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71 3
2011-11-07

闲话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距离上次写文字已经整整过去好像66天的日子了,这期间,引起思考的东西当然很多,例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诺贝尔经济学颁布以及政府相继出台的财税改革措施。今天主要谈一下自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在自己的微博里,谈到过几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由来已久,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突然爆发,也曾作为那段时间仅次于次贷危机的经济事件,不过后来随着全球复苏进程的推进,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已知没有实质性进展,而是采取了其他成员国、国家金融机构(IMF、Word Bank)为债务国——尤其是希腊,当然其他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危机迹象——提供低息贷款从而帮助其度过危机的临时安排,另一方面希腊政府也从自身做起,在缩减政府开支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如消减工资、减低保障程度等,然而成果并不显著。同时由于经济环境的日趋恶化,希腊国内也出现了各种不稳定,罢工和游行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想象如果是在中国会怎么样呢)。
其实,我认为(实际上,这三个字并不值钱,我认为仅仅是我认为,与别人如何认为毫无关系)从希腊方面来说无论是寻求外部支援还是锁甲政府开支都不是解决希腊当前债务危机的根本性对策——尽管这些政策对于缓解危机进而对稳定国内发展有一定短期效果,而且这种短期的安排对于希腊来说是必须的,这可以减少在下一步深层次改革过程中的障碍。首先,寻求外部支援,从而增加政府当期或者下期的财政资源不仅不利于希腊本身,而且还会对其他的国家造成伤害,货币供给的扩大短期内释放了较大的流动性,在小型开放开放经济模型中,这会对货币价值产生影响,范围广泛而深远。其次,缩减政府支出。这项过渡线安排似乎合乎希腊长期的改革计划,毕竟欧洲债务危机之后,我想欧洲国家必须对其政府支出中高额的福利成本重新反思,到底政府有没有能力负担得起如此高昂的福利成本,其他国家也需要反思,欧洲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福利支出过度膨胀,现在看来这部分支出的刚性很大,要想缩减下来,着实很难,毕竟希腊人民对其的依赖心太强。同时,我斗胆预测,福利计划的改变对希腊、对其他欧洲国家来说可能会造成巨大冲击——这种改变不仅表现在生产函数上,而且也会改变需求结构,而且这种改变将会产生持续向,将希腊带上另一个增长路径(一次冲击对经济造成的要想是持续地、深远的这个观点是由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还是新凯恩斯理论家提出来的,这个区别忘记了),这部分对于希腊也许是可惜的变化,当然必须要说的是,这个过程对当下的希腊人民来说注定是一个痛苦的经历,牺牲很大,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劳动更多,消费更少。
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洲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脱不了干系,进一步来说,我认为松散的、权利分散的、某种程度上被操作的欧洲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没有一点公信力和权威性,这种货币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欧洲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通过各种协议安排将一个松散的、充满敌意的欧洲联合成一个贸易自由、市场开放、货币公用、劳动力充分流动的“联邦”,这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当初建立欧元区的主要宗旨——形成合力、对抗美元,然而他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的安排并不能让人满意——货币政策较为统一,虽然没有约束力,但财政政策置之不理,《稳定与增长条约》以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几乎是一纸空文,被大部分国家先后践踏,呜呼哀哉,现在看来英国当初没有加入欧元区似乎是一件明智的决策。在这个区域内,由于大家都使用同一种货币,因此不同国家之间货币政策的差异会带来较大的后果,每个国家都尽量采取利于自己的货币政策,例如在市场衰退的时候扩大货币供给,这也许可以稳定跟国内市场,但却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改变了其他国家的均衡货币供给水平,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这里,理性预期似乎是站不住脚的,既然人们预期到了这种效果,那么就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但事实相反)。因此,货币政策方面加强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公信力和权威性是必不可少的,赋予其较大的权利似乎是势在必行的。财政政策方面,如果欧洲人民真正的实现了友好、团结、互助、和谐的稳定关系,消除国界、种族、宗教、信仰、文化和语言差异,那么财政政策的统一也是必须的。
当然对希腊来说,最后的备选方案来自于退出欧元区,增强其政策的灵活性,当然那时候对欧元国家的整体打击是相当大的,这不仅对欧元区自身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也加强了其他国家在执行政策的“不负责任”或者说是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最坏的结果莫过于退出欧元区,从而长期加大欧元区的前景不稳定,加快其破产和解体,那时候世界经济的发展我相信将会又进入有一个风云激变的年代,美国的强大地位将又会得到重新确立,虽然现在他似乎已经病入膏肓。
欧洲问题很多,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阻力很大,加强各国人民和元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题中之义。
最后关于中国应不应该救欧洲,我想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1 13:26:13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 13:35:16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 19:53:05
分析的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