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都看过一个小寓言,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两个人在天堂相遇,脸上都洋溢出幸福的表情:美国老太太在去世前,终于把房贷还清了;中国老太太呢,终身省吃俭用,在买了房没住几天以后,也离开了人世。在我看来,其中存在谬误:1.对房价有研究的人都知道,美国的房价比中国的低。2.美国人的收入水平比中国人要高很多,CPI比我们的低,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基本消费开支比我们要低。当这两个推论都成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美国老太太买房要比中国老太太容易很多!其实事实也这样。也就是说,美国老太太不可能像中国老太太一样,花一辈子的经历来供养一个房子。在美国,普通住宅的价格只是老百姓收人的3—5倍,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按揭买房是一件很容易很普通的事。其实在欧美都这样。唯独中国就变了,中国一个普通家庭,想买一套房子必须花费大半辈子的精力和积蓄。房子本身就是一件普通的商品,虽然在中国文化里面,他对中国人有特殊的意义,但是中国特有的政策把房价扭曲了。曾记否,荷兰的郁金香泡沫、1929年美国股市泡沫、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股市泡沫。他们本质上都是因为一件普通商品价格被严重扭曲的缘故。当一件普通的商品,脱离了它被用来消费的意义,价格脱离了价值,被严重高估,它的泡沫就产生了。当中国的房价,脱离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并且还高于经济比他发达的欧美地区时,我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房价被严重扭曲了,中国的房地产存在泡沫! 至于房价为什么这么高,近年来学术界也行成了很多观点。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1.GDP为纲说,中国经济建设的目标是以为GDP纲的,官员的业绩决定他们将来的仕途。而中国的房地产占了GDP的50%—60%,官员们为了仕途,提高地价和推动房价的上涨,成为了他们潜在的动力。2.中央和地方ZF博弈说,ZF层面上,在房地产市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中央ZF在房地产上是以居民的安居乐业为小康生活的标志,中央ZF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诉求小康社会的健全,地方ZF近年来的收入越来越依赖地出卖和房地产的相关税收弥补日益扩大的财政赤字。中央ZF希望房价低,低价低,地方ZF希望房价高,地价高,结果地方ZF绑架了中央ZF。3.郎咸平教授的“理论火山”说,企业家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全面恶化,严重产能过剩,企业家大量的钱流入房地产领域;近年ZF的银行信贷天量增长造成通货膨胀,大量逃避通货膨胀的避险资金和投机炒楼资金进入楼市。这些资金进入楼市以后形成大量的岩浆。而地产开发商和当地ZF的联合垄断,缺乏竞争机制;中国各地方没有大面积大覆盖率的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一方面对房价的上涨存在一个强大推力,另一方面,ZF缺少有效地疏导措施,ZF过去所有推出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只强调“堵”,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这些政策被岩浆全部熔化,房价依然上涨,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房价调控政策总是没效果,原因就是治标不治本。
也许,以上每一个观点都正确,而每一个观点只是解释了现象的一部分,综合起来才够完整。不过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驱动房价上涨的因素都没有改变,所以在我看来,此次“限购令”也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政策,此次调控也许会回到曾经的轮回,调控时短期下跌,而后又是面临一轮上涨的态势。同时,市场上充满各种声音,有唱多的;然而,市场上更多的声音是唱空的:泡沫破裂论。各路专家以及国外的各大投行都发布了各自的分析报告。但是我相信,一个ZF不管他再怎么能折腾,都不可能违背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一个人生病了,你的治疗时间越往后拖,病情也会越来越糟糕。经济病了也一样,房价再怎么涨,本质上支撑它的,还是国民的购买力!当哪一天,最后一个接盘者也承受不了如此高估的价格之时,就是泡沫破裂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