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均衡分析,是以价格为纵轴,以产量为横轴的。
而公效微观化坐标系统则相反,是以产量为纵轴,以价格为横轴的。
认识太肤浅了,是否分析到多重行业分工的价格体系系统?单一的分析某种价格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认识太肤浅了,是否分析到多重行业分工的价格体系系统?单一的分析某种价格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你此说的条件是否是在重工业产业分工内的价格体系来影响“影子价格”,再以“影子价格”来影响整体的计划经济体。
而在楼顶的文章中的“公效微观化”指的就是一个市场内(不是指一个企业)的活动。看你的价格能不能引起公平和效率的增长。
你此说的条件是否是在重工业产业分工内的价格体系来影响“影子价格”,再以“影子价格”来影响整体的计划经济体。
而在楼顶的文章中的“公效微观化”指的就是一个市场内(不是指一个企业)的活动。看你的价格能不能引起公平和效率的增长。
价格体系怎么不能影响到公平?
比如说房价高了,房地产商或与从事房产相关的人员工资就高,也就是说在社会分配的搏弈中更有优势。也就是把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的财富炒到他们包里去了。
请注意价格在社会分配体系中的关系!
还有一点“影子价格”是西方经济学的提法,苏联人叫它做“客观制约成本条件诂价”。
西方理论上的理想的市场经济,当市场达到均衡时,价格体系正好反映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资源生产能力制约条件。
可以说理论上市场经济最优的价格体系和计划经济达到最优时的价格体系都正好反映这种比例关系。
西方理论上的理想的市场经济,当市场达到均衡时,价格体系正好反映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资源生产能力制约条件。
可以说理论上市场经济最优的价格体系和计划经济达到最优时的价格体系都正好反映这种比例关系。
是什么的“比例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倒是有用各自的利润率来作出对不同质地物品的宏观价格相互比较。
是什么的“比例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倒是有用各自的利润率来作出对不同质地物品的宏观价格相互比较。
比例失调,就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机,生产过剩的危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赶超式的计划经济由于倾斜生产,也会发生短缺的危机,当然可以通过票证来调节,实际上也是生产过剩,也就是重工业过剩,但可以采用补给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压缩。
市场经济是由于企业没有社会统一核算而只有自身的经济核算从而引发的危机。而倾斜式计划经济,是国家有意识这样做,目的是通过价格扭曲来强制性工业化。
思路很新颖,但问题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公平和效率作为概念本身,就由争议。公平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但这里反映的也是不同商品的价格与价格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如你所说的D的导数所反映的却是同一商品的价格的比较关系。需求增长了,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了,价格下降。这里的价格无所谓公平不公平。因为这里的价格完全是由供求博弈决定的,你认为它公平或不公平与价格的形成没有关系。
但你企图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思维是为我所称道的。在大前提上,我认同你的观点。
sixiangzhe::
需求增长了,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了,价格下降。这里的价格无所谓公平不公平
也不只是需求啊,还有供给呀,价格变动同时牵动了两个因素(需求和供给)。从这两个之中,可以看出同一单位的价格变动可以引起边际需求(D')和边际供给(S')的相比较,那边涨得更多说明价格是会偏向那一边的。公平与效率同时对价格进行拉动。
sixiangzhe::
公平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但这里反映的也是不同商品的价格与价格之间的比较关系。
