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外汇占款下降初步验证热钱外流猜测。央行今日公布的10月份外汇占款数据显示,当月外汇占款环比下降249亿元。这一水平显著低于今年月均3258亿元的水平,而且是2002年以来第二次外汇占款环比负增长的月份。此前仅仅在2007年12月份出现过一次外汇占款的环比负增长。
11月17日,我们曾发布《若存款断流成为趋势会如何?》一文,分析了特别是今年3季度以来存款显著少增的现象,我们判断背后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热钱出现外流迹象。10月份外汇占款的数据初步验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简单测算可得到10月份热钱流出规模为1500亿元左右。
其他两个零星的现象同样值得关注。(1)人民币NDF近期出现了贬值预期。如,温家宝在会见奥巴马时就表示:9月下旬至11月初,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出现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2)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就有了非常迅速的增长。今年前3季度,在港人民币存款规模从年初的3149.38亿元迅速增长至3季度末的6222.36亿元,规模近乎翻番。
预期热钱流出的现象可能是中期趋势性的,而非短期现象。一方面是国内高净值人群近年来移民和向海外转移资产的趋势相当明显,且在近年来有加速迹象;另一方面,面对国内房地产调控超预期以及人民币升值空间日渐收窄,近10年来持续流入国内的热钱停止流入甚至外流的可能性相当之大。也就是说,持续10年以至于目前A股的宏观策略都已经作为隐性前提假设的热钱持续流入趋势,有可能需要做出重大修正。
预计热钱外流将可能倒逼存贷比和存准率。(1)75%的存贷比监管红线已然难以维持。即使未来热钱不再流入,银行的增量存贷比也会超过75%;若热钱开始流出,增量存贷比会进一步显著恶化。3季度的增量存贷比超过200%。(2)银行将不得不从资金业务抽取流动性来补贴存贷业务。当增量存贷比上升到80%以上后,由于还需要缴纳20%以上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因此存款的现金流已经无法满足信贷的投放,而必须从资金业务上抽取现金流来支持。形成对比的是,在65%的存贷比以及1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过去银行每100块钱存款可以形成20块钱沉淀用于资金业务投资。(3)降准备金、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需要将日益迫切。虽然由于11-12月份会有巨大规模的财政存款释放,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但这毕竟只属于短期因素。中期来看,热钱外流会造成流动性流失和货币紧缩的压力,这就需要准备金下调等货币放松的措施来对冲。毕竟,在存款少增的背景下,“紧货币、松信贷”的结构是较难维持的。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