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330 12
2011-11-13
广州日报讯 (记者黄茜 通讯员 彭梅蕾)穿着格子衬衣、牛仔裤、运动鞋,样子像个大男孩——初见陈填烽,你会以为他是个普通学生。实际上,出生于1981年的他已经是暨南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陈填烽从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暨南大学任教。同年,27岁的他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也成为暨南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陈填烽说,作为年轻人,他的行政事务没那么多,得以长时间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经常和学生一起泡在实验室,手把手地帮学生修改英文论文。

“年轻并不能代表什么”

1999年,陈填烽考进暨南大学,就读于暨大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2005年,他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同年6月,他被获许提前一年硕士毕业,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认可。2005年8月,陈填烽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攻读化学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陈填烽回到暨南大学化学系任教。

2008年,暨南大学大刀阔斧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及导师遴选机制改革。暨大校方鼓励优秀的副教授在同等条件下申请博士生导师。怀着忐忑的心情,陈填烽投出了申请表。

2008年12月24日,暨南大学第九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批准了新遴选导师的名单,陈填烽作为暨大引进的境外学术机构高水平特需人才名列其中,成为暨南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当时他只有27岁。

陈填烽坦言,并不喜欢“最年轻的博导”这个称谓。面对关注和质疑,他选择好好做事。这两年,陈填烽一共带了3个硕士,2个博士,外加2个博士后。“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带学生不在多而在于精”。有些学生已经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年轻博导与前辈博导有什么不同?陈填烽表示,由于年纪尚轻、工作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那么多的行政事务缠身。“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花在教学上的时间也多一些。”他经常跟学生一起泡实验室,亲自指导学生实验,或者帮学生修改英文论文。这是陈老师“能想到的最快乐的事情。”

授课引入新理念

目前,陈填烽主要承担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化学生物学”课程,这是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课程。陈填烽引进了新颖的授课模式,灵感来自于他在香港读博士期间的经历。

“老师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概述了全部的课程内容,然后给每个同学分配一个题目,以后的课程都是由学生来讲。”陈填烽说,自己初次见到这样的阵势,曾受到巨大冲击,对全英文授课也倍感压力。但一段时间后,不仅自己对课程有深入理解,而且英文水平大为提高。

在暨大授课时,他也借鉴了这种教学理念,受到学生的欢迎。由于跟学生的年龄差距小,课余时间里“陈老师”经常混在学生堆里。但“陈老师”在学术上的要求却颇为严格。比如说,研究生的论文一定要用英文写。刚开始大多数学生都不适应,陈填烽就先找来一些中文文献让学生看。两个月后,他再慢慢加入英文文献,最后让学生把所有看过的中英文文献做一个综述。这样,一个学期下来,不仅学生的理论素养有所提高,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突破。

经过两年多的历练,陈填烽对“带学生”有了感悟:“要学会平等地跟学生沟通,这是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我希望能把这个理念继续传递下去。”

当博导三年的成果

据介绍,回到暨大工作的近三年时间,陈填烽先后在Biomaterials、Inorganic Chemistry及Cell Mol Life Sci等本领域主流杂志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他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杰出人才项目、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科研项目,并成功申报了8项国家专利。2010年,陈填烽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13 13:26:08
南方都市报讯 27岁博导陈填烽的求学经历看起来异常顺利。

1981年,陈填烽出生于广东揭阳普宁。1999年考入暨南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2003年保送暨大化学系研究生,2005年6月份,由于表现优秀获许提前一年硕士毕业。随后,他赴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攻读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三年后顺利博士毕业。2008年底,27岁的陈填烽作为特需人才被聘为暨大副教授,随后通过评审成为暨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010年10月,29岁的他被评为暨大化学系教授。

在实验室里发现自己兴趣所在

陈填烽之所以选择化学专业只是冲着找份好工作,真正让他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是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在实验室的日子让他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发现自己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药用前景,将来还有希望开发成药物,甚至走向临床。”

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期间,陈填烽的研究方向是肿瘤细胞生物学,通俗点讲就是研究如何合成靶向药物来杀死肿瘤。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由于本、硕期间有化学学科背景,这使陈填烽在做实验思考问题时更具有优势,也是2008年暨大聘任其为副教授最看重的因素。

已经当了三年博导的陈填烽,已先后在国际国内主流杂志发表论文28篇,今年他一共带了3个硕士、2个博士,外加2个博士后(其中4位是与其他老师合带)。

陈填烽笑言,刚开始带博士生、博士后,最难适应的是如何与年龄相仿甚至年龄超过自己的学生相处,“有一位师兄跟着我做博士后研究,我们私下里约定,公开场合他叫我老师,私底下我叫他师兄。”

80后博导也有买不起房苦恼

作为一名80后,陈填烽也有买不起房子的苦恼,从香港回来后,陈填烽曾有看房计划,结果在周边看了下价格觉得太遥不可及,索性断了这个念头,至今仍住在学校的周转房。

■对话

媒体密集报道,我有压力

问 :这么年轻成为博导和教授,听到最尖锐的话是怎样的?

答:其实我工作就在这么小的实验室里,没听到什么特别尖锐的话。但我毕竟没有太多教学经验,有的老师会说,你都没真正教过课,能胜任教授这个岗位吗?

问:媒体密集报道,会不会担心“捧杀”?

答:有压力。大家会说你这么年轻就当博导,你的成绩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很多老教授有多年积累和实验平台,但我没有,这就需要拿更强的实力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3 13:36:56
这么年轻,真是人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3 13:51:14
真是牛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3 13:52:06
学姐翘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3 13:56:10
强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