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23 4
2006-12-10

20061209 00:00:56  来源:新华网

“宿迁医改的尝试,其经验和教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医卫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27,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魏凤春抛出了一份《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对宿迁医改给予积极评价,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12721世纪经济报道》)

之所以引起哗然,是因为这份“清华版”的报告,与半年前一份“北大版”报告的结论迥异。半年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也曾发布一份《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该报告认为,宿迁市“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百姓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两份“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结论针锋相对,不但让普通百姓摸不着头脑,而且也将北大、清华带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面临着公众的质疑与评判。毕竟,这是两所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两份报告究竟谁对谁错?

笔者认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切入点就会带来不同的结论。对宿迁医改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不同的声音都是积极的。要厘清真相,我们恰恰需要多元化的视角,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一边倒。

在北大与清华版本的争议中,笔者认为最大的遗憾,是两者都想成为民意的代表,网友和公众都试图把北大或清华的报告作为一个终极的尘埃落定的答案。但是,在这种非此即彼的争论中,却把民意,把最有发言权的宿迁的老百姓以及患者当成了局外人。长期以来,在涉及民生利益的公共问题上,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制度设计的过程中,民权的贫困以及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正常。

无论是北大版本还是清华版本,都是学术或者官学杂交的版本,注定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在这两者之间争论谁对谁错,只能是低级争论。只有与民意相结合才有可能得到清晰的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0 09:43:00

听来自宿迁的朋友说,医改基本失败······

哈哈,不代表我的观点,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0 22:3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1 12:18:00
还是听咱人大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1 16:39:00

这如同“盲人摸象”。“触”角不同,结果迥然就不一样了。说专家学者们要沉下去,是无不有道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