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经济学之(二十)“猴子没错,张维迎也没错”
《猴子没错,张维迎也没错》是《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其中的猴子和我们没关系,就不提了,我们感兴趣的是有关张维迎的部分,先拷贝如下三段:
“生活是个顽童,爱玩有趣的游戏。同一个意思,5年前被不少人当成**谰言,现在又被当成凿凿真理,同一个人,5年前被视为权贵帮闲,现在又被看作社会良心。
2006年3月,张维迎在《经济观察报》上首发《理性思考中国改革》,论证‘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当时网络上奔涌的情绪是:用西红柿砸的、用板砖拍的就是你。日前,张接受《经济观察报》的回访,直言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乏善可陈,表示‘如果不改革,得益最大的是领导干部’。此刻,深受“三桶油”等国家垄断之苦的民众,又普遍感到这话‘与我心有戚戚焉’。
经济学告诉我们,张教授的这两种说法其实是等价的——不改革条件下官员获取的收益,恒等于改革条件下官员付出的成本。一种意思两样表述,反响截然相反。看来,民众的‘经济理性’何其迟钝?”
但是,但是,逻辑学告诉我们,张教授的这两种说法其实是不等价的。说两者等价,那是犯了否定前件的谬误了。具体说,“如果不改革,得益最大的是领导干部”所表达的意思是,领导干部是旧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改革当然是改变旧体制,但是对于改革中的领导干部,其利益是否受损最大,我们是无从判断的。因为这还关系到怎么个改革法的问题,某种改革方式下,我们甚至可以说“改革中,得益最大的依然是领导干部”;而在民众看来,现实正是如此。所以,张维迎被板砖拍是理所当然,并不是民众的‘经济理性’迟钝,恰恰相反,这表明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张维迎在接受回访时,直言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乏善可陈。说实话,这话有点歧义:一种理解是近年来经济体制其实并没有改革,我想张维迎正是这意思,所以他呼吁要改革;但也可以理解为,近年来经济体制是改革了,但成果乏善可陈——得益最大的依然是领导干部,即不符合他“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的论证。
当张维迎表示“如果不改革,得益最大的是领导干部”时,显然他是在呼吁民众,把民众看作改革的动力。而当他论证“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时,虽然字面上看,领导干部才会是改革的阻力,但其实他是把民众看作改革的阻力了,因为很显然,他这话是用来开导民众的。
当初,如果张维迎论证的是“改革就是要领导干部吐出既得利益”,我想他就不会挨板砖了;但也显然,领导干部估计就不会理他了。所以,我比较好奇的是,当他用“改革中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来开导民众时,他又是如何来开导领导干部们的?我所能想象的一种大概是:虽然分配比例是变小了,但改革可以把蛋糕做大,分得的总量仍然比之前大。同时,也可以用蛋糕开导民众:你们分配的比例变大了,就要努力干活,把蛋糕做大,使领导干部分得的总量比之前大,他们才会改革。总之,改革对大家都有好处,只要蛋糕能够做得足够大,那简直可以说是,好到了凤凰起舞、鸡犬升天的太平盛世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