所有的市场个体都是有上游和下游的,比如说菜市场里小贩就是上游,而顾客就是下游。小贩讲究的是效率,而顾客讲究的是公平。这么一个上下游的关系就可以进行公效微观化。
你sixiangzhe讲的是宏观的。而我讲的是微观的具体的。
sixiangzhe::
但你企图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思维是为我所称道的。在大前提上,我认同你的观点。
这也是我所期望的,但是本人能力有限;能开个头,却做不了长久之计;只能是一而再地找个出头之处。
专杀美国杂种::
比例失调,就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机,生产过剩的危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赶超式的计划经济由于倾斜生产,也会发生短缺的危机,当然可以通过票证来调节,实际上也是生产过剩,也就是重工业过剩,但可以采用补给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压缩。
市场经济是由于企业没有社会统一核算而只有自身的经济核算从而引发的危机。而倾斜式计划经济,是国家有意识这样做,目的是通过价格扭曲来强制性工业化。
题外话是:如果有个人想出人投地,计划经济下他怎么办。如果有个人的经济利益被侵犯了,他又该怎么办。如果他对某指令不以为然,他又该怎么办。
计划经济即然能让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偏低,那是否又能让经济个体得到便宜和舒适,并以全体低价把产品打入世界任一市场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20:12:49编辑过]
题外话是:如果有个人想出人投地,计划经济下他怎么办。如果有个人的经济利益被侵犯了,他又该怎么办。如果他对某指令不以为然,他又该怎么办。
一个人想出人头地,那么知识一定要专,但不要求全面,不能什么只懂一点,这就是计划经济下的特点。一个人能否出名,还得看这个人的人性魅力。
个人的经济利益不会受破坏,当然在计划经济下人们的财产只有生活资料(包括存款),生活资料这些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一旦这个系统建立,个人根本不可能获取生产资料,根本无从经济利益受破坏。
计划经济即然能让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偏低,那是否又能让经济个体得到便宜和舒适,并以全体低价把产品打入世界任一市场呢。
首先要搞清楚,用计划经济来做什么?是建立全世界都一样完全大同公平的世界,也就是国际统一的大计划,还是建立社会帝国主义。即对内的社会主义,对外的资本主义。国内价格扭曲使基础工业过剩,对外进行扩张,让非工业化国家来给社会帝国主义互补。
社会帝国主义下,价格的人为定价,如果它国没有贸易壁垒,可以任易打垮任何工业体系(前提是赶超战略成功),可以用一些高附加值的东西,换回大量资源。当然这意思着要与现实工业体系中的霸主进行对抗,弄不好就是战争。
也不只是需求啊,还有供给呀,价格变动同时牵动了两个因素(需求和供给)。从这两个之中,可以看出同一单位的价格变动可以引起边际需求(D')和边际供给(S')的相比较,那边涨得更多说明价格是会偏向那一边的。公平与效率同时对价格进行拉动。
当然也有需求的变化。但认为价格偏向哪边哪边就是符合公平的或符合效率的,我认为不是这么简单。一方面,这里不符合我们通常讲的公平的概念,即分配关系上的公平。而价格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这种行为最终也会导致一种财富的分配(或配置),但却无所谓公平和不公平,因为这里完全是个实证问题。如果是国家感觉一些群体的利益需要保护,例如棉农,从而采取保护价格,那么这里就设计到公平问题了。另一方面,价格高的是否就符合效率原则呢?如果真的效率高,价格就下降了。但价格下降却未必是效率高导致的。尤其是现在的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中国股市的价格很少反映效率问题,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预期导致的非理性现象。所以,关于价格与效率的推论关系也存在相反的事例。
sixiangzhe::
这里不符合我们通常讲的公平的概念,即分配关系上的公平
是啊,你所说的公平是对社会整体而言的,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效率和公平问题;而我的公平指的是对于某一个产品的市场而言的,比如说上游的小商贩需要效率,和下游的顾客需要公平;再比如上游的企业需要效率,和下游的工人需要公平。
或者说我不是在说资本主义,而是说出了另一种经济学,这可能吗。
专杀美国杂种::
一个人想出人头地,那么知识一定要专,但不要求全面,不能什么只懂一点,这就是计划经济下的特点。一个人能否出名,还得看这个人的人性魅力。
