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7455 11
2005-02-24

1、如果你买了一件物品,你发现你买的价格比别人的价格低,你就会心理有一种满足感。

如果你买了一件物品,虽然觉得不值那个价格,但是你发现买的价格比别人低,你也会感到舒服很多。

2、你到超市里,你发现一件物品比平时价格低很多,或者比其他超市低很多,但是你并不需要。也许你也会把它买下来。

这样你的个人决策或者你个人的效用函数就要引入别人的购买价格。

不知行为经济学理论对此是如何解释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4 9:30: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24 12:54:00

这种心理现象在华人世界比较普遍。国外好像这种心理现象不太明显。我对行为经济学理论了解不多。看到的综述性的文章中,没有看到专门研究这一心理现象的文献。消费者行为学中对此有所涉及。感觉这一问题对商品的定价问题很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4 23:19:00

今天又仔细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少。

攀比心理英文为Catching Up with the Joneses或者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习语,表示“和你的富裕邻居保持同等的生活方式或质量”,看来这种心理非中国独有。

比较有名的研究是Abel, Andrew B,Asset Prices under Habit Formation and Catching Up with the Jones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ume (Year): 80 (1990),Pages: 38-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4 23:37:00

攀比心理的经典文献!

这虽然不是发表在AER上的,但是是NBER的工作论文,内容应该差不多。这篇文章介绍了一种效用函数。函数的参数选择不同,函数可表现为时间可分(或时间可加)、攀比心理因素、习惯因素的效用函数。并把这一函数引入Lucas(1978)的资产定价模型。对股权溢价之谜进行了解释。

Abel, Andrew B,Asset Prices under Habit Formation and Catching Up with the Joneses,

9237.rar
大小:(763.15 KB)

 马上下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4 23:49: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5 07:54:00

准确的说,习惯形成模型还不是楼主想要讲的攀比心理等,习惯形成模型是在新古典模型中引入消费惯性,或者说消费的路径依赖,在模型方法上简单的处理就是个人在决策时不仅考虑未来的跨期问题,而且受制于过去的消费数据的均值之类。

楼主讲的的确是消费心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在行为经济学中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内容之一,比如典型的炫耀消费模型、追赶时髦模型、攀比模型、自我控制模型等都涉及或仅仅处理这类问题。本版也一直想把有关文献集中起来,可惜几人之力未必顾得上。;如果楼主有兴趣,请帮忙收集。

另外,你做出如此大的贡献,需要何种奖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5 10:16:00
以下是引用闲人在2005-2-25 7:54:33的发言:

准确的说,习惯形成模型还不是楼主想要讲的攀比心理等,习惯形成模型是在新古典模型中引入消费惯性,或者说消费的路径依赖,在模型方法上简单的处理就是个人在决策时不仅考虑未来的跨期问题,而且受制于过去的消费数据的均值之类。

闲人兄说得很正确,确习惯形成和攀比不是一回事情。Abel的论文主要讨论的也是习惯问题。但是Abel的效用函数中有其他人的平均消费因素在里面。这可以理解为一种攀比。

我会努力搜集一些相关文献,包括习惯与攀比方面的。不过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奖励谈不上了,能为版面繁荣尽一些微薄之力也是应该的。再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过如果版主给我人民币,我就不客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