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1-12-21 14:17:47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1 14:03
云涛自卷:
    你根本不懂什么是劳动的二重性。二重性劳动不是两次劳动,也不可能产生两次财富,而是对同 ...
我没有否定交换即市场在发现价值、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现在也没有人能否定得了。

我不同意的是你说的第二次"用你们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对象的交换功能,你们的标准不就是抽象劳动抽象价值吗?按照马克思的演绎推导方法,既然存在抽象劳动抽象价值这种交换的共同物,那为什么不存在抽象效用这种共同物呢?同样是抽象的观念上的无法证明的东西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1 14:29:17
马克思说电视和粮食能够交换是因为其中有共同物:抽象劳动,进一步地因为两者都含抽象劳动,所以又都含有抽象劳动具有的共同价值。因此,不同使用价值的两件商品就能交换了。

那按照马克思的抽象思维方法,我们可以如法炮制:不同商品虽然具有具象的不同使用价值,但是,用抽象思维来概括,它们都有用,也就是具有共同的抽象的效用,是这种抽象的共同效用使得两件商品能够交换。

这在逻辑上没有什么讲不通的。为什么马克思单捡抽象价值来说,忘了抽象效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1 16:48:50
云涛自卷:
    你有没有研究过交换,对交换双方计量后的等价是交换的必要前提。这里问题出现了:只具有效用单位的产品不能对比和统一计量,而具有价值单位的产品才可以统一计量。看来,计量手段的匮乏是价值这一尺度产生的前提。
    抽象劳动是社会平均水平劳动的简称,它即存在又不存在,它是以社会形式概念方式而存在的。而效用必须具体存在,否则它无用。如果抽象效用存在,请问它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价值不过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关系的属性,对社会关系属性的研究不可能采用任何仪器,人类不得不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去解剖它。效用就不同了,人类可以用仪器来检验它的自然功能。对商品的自然功能和交换功能分别采用效用尺度和价值尺度,这就是劳动二重性的必要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1 22:05:57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1 16:48
云涛自卷:
    你有没有研究过交换,对交换双方计量后的等价是交换的必要前提。这里问题出现了:只具有效 ...
交换基于等价这谁都知道。但是你认为的价和我认为的价概念不同。基于我的概念——效用价值,则人们交换商品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计算生产交换对象花了多少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而只看该商品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是急需还是一般。同一件商品如果是救命的,他花100万也觉得是等价,如果是用后就扔的,10块够了。

马克思信徒总是试图计算不同商品之间的固定交换比例关系,于是找来生产时间,实际上由于价值指的是效用,所以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是恒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1 22:36:44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1 16:48
云涛自卷:
    你有没有研究过交换,对交换双方计量后的等价是交换的必要前提。这里问题出现了:只具有效 ...
只具有效用单位的产品不能对比和统一计量——这是马克思立论的基点之一,所以马克思要引入另外一个能计量的概念——他把它叫做价值。

真的是这样吗?

本来人类的统计工具就是一种主客观属性兼具的东西,比如时间,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究竟多长定义为一小时、一个月都是人类的主观概念。同样,效用也是一种客观存在,至于主观上如何去度量它可能暂时没有很好的尺度,但这不妨碍效用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

我们可以举个反例:假如认定不同商品交换的共同物唯一的是抽象劳动,排除效用共同物,那么采集的任何一种树脂都可以像采集天然橡胶一样卖钱。因为它们包含的劳动都是一样的,从形式到内容。

