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915 34
2006-12-16
<P > </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商品的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和商品的价值没有丝毫关系。我这里说的供求关系,是指商品的供应量和市场需求的关系,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商品的产量和有一定购买力的人数的关系。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常说的价格不是商店里标明的价格,也不是商人开口要的价格,而是成交价格。为了说明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这个观点,我举个例子。</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假设现在社会有一个生产大衣的商人,还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个消费者。假设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个消费者拥有的钱数是一样的,都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圆,但是大家都互不知道谁有多少钱。还假设现在冬天到了,大家都没有棉衣,都急切需要大衣。现在商人开始生产大衣,一天生产两件,每件大衣的成本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圆。第一天生产两件出来,他要<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0</FONT>圆一件,这时就会出现抢购的场面,这是供小于求造成的。第二天,他又生产两件出来,他接受昨天的教训,就把价格抬高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圆,结果还是抢购。第三天,他把价格抬高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00</FONT>圆,没卖掉一件。最后价格就稳定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消费者只能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当然,上面的例子太理想化,与现实不符合,因为现实中人民的钱数不可能一样多。这里我们来个更实际的例子。假设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人,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人的钱数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00</FONT>之间,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之间,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人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0</FONT>之间……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人的钱数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以下。现在商人第一天生产两件大衣,他要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就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人出来抢购,不够卖的。当然,这两件大衣也就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成交,价格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为什么会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因为买方能出起这个钱,接受了。第二天又生产两件,他就要涨价,假设涨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50</FONT>。为什么会涨价?就是因为昨天供小于求。只供了两件,而能买起的人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简单捷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天内,生产的大衣全部卖掉了,最低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到了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天,又生产两件大衣,他还想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这时就卖不掉了。为什么?因为这时总供应量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件,超过了拥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圆以上的总人数,供大于求了。这时就得降低价格。假设降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80</FONT>,又卖掉了。就这样一直生产下去,价格一路降低。最后,当价格降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时,商人看到已无利可图,就不再生产了,这样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最穷的人就不可能有大衣穿了。</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假设到第二年,大家的收入又增加了,基本恢复到去年的水平,去年各人有多少钱,差不多今年还有多少。可是,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最穷的人,有一个发了财,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圆钱,他能买起大衣了。去年买过大衣的人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已经穿坏了,需要更新。而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人呢,有一个穷困了,买不起新大衣了。这样,这一年,商人又可以卖出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件。</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这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有人说,垄断资本家靠的就是垄断价格,这话不对。他靠的是垄断总产量。因为总产量一控制住了,价格就不会降,总产量控制不住,价格就一定会降。因为竞争控制不住总产量,所以就控制不住价格。关于这个,我再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市场上,每天有钱人大约吃猪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斤,猪肉的价格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圆一斤,每天供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斤猪肉正好能销售完。那么垄断商每天就会基本上正好供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斤。如果有一个外地商人到这里来卖猪肉,那么总供应量就会大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FONT>斤,价格就必然要降低才能卖完。这时垄断商就会不满意,就要把他挤走,或者想办法吞并他。</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8 10:50:00
价格是一种随机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8 21:13:00

楼主关于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必须有几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才能成立:首先,政府银行发放的货币量不变,因为如果货币量增加其物价必上扬,我国民国时期与秘鲁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不就是现实例子吗?其次,商品的价值量一定,你所说的大衣与猪肉都好像是在的商品的价值(品质)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比较、选择时进行的交易(换)。

否则,你的判断难以成立!如果大衣与猪肉对消费者的价值变化价格也当然变化,如不信,我说一个现实中只要不傻的人却会做的行为给你看:假设你是那些消费者中的一员,销售商的大衣与猪肉中,大衣虽然生产的货币成本耗费都是200元、猪肉的平均重量出货格也是同样,可是由于生产商或销售商的大衣与猪肉肉质(品质)不一样,你购买时一定会选择自己认为做工较好的那件大衣或肉质(品质)较好的猪肉,对吧!市场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交换双方能双赢、整体优化增值或帕累托改进,最起码是均衡,否则,市场交换就没有意义!

不知楼主有何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9 03:50:00

头一句话就傻得可爱.主流观点才是认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吧.认为价格由价值决定那是半吊子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9 09:17: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6-12-18 21:13:00的发言:

楼主关于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必须有几个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才能成立:首先,政府银行发放的货币量不变,因为如果货币量增加其物价必上扬,我国民国时期与秘鲁发生的通货膨胀现象不就是现实例子吗?其次,商品的价值量一定,你所说的大衣与猪肉都好像是在的商品的价值(品质)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比较、选择时进行的交易(换)。

否则,你的判断难以成立!如果大衣与猪肉对消费者的价值变化价格也当然变化,如不信,我说一个现实中只要不傻的人却会做的行为给你看:假设你是那些消费者中的一员,销售商的大衣与猪肉中,大衣虽然生产的货币成本耗费都是200元、猪肉的平均重量出货格也是同样,可是由于生产商或销售商的大衣与猪肉肉质(品质)不一样,你购买时一定会选择自己认为做工较好的那件大衣或肉质(品质)较好的猪肉,对吧!市场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交换双方能双赢、整体优化增值或帕累托改进,最起码是均衡,否则,市场交换就没有意义!

不知楼主有何高见?

当银行发行的货币量增加时,那100个人手里的货币量当然也要增加,比方说共同增加10倍,他们能拿出去的钱就多了,大衣的价格就要增加,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

如果大衣有好有坏,当然大家都想买好的,这样竞争的结果,钱多的人才能买好的。例如毛皮大衣有10件,那么这10件毛皮大衣必然要被能出钱最多的人买走,它的价格当然高。如果毛皮大衣的供应量增加到100件,超过了有钱人的需求量,那么它就必然降价才能卖完。这还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9 14:18: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6-12-19 9:17:00的发言:

当银行发行的货币量增加时,那100个人手里的货币量当然也要增加,比方说共同增加10倍,他们能拿出去的钱就多了,大衣的价格就要增加,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

如果大衣有好有坏,当然大家都想买好的,这样竞争的结果,钱多的人才能买好的。例如毛皮大衣有10件,那么这10件毛皮大衣必然要被能出钱最多的人买走,它的价格当然高。如果毛皮大衣的供应量增加到100件,超过了有钱人的需求量,那么它就必然降价才能卖完。这还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应该是当银行发行的货币量增加到一定时”,不过,那100个人手里的货币量却不一定也会增加,民国时期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你何时见到国民党给老百姓发放货币了,不然这货币量当然也要增加的当然从何说起,可见,这老百姓的货币量增加是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后原来货币的贬值增加的。

其实,楼主并未理解在下的“一定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与楼主的讨论就只会是陷入循环争论,又在争“研究是市场好、还是计划好”这无聊的话题。在下早已说过许多事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折,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内部组织之间、个人之间的和谐与各组织、个人的优化以及整体的增值,是在社会系统内部中局部的自组织过程——即市场交换的供需关系自调节与社会系统整体的宏观调控计划两种方法的同时作用下进行才有可能的结果。只是有时市场多些、有时计划多些而已!关键要看有利信息是偏向中央政府还是偏向于组织而定。这是就整个国家而言,如果是地区则由地方政府出面。前几年“非腆”时期一瓶平时价格2元的白醋买到200元就属于这种情况。

呵呵!楼主不是计划经济的拥护者吗,今天的论调怎又好像成市场经济的拥护者了?

当然,人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如果几种学派彼此长时间争论不休各有道理,那么它们就都可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何不研其原因使它们融合一体呢?

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