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财政研究太多的捣浆糊工作,一点逻辑和科学性都没有,当然也有好的,凤毛麟角而已。
有鉴于国外财政学这些年的发展,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数理分析越来越多,希望国内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中国财政的数理分析能力提升做出贡献,扫平这些乌七八糟的文字垃圾,给人们一个清晰的认识。
MIT很多牛人,大家如果到中央财经大学新成立的经济管理研究院上面去看就会发现明年有很多大牛来讲课,当然大家不要以为我就是中财的,我是一个研究人员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好倒是好?不过我要问,中国的数据真实度多少?时间持续性怎样?符合逻辑要求吗?研究能很有价值吗?
数据的世界与实际的距离本身都值得商榷,如果原始数据的不真实可靠,会能继续吗?能够保证不误导吗?
第三楼的观点很理性,应该是做过深刻思考的!我们的财政研究既要注重与国外接轨,也要立足我国现实。我国在财政领域的理论研究,一直跟不上改革的步伐,究其原因?我想不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手段或者方法落后于国际,而是我们的理论工作者本身的问题。大家仔细想想,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学者不是“人云亦云”?每当政府出台一项改革政策,又有多少人提出过质疑?
我们在追求研究方法“时髦”的同时,请大家先把中国现实中最基本的问题解释(规范分析)清楚......
同意
我想成立数理财政版面首先要先把国外研究生用的公共经济学的教材学好,当然基础是高级微观和高级宏观和高级计量。国内很多财政学者对这三者都不是很熟练掌握,倒是金融学界对这个用的比较多。
楼主首先给大家推荐一下国外的公共经济学教材,我觉得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的公共经济学讲义和人大郭庆旺翻译的公共经济学教材比较有深度,其次看看《公共经济学手册》,国内只翻译第一卷,可惜很多都看不懂。
财政研究需要思想,但同时也需要逻辑与方法。前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而改变研究方法是第一步,数理财政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数据是其次。只要做数理的多了,数据的真实性与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就会变好,为实践或决策层提供的决策价值也会越来越大,那么得到的支持也会多!对发展数理财政我十分支持!但我也有思想准备,极具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