但是,这可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07:53:54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1 16:48
云涛自卷:
    你有没有研究过交换,对交换双方计量后的等价是交换的必要前提。这里问题出现了:只具有效 ...
价值不过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关系的属性,对社会关系属性的研究不可能采用任何仪器,人类不得不用抽象思维的方法去解剖它。效用就不同了,人类可以用仪器来检验它的自然功能。对商品的自然功能和交换功能分别采用效用尺度和价值尺度,这就是劳动二重性的必要原因。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13&from^^uid=963
------------------价值不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交换价值才是商品的社会关系的属性。价值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个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08:47:53
       等价交换绝对是商品世界的根本原则。但是,交换的前提又是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所以,商品交换从价值内容上讲才是等价交换,而从效用内容上讲必然是不等价交换。你认为效用就是价值,那么交换就必然不等价。这样就彻底否定了你也承认的“交换基于等价”的原则,你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耳光。当价值的内容分别为“劳动”或“效用”时,等式也变得可有可无了,等价交换原则也变得忽隐忽现了。
    你有没有研究过效用是如何计量的:人类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能涵盖所有物质的效用单位,表现效用量的单位只好采用它们的物质单位。由于物质有千万种,人类对不同类的物质只好分别采用相互独立的计量单位。由于不同物质的效用单位难以统一,人类对不同物质的对比就难以进行。试问:一斤米与一件衣的效用哪个更大?人类如果沿用效用单位去作为交换的计量工具,那么你永远也得不到相等的结论。 当价值的计量单位统一于劳动后,所有的财富都转换为了劳动的产品。正是由于这种转换,那些不同类的财富都具有了相同的质地(都是劳动产物),不同类财富之间的差别也只留下了量的差异。此后,人类对不同类的财富就可以统一评价了,可以进行相互对比和并类统计了,并能让等价的财富进行交换了。其实,价值的社会功能就是增加了人类计量财富的又一手段,它让效用物的分散计量转变为了价值物的统一计量。
   广义的 价值(主要表现为效用)是人类对物质满足需求的评价,经济学意义上的狭义价值是人类对交换物的评价。两种评价从内容、形式、方法、计量手段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由于效用与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类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09:39:22
一斤米和一件衣服的价值谁更大?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价值大不等于价格高,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显而易见的是等价交换不是劳动量相等,否则何以解释商品价格的波动呢?商品的价格上下波动是市场的主要现象,商品的价格固定在价值上才是罕见的现象,那么所谓等劳动的等价交换也不是市场的主流,不等价才是市场的主流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14:44:20
所谓的等价交换不过是一种掩盖在交换上的迷雾。我拿着优惠券买吮指原味鸡是6.5,没有券是7.5,哪一次交易是“等价”交换?不过是说明我愿意用从6.5-7.5的价格来购买,那么所谓的价值在哪呢?所谓的等价交换在哪呢?我敢肯定还有降价的空间,又哪里来一个唯一确定的价值来等价交换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16:43:17

weishen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2 08:47
等价交换绝对是商品世界的根本原则。但是,交换的前提又是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所以,商品交换从 ...
所以,商品交换从价值内容上讲才是等价交换,而从效用内容上讲必然是不等价交换。你认为效用就是价值,那么交换就必然不等价。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13&from^^uid=2096659

这句话属于强辩,只有结论没有解释。

首先我完全不同意你的那一套价值概念。你沿袭马克思说的价值根本不是我们说的价值,因此你在马克思那一套概念体系下所做的所有解释都属于自说自话。

其次,如果认为价值是一种效用,那么就不存在能准确计量的恒定的价值。不能计量又怎样?为什么一定要认为价值是一种能精确计算出来的东西?在市场经济中,只要供需平衡,此时的价格就代表此时的价值,当供求变化达到新的均衡时,那时的价格代表那时的价值不行吗?难道一定存在一个均衡价值以外的唯一固定的价值?

