最后肯定要上涨吧。一般来说价格都在一个平衡点上的吧我觉得。而这个平衡点在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不一样吧。不可能你一个牌子,就能把这个平衡点给破坏掉吧,当然,可以短暂影响,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大众的喜欢的平衡点吧。

2。说到这个套利,我觉得就是存在的吧,要不然干嘛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呢?应该就是觉得有利可图嘛,对不对!

3。至于这个税呢,肯定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很大的吧。退了中国的税,难道不用交美国的税?美国的税难道比中国的低很多?我觉得为什么现在外国还不能大规模的反倾销(都是说说的了,外国人就喜欢吓人),是因为中国的产品在他们本土并没有打很大的价格战,因为很大程度都跟当地价格成比例。但随着当地的厂商都发现这个好处,都来中国进口,这样慢慢大家都有便宜的货了,价钱自然也就都开始往下调了吧。要不然应该都会处于一个相对高点的价格。

定价我觉得不能单单只看某个方面吧,应该要有很多参照物的吧,例如,运费阿(其实我觉得运费还好,这种小件的产品,一次多运点,摊下来也不多吧),当地消费水平啊,类似货品价啊。。。。。还有详细的市场调查阿,还有别的其他的细节之类的。 我感觉就是这么回事。不过很有可能错啊。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6 11:42: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14:57:00

是否是因为品牌的作用,飞利浦在中国可以理解为没有替代品,所以其市场类型为垄断,因此可以索要高价,而在美国这两个牌子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是没有区别,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因此竞争实际上非常激烈,市场类型为完全竞争因此价格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在中国和在美国出售的同一飞利浦产品实际上并不能理解为同一种商品,因此价格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15:25:00
嗯??剃须刀没有代替品!!!就算没别的牌子,菜刀总可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6 22:04:00

“退税优惠”的假设理论中,涉及到两个收益,一是中国市场收益,一是美国市场收益。请问这两个收益量是怎么产生的?

同样型号的产品,国内售价900人民币,美国$38;如果该产品在国内的售价可以确定,是不是根据“退税=中国市场收益+运费-美国市场收益 ”,在企业满意的退税情况下,就确定了$38的美国市场售价?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请教各位$38的售价是怎样确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7 17:26:00

首先是关税壁垒,因为虽然是中国本地产的但是属于外贸的产品是不会对内销售的

其次是运费

再次是物价水平,个人觉得这个很重要,我国和美国的物价不一样,收入也不一样,消费水平也不一样,在美国日用品超过上百美元就算贵了,更何况飞利浦也只是日用品而已,在美国人眼中这只是个小产品,但在中国人眼里就是名牌,要不怎么说中国人的钱好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7 18:29:00
以下是引用sl_wj在2006-12-4 8:49:00的发言:

我今天买了一个飞利浦的剃须刀,HQ7110产地中国。在美国38$.上月回国给爸爸买了个900RMB,同样的型号。价格差600RMB

在美国WALMART超市,男用品中剃须刀就两个牌子,一个飞利浦,一个美国本土牌子。而在国内牌子众多,飞利浦应该是最高价之一。

看了飞利浦其他型号,都不到国内价格的1/3。为什么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天价。跑到美国却降价了。

是品牌的原因?还是价格歧视?


从表面上来看,同样的一个商品,差不多同样的成本,在美国卖到300元人民币,在中国能卖到900元人民币。就此我们故意来做个断定:假若主要在中国卖,这个企业会更挣钱的。

从这断定出发来看,这个企业为什么放着更多的钱不赚,偏偏不远千里跑到美国去卖呢?那么,这是有原因的,例如是:这企业的老板是美国人或美国人的亲戚,他爱美国人,喜欢让美国人用上物美价廉的商品,因此就这样去做了。例如是:这企业由此可以获取出口退税或奖励。例如是:这企业为了占领美国市场,为了创立好的形象、声誉,为了长远整体利益而故意如此。等等,原因可能有好多。但是,我们都不说了,都故意忽略,我们不管这企业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抛弃掉这些因素,我们来把问题提纯、简化,我们来说说:同样的商品,在美国市场和在中国市场产生了巨大价格差距,这个已经产生了的巨大差距,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从经济学的常识性观点----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水平-----来看,来进行分析。

美国人是普遍比中国人有钱的,那么,似乎是在美国出卖应该价格更高啊?但是,既然已经产生了巨大价格差距了,那么,我们只好接受这个事实,并且认为这个事实仍旧符合“物以稀为贵”的观念。不然的话,我们就应该考虑去否定“物以稀为贵”了。

我们猜测:比起中国人,美国人虽然普遍更有钱,但是,美国人面对的同类商品(其他剃须刀、祛毛膏等等商品)也更多,尤其是:普通美国人、收入一般的美国人、收入下层的美国人所对的同类商品也更多,并且,这些商品的成本在某一水平(例如300元人民币)以下。

