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3727 117
2011-11-22
        老年人在工作的时候将退休金投给了ZF,而临近退休和已经退休之时产生通货膨胀可以等同于ZF的毁约。大概在中国老龄化加剧之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加剧的通货膨胀。(因为老人变多,计划生育放开,年轻工作的人逐年减少,ZF收入急剧下降)注:这个通货膨胀可能伴随房价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好的养老条件,不给年轻人带来太多的拖累,并且为社会减少负担,一半老年人很可能扎堆生活,由盈利性中介机构统一管理,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减少社会成本。(因为养老机构人手不够,可能采取新老帮垂老,东南亚进口劳动力,或者机器替代人工,最直接的减少社会成本的办法是毒品合法化,ZF补贴提供垂危老人)注:身强体壮的老年人不许退休。
        70,80后的人,小时候一起上托儿所,老了又一起进托老所,只是小时候的托儿所没有等级,而托老所将设立不同的等级,不同的服务。(为了增加供给,未来的托老所一定不可能是ZF管制,应该引入彻底市场化的机制,大部分托老所私有化经营。)注:老年人一定要想开点,不能积累不良情绪,要合群,否则大家老了就玩不到一起了。
         这个可以想的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就这个思路,一直想下去,进行补充。回帖奖励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22 20:10:32
老年人的潜力被充分利用,把养老院与小学建一块,让很多有知识的老年人教小孩。既可以驱散老年人的寂寞,也可以创造社会效益。反过来,还可以让小学生去老人院义务劳动,即锻炼小学生,又节约养老院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2 20:11:24
这个既然放在制度经济学版面,就应该从制度经济学层面进行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2 20:32:55
养老院中还应该设立比较简单、具有重复性质手工劳动的小作坊,采取自愿的原则,这样老人既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还可以赚一点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为社会创造者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2 20:33: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2 20:35:01
托老所完全市场化机制,可行不?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环境和现实情况下,完全市场化似乎不可能……还有从东南亚引入劳动力,他们能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么,中国的老人大都比较传统,能进入进托老所的只有那些稍富裕的家庭~~不过楼主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和探讨形式很好,值得大家集思广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