按照你的价值概念,价值就是一种固定值,只要生产出来价值就不会变化,这种价值观显然有悖常识,因此我多次说过:马克思信徒不要故作深刻。

你试着回答我:如果抽象劳动是交换唯一共同物,是价值的本质,没效用什么事,那么同样劳动方法烤出来的小麦面包和水泥面包是否能互相交换,它们包含的抽象劳动(亦即你们的价值)同质同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17:32:51
      请问,价值不是商品的属性又是什么呢?价值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属性,否则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与它毫无二致。价值也不是原始人的社会关系,那时候还没有价值概念。价值是近五千年人类通过人与物的效用关系去体现得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物质表现的计量尺度。财富具有三种社会存在形态:产品、商品、用品,价值就是商品独有的特性。
    劳动价值论是从生产这头去评价商品,效用价值论是从消费这头去评价商品。生产这头评价得结果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它带有较多的客观稳定性。消费这头评价得结果是效用度,它含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因此,用劳动时间去代表价值将更稳定地得到等价交换的计量结果。而用效用单位去代表价值将得到难以等价交换的结果。想要达到供需平衡,不计算怎么行。请问,若干煤与若干电如何在不用计算的情况下得到平衡。其实,不便计量和便于计量才是效用与价值的主要区别。
    人类烤出来得小麦面包因为含有效用而具有抽象劳动,用同样方法烤出来得水泥面包因为没有效用而不具有抽象劳动。其实,反映人类需求的效用是抽象劳动存在得物质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06:55:08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2 17:32
请问,价值不是商品的属性又是什么呢?价值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属性,否则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与它 ...
要我怎么说你才明白呢?我与马克思都一致强调价值的耗费属性,那么你想想,一件物品如果是劳动产品,即要通过人类劳动才产生出来的物品,则它所凝结与包含着的耗费属性会与自然无关而只有社会关系吗?原始社会和其它社会生产的时候就不需要耗费吗?
至于人与动物在这里的区别,那是因为只有人才有资格就耗费,而动物干活没有资格讲耗费,动物如果有耗费的话,也是人的耗费在里面。比如一头牛要吃草或饮料,是人花钱或劳动去给它找,因此在经济上是算人的耗费。否则就算牛自己累死了,也不算耗费什么。

价值之所以有自然属性而无社会属性,就是因为自然自己的自然供给很少而要人类耗费劳动去从自然那里转化与索取,如果一种物品在自然界里并没有现成存在而只存在一些构成元素,则人类为制造这种物品所付出的耗费就更大了。这是因为自然对这种物品的隐蔽性很大的缘故。而与社会的关系只是要将这种在自然里面所耗费的代价得到相应的补偿而已。因此,社会只是决定价值的交换价值属性,而不决定价值本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07:15:04
努力学习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07:38:59
      hhj:
     价值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属性讲得有点过了,本意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效用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价值关系上。这是由于任何价值的表现都要以效用的形式来表现,人们才误认为效用以及效用的耗费就是价值。其实,任何社会属性都以自然属性为基础,而且用自然属性来表现。但是两种属性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当50斤米值1件衣服时,这个等式表现了两种劳动的不同耗费。经济研究就是通过物的等价交换去发现人的劳动(耗费)关系或生产关系。怎么能讲这种生产关系没有社会属性呢?如果各种耗费之间没有发生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只能是自然经济的原始社会。如果在各种耗费之间发生了交换关系,人类就进入了商品社会。看来,由交换所形成得价值关系含有很强的社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09:14:08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2 17:32
请问,价值不是商品的属性又是什么呢?价值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种属性,否则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与它 ...
你这些表述难以服人。

你说的价值只是交换价值,麻烦以后多写两个字,免得总是混淆价值与交换价值概念。你要说只有商品社会商品才具有交换价值那是正确的,但是你要说原始社会自给自足经济生产的产品没有经济价值那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

不能说经济意义上的价值就是指进入商品社会才有的交换价值,否则,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都不能称为经济活动,所有产品都没有经济价值,很滑稽。

概括来讲,价值、使用价值、哲学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是这样:价值是母集,使用价值、哲学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子集,分别代表价值的自然属性、社会或精神属性、商品属性。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具有某种效用。这多种效用的集合就是价值,代表一种人类的财富。

你所说的把所有商品的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统一计量标准,方便比较。愿望没错,但是并非所有商品都能把具有交换价值归因于劳动,如前例所讲:土地、天然药材这些商品并不是因为先有劳动而具有交换价值,而是因为先具有交换价值人们才会去劳动获得它们。这个因果关系是一定要讲清楚的。

部分商品不能归因于劳动,你现在为了有统一标准就把其他商品都拉进劳动这个集体里,是不是有点强买强卖的意思呢,符合客观实际吗?