而在中国呢?我们猜测:同样的商品,在中国,所面对的是收入中上层的人们了。而要面对收入中上层的人们,就需要让他们喜欢这商品、重视这商品,这就又是商品的生产质量、销售广告、社会心理、社会影响等等的问题了。但是从结果上看,这企业实现了这一点。

总结起来说,这个企业在美国,是针对普通收入的人群去销售商品,在中国是针对中上层收入者去销售商品。换言之,这企业在美国以大众为销售对象,以大众物品的形象出现,而在中国是以少数人为销售对象,以奢侈品的形象出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表现为在美国便宜,在中国昂贵。

如果,他们把大量的商品投放在中国销售,就会降低奢侈品的形象,就会面对大众销售了,则要么销售数量少、销售价格高(总销售收入低),要么销售价格低(总销售收入更底。因为中国大众的钱少,也比美国同阶层的人钱少)。

而现在这样的做法,即使仅仅从销售收入上来说,可能整体收入会更高的。因为,这相当于把难以卖出高价的牛奶倒到大海里(减少供给,制造供不应求,提高销售价格,增加总销售收入)------从中国大陆退出,转而投放到美国大众市场上去了,结果就是在中国的销售价格高,在中美两国的销售收入总额也高。


如果在一定精度上知道上述商品的数量,及其在美国所面对的销售对象,和在中国所面对的销售对象,还有销售对象的收入水平,那么,按以下数学方法就可以按同等精度分别计算出销售价格了,同时也解释了这2种不同的价格分别是如何形成的了(需考虑卖方之间的竞争作用,但仍旧使用同一数学方法):

地球经济论坛经济相关——无所不谈『 经济沙龙 』 → 请教一个数学计算问题,请赐教,谢谢! 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1524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8:36: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7 18:56:00
以下是引用ray2006在2006-12-26 11:39:00的发言:
我觉得是这样的。

1。这个价格不是单方面定的吧,别的品牌也是因素吧。要别的品牌都是38美元左右,就算你按人民币的价格(900RMB)在美国卖阿,那么贵肯定买不出去吧(相对别的品牌),这个牌子的价格一定会下降吧。同理,拿美国的价钱去中国卖,那么便宜,买的人多了,最后肯定要上涨吧。一般来说价格都在一个平衡点上的吧我觉得。而这个平衡点在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不一样吧。不可能你一个牌子,就能把这个平衡点给破坏掉吧,当然,可以短暂影响,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大众的喜欢的平衡点吧。


对企业来说,他是用试错法来定价,例如,假定定价为50,是否销量能达到90,进而销售收入销售利润是。。,例如,假定定价55,是否销量能达到98,进而销售收入销售利润是。。。总之,即使再准确、再挣钱,都是属于一种经验做法、统计做法。

对经济学来说,就不能这么做了。否则就成了这样:人为什么吃饭?答:因为他前天吃饭,昨天还吃饭,则今天应该更吃饭,且吃饭多少多少,其中吃盐多少(按体重、嗜好与盐之间的弹性等等),吃大饼多少,吃鸡蛋多少,吃。。。。。

价格不是“先天”的,是在具体的供求关系当中形成的,是被竞争决定的,是“后天”的。不是先有价格,后有销量,而是有了供给数量、需求数量之后,经过竞争活动,才形成的。企业的经验做法,只是在模拟这一形成过程。

我们还可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主流经济学的空洞无物之处,说明了主流经济学的失效:全球第一的钻石,现在同时在一群大款中间,和大款之外的亿万普通的农夫农妇中间去进行拍卖,价格分别会如何得出?

如何解释和计算理想价格的形成呢?请看一下楼上贴中说的一种办法。请各位批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9:19: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7 19:45:00

效应差异

差价如此之大,可能是:1.产品在中国和美国的品牌定位不一样,目标人群身份不一样。28$是剃须刀提供基本效用的报酬。而在中国,高价剃须刀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张显身份或实现理想角色的工具。中国很多有钱人有一种炫耀的心理,他不担心价太高,只担心价格不太高,使其无法与普通民众区别开来。因此,这很明显是利用了这种心理。

2.至于为什么没有中间商套利,可能是其使用了许可经营制度。即使有走私物品,但考虑到买者的真正需求——体现身份和追求理想自我,因此购买者当然很少了,而普通民众则嫌相对太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7:23: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7 18:56:00的发言:如何解释和计算理想价格的形成呢?

