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955 0
2012-04-29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成也温州,败也温州。民间资本最集中的温州,也是借贷危机最集中爆发的温州。火烧眉毛了,没办法,危机促动变革,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终于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12项应声而出,希望能温州民间资本旧貌换新颜。对于这12条,赞者有之,贬者有之,希望有之,失望有之。赞同的人认为这样可以为民间资本找条出路;贬低的人认为今年中国经济风雨飘摇,房地产危机、地方财政危机、银行危机已露狰容,民间资本的进入只不过是补上了权贵利益的窟窿,是以后中国经济危机的炮灰!希望的人认为政府及时出台金融改革方案,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失望的人认为方案至始至终没看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子,金融改革只是做做样子。那方案的洋洋12项到底是蜻蜓点水,还是鞭辟入里,对症下药?温州金融改革到底有没实质性的突破?
  希望大家来讨论下。我来开个头,提纲如下:
  一、 方案基本解读
  二、 关于方案的亮点——村镇银行
  三、 民间资本会不会成为炮灰?
  四、 为什么没有利率市场化
(一)方案解读
  我们先来解读下金融改的方案,试论温州金融改革能否实现实质性突破!
  方案如下:
  一、正式纳入正规金融体系。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二、发展民间金融组织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三、允许民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四、启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五、设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六、开展非上市公司产权交易。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七、发展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八、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九、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十一、创新金融监管体制。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十二、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金融的本质就是让资本为实业服务。那么温州金融改革的实质就是为通过公开法制,牵线搭桥,为民间资本找出路,为民营企业找资本。纵观这12项,第一项是想把民间资本“管”进来,第二、三、四项是为民间资本找出路。其中第二项最重要,是最大的出路,也是最有空间发展的出路。第四项是顺水推舟,资本外投,是趋势,挡不住,不如放开疏导。第五、六、七项是为民营企业找资本。第五项是个摆设,国有、股份银行愿意搞早就搞了,反正强扭的瓜不甜,除非有政策优待。估计六、七比较有实效,但要切实做好,不希望只见雷声,不见下雨。第八项是为资本也为企业拓宽点道路。第九、十、十一项都为金融监测监管所设,保证民间资本放开的风险。第十二项专为金融改革而设。
(二)关于方案的亮点——村镇银行
  但这次改革方案始终没见利率市场化的影子,那么温州金融改革有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呢?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第二项,第二项之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民间资本可以依法发起设立和参股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就是整个方案最大的亮点。村镇银行是真正的银行,可以吸储,那就是可以光明正大集资,不是“非法集资”。民间资本可以设立村镇银行,这是真正金融开放迈出的第一步。中国向来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取得成功,民间金融也可以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取得成功。弹指一划,农村的广阔地域便成为民间金融的立足点和发源地。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间金融有够的发展空间。
  但事实是严峻的,村镇银行早就开始设立了,可是并没有很快成长起来。在经历了短暂的“冲动”之后,资金来源匮乏、渠道狭窄等瓶颈正制约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吸储卡住了村镇银行的脖子。由于村镇银行所在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
  在利率没有市场化之前,村镇银行很难与国有、股份银行竞争,唯有地域性比较有利。村镇银行更贴近民众,更熟悉民众,对民众来说也表方便。
  对于农村,价廉物美的服务才有吸引力,既然利率不能市场化,那么服务必须更加人性化。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我有三点建议。一、减少程序性服务费。比如银行卡不收年费,降低汇兑费用等,尽量减少各个收费项目。二、可以捆绑一个大银行。村镇银行的网点少,那么可以借助大银行现有的网点。虽然银联卡已经推出,但跨行之间还是有手续费。如果借助一家大银行,比如农业银行,发行属于村镇银行但在各农行网点通用存取的农行卡,那么就会方便的多。费用可以通过村镇银行和农行协商解决。这也是双赢的局面。三、推广更贴近民众的上门服务。农村分布面广,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那么上门服务可以为村镇银行赢得信赖。通过低费用、人性化服务,村镇银行才能和大银行竞争。关键就是赢得储户,通过信贷赢得利润,壮大自己。不断扩大扩大吸储——信贷才是村镇银行的大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