你不是说现场主义教学吗,不是说只要将重工业重新排列组合一下就可以产生新的轻工业吗,而今天的计算机更是现场主义的最佳排列组合了。那么这么简单的排列组合又有谁不会呢,为什么“那么知识一定要专,但不要求全面,不能什么只懂一点”呢。比如说今天有电脑就可以学编程了。
专杀美国杂种::
首先要搞清楚,用计划经济来做什么?是建立全世界都一样完全大同公平的世界,也就是国际统一的大计划,还是建立社会帝国主义。即对内的社会主义,对外的资本主义。国内价格扭曲使基础工业过剩,对外进行扩张,让非工业化国家来给社会帝国主义互补。
社会帝国主义下,价格的人为定价,如果它国没有贸易壁垒,可以任易打垮任何工业体系(前提是赶超战略成功),可以用一些高附加值的东西,换回大量资源。当然这意思着要与现实工业体系中的霸主进行对抗,弄不好就是战争。
好!够惊鹊。
是啊,你所说的公平是对社会整体而言的,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效率和公平问题;而我的公平指的是对于某一个产品的市场而言的,比如说上游的小商贩需要效率,和下游的顾客需要公平;再比如上游的企业需要效率,和下游的工人需要公平。
或者说我不是在说资本主义,而是说出了另一种经济学,这可能吗。
这当然是可能的。
因为从单纯的以“市场交易关系”为核心的范式走出来,将经济活动的价值(人学意义上的)纳入其中,已经有许多经济学家这样做了。从西斯蒙第、马克思、老制度学派,一直到现在的福利经济学、阿马帝亚森、新制度学派(凡勃伦传统的现代形态)以及激进学派,都是如此。
即使是自我标榜为实证研究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它也没有完全将公平问题“消灭”。看看其效率标准“帕类托标准”,正是以起点平等和机会平等为前提的。
sixiangzhe::
即使是自我标榜为实证研究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它也没有完全将公平问题“消灭”。看看其效率标准“帕类托标准”,正是以起点平等和机会平等为前提的。
帕累托最优:不断改进,边际谋合,共同走向各自的边际最大,和整体最优。
我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信息对称、时间对称、结构对称、价格)这个向量,而其结果就是边际需求(D')(公平)和边际供给(S')(效率)。
可是如此。
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公平与效率对立的例子:
公平与效率之争归结于秩序
现在设想菜市场上的秩序问题.有A,B,C三个商贩,有D,E,F三个顾客,那么在商贩和顾客之间有一个秩序问题,这个秩序就是交易信息对称度,交易时间对称度,交易结构对称度.交易信息对称度指的是当顾客刚走进菜市场时知不知道哪个摊位上有他需要的商品,交易时间对称度指的是顾客寻找摊位并等待购卖之后能不能购卖他需要的商品,交易结构对称度指的是顾客能不能卖到他所指定的那种商品(比如是干豆子而不是新鲜豆子),如果D顾客明确知道摊位A(有干豆子的商贩)在那儿,而且顺利地寻找到了摊位A并且顺利地排队等到了购卖(商贩A没有离开),而且有他所要的并且满意的干豆子.那么他的(交易信息对称度,交易时间对称度,交易结构对称度)=(100%,100%,100%),对于都是100%的情况,顾客D的秩序是(信息对称,时间对称,结构对称),相反的都是0%的秩序是(信息不对称,时间不对称,结构不对称).
于是对于A,B,C三个商贩来说存在一个困境,这个困境就是万一D,E,F三个顾客对于A,B,C来说都是处于(信息对称,时间对称,结构对称)的秩序时,对于A,B,C商贩来说互相之间没有优势可言,三个顾客都可以轻易地在三个商贩这里买到自已需要的商品;对于A商贩或对于B商贩或对于C商贩而言,他们的任何努力都是不会有利于他们的收入的增加,也就是说对于A,B,C三个商贩来说失去了效率.对于这种情况,我称之为市场交易的效率困境.
而对于D,E,F三个顾客来说也存在一个困境,这个困境就是万一D,E,F三个顾客对于A,B,C来说都是处于(信息不对称,时间不对称,结构不对称)的秩序时,对于D,E,F顾客来说在购物中意外机会的成分会无限大,三个顾客需要靠运气才能实现各自的购物目标;这时我买到我不要的,你买到我要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于是不会平的情况就会产生,也就是说对于D,E,F三个顾客来说失去了公平.对于这种情况,我称之为市场交易的公平困境.
从上面两段来看,市场交易中的效率与公平确是冲突的,效率与公平是两个极端,然而效率与公平却是可以兼顾的,方法就是折中,也就是说在(交易信息对称度,交易时间对称度,交易结构对称度)向量中加入一个价格,形成一个(交易信息对称度,交易时间对称度,交易结构对称度,价格)向量,这个向量称为"秩序元",由商贩制定秩序元,由顾客来选择秩序元,这样就可以做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了.
