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八节 猩红热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邓莉
概 述
猩红热为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疹和疹退后脱屑。少数患者恢复期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感染后可获得较长久的抗菌和抗红疹毒素免疫力,可抵抗同型菌和同种红疹毒素的侵袭。目前已知有A、B、C三种不同的红疹毒素,故可见到2次甚至3次患猩红热者。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2天(一般为2~5天)。(一)分期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