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54 1
2011-11-07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王亚煌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温州的民间信贷危机的新闻着实不少,先是老板们集体抛弃了工厂跑路,而后又演绎出各行各业轰轰烈烈的追债故事,现如今又曝出4名员工充当资金“掮客”参与民间借贷行为,相关银行已对当事人作出开除处理。

   

  不过笔者认为在正常热闹异常的温州倒闭潮中,有些信息不一定为真,有些信息也未必没有夸大的成分,还有些信息本来政府是不该公布避免引起恐慌的,但却被堂而皇之的第一时间报道了出来。所以,笔者觉得这里面多少有温州在就金融改革向中央施压的意味,而且是通过媒体、舆论逐步的在进行宣传和扩大影响,以求中央为稳定金融环境而目的,从而获得关于金融改革的特权。

   

  而笔者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在1020日,温州市向国务院提交了《温州市贯彻落实温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全力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工作情况汇报》。笔者仔细的拜读了这份报告,发现其中不但有以下向上必须的表功内容,还有暗藏着不少玄机。

   

  例如其在报告中就明确提到请求国务院给予以下特权:允许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转化为村镇银行试点;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向若干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允许设立专营信贷保证保险、信用保险及存款保险机构;恢复设立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鼓励和同意在温州设立保险总公司;在温州范围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有限度放开银行机构存贷款利率;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对温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规划和利率定价管理权限争取下放到当地管理部门,保持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等等。

   

  以上基本包括了该报告大部分的要求,我们说实话,在当前的国内政策下,就这些条款而言,哪怕只批准两三条都是破天荒甚至会引发连锁效应的。笔者很惊奇,这份深度的一份报告,居然在危机骤现后短短十几日就拿了出来,而且这十几日其中还包含了个国庆七天休息日。同时这两日温州又乘热打铁的在一次通报中透露近期将申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期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先行试验。我们本着怀疑论的精神只能说,温州市对以上请求早有想法,只不过一直缺少个提起的契机罢了。而这也越来越让我们觉得从倒闭潮到现在的试验区都是其与中央博弈的一部分。

   

  过去我们中央与地方的博弈长期在一个死循环中进行,那就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这不仅造就了权力收放的循环,也使得经济在不稳定的预期中前进,而对此最头疼的就是民营经济的中心温州了。民营企业家难以在一个稳定的长期的政策环境中发展,因此制造业等实业也就无法得到长远的战略投资,获得足够的信心,也以此导致了制造业的滞涨和投机经济的繁荣。所以温州市政府对于国内经济长期的一刀切政策,只能剑走偏锋,从获得地方自主权上下功夫,而这恐怕也就是此次博弈的根源所在。

   

  而博弈的过程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也不让人意外:中央有权,有控制力,而地方则又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温州充分的在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一方面利用对自己目的有利的信息来试图从中央获得支持,另一方面制造足够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关注来达到施压的目的。可以说后者收到的效果更为明显,但中央对此有何想法我们仍不得而知。

   

  其实,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要解决温州的问题,无非两条路可走:一是建立中央自身的执行机构,实现从办事机构到直属、垂直机构的全覆盖;二是让信息优势者进行管理,即给予温州当地充分的权力去搞活民间金融。温州市显然给自己设计的第二条路线,不过由于其示范效应太强,对改革也有会很大的指导意义,其如意算盘究竟能否实现,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中央的批复了。

   

    王亚煌 专栏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7 16:26:24
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