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看到有帖子讨论过。但是发现和我看到的正好结论相反。
首先我想知道投资学上也提到了货币幻觉,定义是这样的:利率降低使得股票价格上升,增加投资者收益,使人们产生货币幻觉,从而增加实物商品和劳务消费。这个定义怎么理解?
然后在消费理论和吸收论里面,前面提到的帖子是这么说的:
当货币幻觉表现为物价水平与名义工资同时上升(实际工资不变时),公众只注意到名义工资上升而没有看到物价上涨,就会认为自己实际收入上升了,这时候就会表现为提高消费增加支出。
当货币幻觉表现为物价水平与名义工资同时上升(实际工资不变时),公众只注意到物价上涨而忽略了名义工资上涨,就会认为自己收入降低,从而降低消费。
但是我看到的情况是这样:
当只注意到名义工资上升时,公众认为自身实际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维持平稳的消费水平。
而当只注意到物价上涨时,反之公众由于认为自身实际收入减少,为维持平稳消费而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来自复旦大学,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
结论完全相反,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