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684 3
2006-12-12

市场经济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吗?--质疑《伟大的转折——评析六中全

黄焕金

  看过张宏良《伟大的转折——评析六中全会》,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根本问题是用历史唯心主义意识形态去理解现实与历史,认为只要某些人想当然,甚至决策层想如何办,就可以如何办。这是典型的用精神去决定现实的唯心主义。马克思早就告知我们,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不能认为制订了什么政策,提出了什么诉求,就可以使社会现实按这个政策诉求去改变。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毛泽东时代,就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时代,出发点是好的,防止权力腐败的出现,防止“李自成”的出现。但是,为什么最终没有成功呢?这说明社会中存在着某种自然的规律性,让人不能想当然。必须尊重社会规律性,才能解决好问题。

  文中有一段话很成问题:“把市场经济的丛林法则作为社会改革和发展的规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历史灾难,是中国历史空前的文明浩劫。”作为一个历史学教授,作者应该懂得:中国的历史灾难到底在哪里?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历史灾难,是中国历史空前的文明浩劫吗?那么,没有市场经济的大跃进及“三年自然灾害”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历史灾难、中国历史空前的文明浩劫吗?可见,作者似乎有些颠倒黑白了。众所周知,市场化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强大,如果改革开放再迟十年,中国可能就要崩溃了。市场经济并不等于丛林法则,相反,计划经济才具有丛林法则的味道,因为计划经济所造成的物质极度稀缺,不得不使许多人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严峻局面。人们必须去排几天的队,才能领到一点点吃的东西。可见,丛林法则的并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一切能够导致稀缺的制度,都必然带有丛林竞争的味道,相反,一切使物质财富丰富起来的制度,就会引领社会远离丛林竞争。

另外,正象弗里德曼经常说的名言“天下没有免费午餐”那样,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获得生活基础。如果某些人不工作就可以生活,那么他必定侵占了别人的利益,使别人更加辛苦工作,所面临的丛林法则更大。因此,当作者指责丛林法则的时候,他有可能恰恰是使丛林法则从后门引进来了。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城市居民能够过上“体制内”生活,不得不迫使农民付出更多资源,付出更多代价,以维持城市居民的非丛林生活。这样的生活,以农民遭遇更大丛林为代价,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我们知道,古希腊公民过上民主自由的平民生活,那时人们所面临的丛林似乎要比现在更弱。但是在背后支撑着这个公民社会的,却是奴隶制度。正是奴隶们的辛勤劳动,维持了古希腊公民的自由生活。

而在当今中国,仍然存在的既得利益集团通过垄断便可以过上无丛林的安逸生活。但是,他们的生活资源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从社会劳动大众的劳动中来的。于是,当某些人可以无上无丛林生活的时候,却使更多的人过上更高强度的丛林生活。这当然是很不公平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避免丛林竞争,也不能简单地说需要丛林竞争。我们需要的是公正与公平,有丛林就大家公平分摊,以公平减弱每个人所承受的丛林竞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2 21:30:00
这个历史学家是一个不知分寸的马屁精:否定太多了,肯定就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07:01: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12-12 21:30:00的发言:
这个历史学家是一个不知分寸的马屁精:否定太多了,肯定就少了。

左的流毒仍然在遗害中国,使中国的改革难以展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3 21:33:00
却实,左的思潮还存在。令人担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