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国集团(G20)上周在戛纳举行的峰会在很多事上不了了之,但在一个问题上却发出了明确的信息:欧元区以外国家将不会向欧洲金融稳定安排(EFSF)大举投资。他们顶多会增加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缴款。
就其本身而言,增加向IMF的缴款不是一件坏事。近年来,全球多数经济体面临的挑战规模已戏剧性增大。增长缓慢和流动性受限,不仅是欧元区面对的问题,也是多个新兴国家面对的问题。
鉴于IMF的创立宗旨是处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期增强其火力,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这么做也有望提振市场人气——面临风险的国家得到一个更大的安全网,将让市场放心。
不过,充实后的IMF不应当成为欧洲的骑士,把欧洲从内部争吵中解救出来。欧元区拥有自救能力。整体而言,欧元区处于外部平衡状态,其公共部门总债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低于美国。让欧洲受累的,是其成员国无法就如何分担危机造成的损失达成共识。这使欧洲无法采取必要的果断步骤。
在欧元区达成真正的协议之前,IMF的介入是解决不了上述问题的。有鉴于此,欧元区以外的国家在目前阶段介入,将无异于花钱填无底洞。这将加剧全球不稳定,同时浪费了本来可更有效利用的资源。
理想的情况是,IMF应当在欧元区厘清了自己的问题后才出手帮助。对欧元区国家的自主回应予以补充,将符合IMF的宗旨。这也将是有益的,正如IMF的技术知识在欧元区外围国家实施纾困计划时被证明有用一样。
IMF应当出手干预的唯一其它情形便是灾难。若发生全面崩盘,该机构应进行干预,以免全球经济崩溃。就此而言,充实后的IMF对这个更加极端的选择也是有帮助的。不过,这种情形将要求欧洲放弃一部分自主权,转而听命于IMF的意志。欧元区各国领导人肯定希望避免这样一种彻底放弃主权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