比如说商贩A制定了(50%,30%,50%,30元)秩序元,而商贩B制定了(70%,60%,90%,40元)秩序元,而商贩C制定了(80%,90%,95%,30元)秩序元,这时三个秩序元就形成了一个菜场规则,由D,E,F顾客自已去选择一个秩序元来完成自已的购物任务,这样也就是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了.
从上两段可以看出,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突破困境和维持秩序"是一对同义语.而秩序的维持靠的正是"商贩分蛋糕,顾客拿蛋糕"这样分配方式.也就是上游商贩制定秩序和规则,而下游顾客选择秩序和规则.
yuwei8:
你脑子真不开窍,我都点到这里了,你还没有想到这种关系。
你的模型有严重的缺陷,你的价格完全是由供求博弈决定的。难道你就没有意识到D、E、F不只是顾客,不只是消费者,而他们也是另一行业的生产者么?同样A、B、C也是消费者。这样就存在着行业之间在分配社会财富上的博弈关系,形式上就表现为不同的产品(或者说是商品)之间就存在着一种价格一种博弈。
那么我们来改进一下你这个模型,假如社会有两种分工(实际上社会分工更复杂),A、B、C卖菜、D、E、F卖米。
正如A、B、C是菜贩,提高菜的价格,那么他们就可以赚取更多的钱,这样他们就有了消费其它商品的能力,表现出来就是买更多的米。
而D、E、F是米商,提高菜的价格,那么他们也可以赚取更多的钱,这样他们就有了消费其它商品的能力,表现出来就是买更多的菜。
假如菜的极限产量为a,米的极限产量为b。
不管A、B、C是菜贩,制定的价格秩序是多少元,但最终落实到分配上的都是米,同样D、E、F制定的价格秩序是多少元,落实到分配上都是菜。
现在我们考虑社会理想价格状态,(请注意是理想价格状态)价格体系需求关系会是怎么样。
首先,我们把社会先抽象为只有这个6个人,这是为了便于分析。由于菜的极限产量为a,那么假设一个人的平均消费动态上是一样的,每个人将分得a/6的菜,如果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消费,那么可能有一个增量,那么最终平均每个人将分得(a+△a1)/6,产量超过人们的需求那么将会是(a-△a2)/6。
理想均均衡状态那么对于每个人将分得b/6的米,或者是(b+△b1)/6米、( b-△b2)/6的米的情况。
我们先分析一下市场经济,各商品(或者说是产品)的价格博弈关系。
菜和米的初始价格未知!
A、B、C要通过试错法来确定菜的价格,同样D、E、F也要通过试错法来确定米的价格。
存在以下这几种博弈关系(有可能没有列举完,只举几例,但理想条件下都上达到上面所说的情况):
1、假设A、B、C,初始定价把一个计量单位的菜为0.5元、1元、2元,最终都会形成统一的1元的价格。
但是由于A、B、C分配到的米产量不够,假设米的初始产量为b,在短缺条件下,那么A、B、C分到的米肯定少于b/6。
这时A、B、C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提高菜的产量,一种是提高价格(由于A、B、C之间也存在博弈,也就是说A、B、C不可能垄断菜的出售,不能可通过压缩产量来提高价格)。
在这1种情况下对于D、E、F有两个分支条件,我分为①、②,我们只分析一下A、B、C会得以怎样的结果。
①、假设D、E、F获得的菜也是短缺,那么就会少于a/6的菜。当A、B、C提高菜的产量使D、E、F得到满足,那么D、E、E就会乐于出售剩下的米(由于有A、B、C对菜进行提价的压力),最终使得这6个人都分得b/6的菜,假设菜也是的短缺的,那么最终每个人将得到(b+△b1)/6米。
②、假设D、E、F不短缺,或者说菜是过剩,那么A、B、C最终会单纯的提高价格或压缩产量提高价格到所需的米,得到所需的b/6或(b+△b1)/6或( b-△b2)/6的米。
2、对D、E、F和情况1中A、B、C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多说。
3、还可能有这种情况由于人的生产能力或当时的生产能力有限,那么每个人都到均衡的分配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可能A、B、C中有人加入到D、E、F生产米的行例当中(条件是菜不短缺,米短缺),又可能是反过来的情况D、E、F有人加入到生产菜的行例中(条件是米不短缺、菜短缺),还有可能是两行都短缺,但比例不合理,也就是价格体系不合理,其中的一方就会加入到另一方,最终形成均衡的分配。所以说价格体系表现了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15:59:36编辑过]
专杀美国杂种::
首先,我们把社会先抽象为只有这个6个人,这是为了便于分析。由于菜的极限产量为a,那么假设一个人的平均消费动态上是一样的,每个人将分得a/6的菜,如果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消费,那么可能有一个增量,那么最终平均每个人将分得(a+△a1)/6,产量超过人们的需求那么将会是(a-△a2)/6。
写得不错,值得讨论。相关的数学有点难。
“产量超过人们的需求那么将会是(a-△a2)/6。”--不明白,为什么?