老兄如何定义“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9:00:00

兄弟这里说的理想,就是例如学科当中经常说到的那个“理想条件”的理想,就是各种假定情况下出现的理想情况。理想价格,也可以叫理论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9 08:24:00

赞成30楼观点。

同质量产品在美国与在中国的竞争程度不同,在中国等位竞争少,在美国等位竞争多.所以同样要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就要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当初富士胶卷在不同亚洲国家有不同的价格策略。为了与乐凯竞争采取了在大陆中国低价策略,而在台湾、香港价格都很高,造成一些人从大陆走私胶卷到台湾。但胶卷都编有产品号,不同地区编号不同,容易识别。

这个问题可能与此类似。但须调查同类其它品牌产品在中国与在美国的入市状况以印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0 11:3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0 11:3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 19:1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14 15:46:00的发言:

这里补充一点。厂商来自国内的预期利润应该与来自国外的预期利润相等——均衡(当然这里的“利润”应该有广义的内容),否则厂商会更看重其中一个市场而不断调整。

厂商的经营目标在不同条件下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只要存在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谁都会采取那种价格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7 07:14:00
随行就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 16:07:00

我认为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原因造成的,结合上面各位的讨论,我总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正是上面某位所说的与需求价格弹性是有关系的。在美国,中国的品牌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因此,需要制定较低的价格来促进销售的增加。符合微观经济学中的薄利多销的原理。

其二,降价的原因和政府的出口政策有关,即出口退税的奖励政策,可以使得厂商能够在美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而不会受损失,当然这又可以为政府出口创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3 02:20:00
我有两点想法:一是关于租的 一是信息不对称 .物价局,税务局,还有运输方面的管理者都在进行着方面的活动;可以这样说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了解极少,加上厂商处于很有利又很不利的位子上,自然有些"无奈"的人就这样按着本不应该有的逻辑去想去做了,我想在等个一段时间这种现象会少起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4 20:28:00

看了那么多我很郁闷! 我想这跟价格歧视有关 也跟国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吧 在国内没有足够的硬件跟飞利谱竞争于是有有了垄断 呵呵后 这知识本人的一点愚见而已 我刚学经济学不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6 19:20:00
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潜在市场就是中国,中国的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是不能用简单的边际价值来衡量的,因为对这些人来说消费的最大回报价值是一种叫"炫耀"的东西,如果将一个国际品牌定位到一个可以满足这些人群消费满足的时候,高价格反而会有坚强的消费群体,这也是品牌可以维持高价格的原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0:16:00

这个好像不是经济学问题,而是财务管理问题,是利润转移与品牌问题。请问NIKE的定价原则是什么,和成本相关吗?同样,只要是国际品牌在国内合资生产的都有这个问题。

如果是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基本不会有太多的退税,因为合资企业享有很多税务优惠,但是同样的优惠对在国内销售的产品也是有好处的,除非含有进口部件,那么出口产品价格会低很多,而在国内销售的价格会很高,原因是:国外的部件供应商是飞利浦的关联公司,为了转移利润,飞利浦国内公司会花高价购买进口部件,造成成本大增,而出口销售的产品,飞利浦不敢按照国内成本销售,因为市场竞争原因,只能按照国外当地的市场公允价格,但是留在国内销售的,飞利浦将按照常规的成本再加上品牌等所有因素成本形成的价格销售,所以价格很高。

如果基本没有进口部件,例如像NIKE等低级产品,价格差异也很大,为何?主要是品牌效应,NIKE不会考虑成本在定价中的比例,而是采用产品定位来定价,不过成本情况,只要是某类产品,就定某种价格,爱买不买,可是中国人却趋之若骛,但是在国外考虑到国外人理性消费和竞争压力,基本都是采用市场公允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0:31:00
这里还想提醒一下,一看楼上很多都是优秀的学子,但是经济学不是简单的学术,实际上政治经济学才是核心,当然这里的政治和中国的说法有区别的,实际上是一种策略,国外再大的公司只要有机会,他们会毫不客气的做所有违法获利的事,因为资本家的本性如此,这个只有政治经济学才解释的了,不要幼稚的认为名气大的国际公司,都遵守法律,实际上法律的修改都是依靠这些大公司,因为只有他们才有钱请高明的律师、会计师、金融家来设计如何规避法律,安然就是例子,只是他不走运而已,现在有无数个国际公司在利用各种离岸公司套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避税,用各种卑鄙手段剥削发展中国家,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没有什么美丽的道德,只有实力相当的人才配谈道德。道貌岸然是对西方国家最好的评价,不幸的是中国人越来越受到西方很多观念的影响,过于迷信西方,实际上,这些在日本社会已经验证,使得日本自身越来越陷入进退维谷,脱亚入欧的梦想也始终很飘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7 10:41:00

这里面有一个商品区位特性的问题,简单将位于两个不同市场的产品看作同质的,显然是不妥的,尽管是同一品牌的同一型号。

商品的比价不一定要按按照官方汇率折算,也可按购买力折算。

考虑到中国的收入差距明显,并且该款商品具有奢侈品的特征,厂商的定价也是合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8 11:14:00

我认为这其中消费者心理因素很重要,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对商品进行差别定价,也是因为剃须刀在中国与美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是两种不同的商品,结合消费者自身的情况,造成在两个国家需求弹性不同,企业当然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实现差别定价,其实这属于价格歧视这一范畴.

而既然在中国与美国剃须刀的价格相差这么大,为什么没有套利行为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已包含在上面的说明之中了。在中国商品的需求弹性很低,剃须刀相当于奢侈品,如果进行套利,那么就有大量的剃须刀充斥整个市场,这反而造成利润的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