而且什么是△a1和△a2。
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18:28:17编辑过]
二、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而言,尚且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西方经济学者也只是提出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普遍的说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笔者以为提得不错,只是这“兼顾公平”令人难以苟同。怎么叫兼顾?莫非就是指顾上了就兼着考虑一下,顾不上就扔到脑后。或许这就是西方国家诸多社会经济矛盾层出不穷,解决起来颇不顺手的根源吧。
在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的则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既要提高效率以推进经济建设的速度,同时还要让广大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为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思路-----以提高社会平均效率为优先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公平为关注焦点(简单地说,即效率优先,促进公平)。也就是说在我国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使社会更趋公平,使得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更加协调地发展和进步。
土归亲::
简单地说,即效率优先,促进公平
好的很!是不是公平涉及到人的恻隐之心啊,即效率的恻隐之心就是公平。只有把效率和公平放在一起同时起效才让人舒心。
二、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而言,尚且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西方经济学者也只是提出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普遍的说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笔者以为提得不错,只是这“兼顾公平”令人难以苟同。怎么叫兼顾?莫非就是指顾上了就兼着考虑一下,顾不上就扔到脑后。或许这就是西方国家诸多社会经济矛盾层出不穷,解决起来颇不顺手的根源吧。
在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的则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既要提高效率以推进经济建设的速度,同时还要让广大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为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思路-----以提高社会平均效率为优先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公平为关注焦点(简单地说,即效率优先,促进公平)。也就是说在我国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使社会更趋公平,使得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更加协调地发展和进步。
晕?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这根本就是反义词!
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就资本主义。马克思批了市场经济一辈子,这个“土归亲”,居然面子上还要鼓吹社会主义,断章取义的找马克思的著作来论证市场经济的合理性,马克思真要见到这些怪论,非气得吐血不可。
公平和效率其实只有在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下才能兼顾。
专杀美国杂种::
社会主义就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就资本主义。马克思批了市场经济一辈子,这个“土归亲”,居然面子上还要鼓吹社会主义,断章取义的找马克思的著作来论证市场经济的合理性,马克思真要见到这些怪论,非气得吐血不可。
你说在点子上了,有那几个中国人敢冒着让马克思吐血的危险研究经济学。不是说让不让,甚至于是本来就很难的,有如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专杀美国杂种::
公平和效率其实只有在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下才能兼顾。
那兼顾的成本呢。计划经济下的成本是否会比市场经济更低。如果在计划经济下交易费用为零那大家都去开工厂好了,反正产品都能卖出去。如果是兼顾的话必然有顾虑,那又怎能交易费用为零呢,顾虑也是一种心力费用啊。在下粗粗地一想认为:应该是公平与效率都放开手才对呀。
styler::
存在两个调节主体,初次分配市场机制为主,注重效率、,再次分配以政府为主体,注重公平
请问在分配中有没有先公平后效率的招啊。
就比如说本论坛所在的人大经济论坛吧,论坛一下子给了每个会员一样的金币数--每个人3枚。然后就看各会员自己去组织交易贴,有能力的就能通过回答别人的问题进而从卖贴中得到更多的金币,而有的金币多的人也可以用买贴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而那些没能力的人永远也获得不了超过3枚的金币,他也就受到经济上的压制和改变现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