煤与电的计算你们是怎么算的呢?自从马克思理论诞生以来,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有过以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为单位计算煤电的价格?还不是以成本以投入为基础算出来的?

至于“人类烤出来得小麦面包因为含有效用而具有抽象劳动,用同样方法烤出来得水泥面包因为没有效用而不具有抽象劳动。其实,反映人类需求的效用是抽象劳动存在得物质前提。”

既然效用是抽象劳动存在的条件,那为什么叙述商品交换的时候只讲抽象劳动的作用,无视效用的存在呢?就比如母亲生孩子,父亲的作用就不存在了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14:54:38
      关于耗费我再啰嗦几句。
    人的耗费是一种生理现象,当然归于自然关系。但是不同类型的耗费将会含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孤立的鲁滨孙式的单个人的耗费无法反映劳动者的社会关系,只能反映人与自然的转换关系。而那些进入社会分工的采用独立核算的私人劳动的耗费却必须反映商品所有者的生产关系,也正是这种能反映社会关系的耗费才能转换为价值。我们不能从耗费的自然转换中(劳动力转换为财富)发现其中有哪种社会关系,只有从不同耗费的相互转换(又叫社会转换)中去发现人们的社会关系。看来,从耗费关系发展到社会关系是有历史前提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有了剩余、剩余物可以用价值评价、评价后的财富可以等价交换。总而言之,离开了交换,任何耗费都无法产生价值属性。只是平面地观察和分析耗费会让研究走进死胡同,能够立体地历史地从不同耗费的关系中去观察和分析耗费才是坦途。
    方法对于经济研究的效果非常关键,计量方法对于价值的出现简直就是生命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15:40:19
反映社会关系的耗费才能转换为价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amp;from^^uid=2737260
价值什么时候和社会关系挂上钩了。一个人养了一头羊,养了一只鸡,我们就算撇开效用来说好了,对于他来说,他难道不懂得生产两者所耗费的劳动么?她难道不知道两者之间的价值比率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16:03:54
137楼:
    你知道两种耗费的数量是多少吗?你知道两种耗费的价值比率是多少吗?我认为,没有具体计量方法,谈何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16:20:37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3 16:03
137楼:
    你知道两种耗费的数量是多少吗?你知道两种耗费的价值比率是多少吗?我认为,没有具体计量方法 ...
如果你认为两个人就能知道对方耗费的价值比率是多少,那么一个人怎么就不知道自己耗费了多少呢?如果连自己的耗费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交换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17:07:59
      如果我用自己耗费所得的一粒豆去换你耗费所得的一只羊,你同意吗!要是不同意,那是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3 17:18:56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3 17:07
如果我用自己耗费所得的一粒豆去换你耗费所得的一只羊,你同意吗!要是不同意,那是为什么?
说的好像如果不和别人交换,就不知道不会用一只羊换一粒豆似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4 12:17:14
       再补上一课。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经济学的鼻祖斯密认为是财富,后来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研究是通过对财富交往的分析去认识人类的生产关系。
    旧经济学认为财富的生产有四个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其实,社会生产只有三个过程:生产、交往、消费,而分配与交换不过是交往的两种方式,它俩有时前后排列,有时左右并列,甚至还会缺少一个。在社会生产的总过程中,财富分别具有三种形态:产品、商品、用品。在财富的生产阶段,财富都是产品,它们都是满足人类需求的使用价值。在财富的消费阶段,财富都是用品,它们都是实现人类需求的使用价值。可是在财富的交换阶段,财富都变成了商品,它们已成为间接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价值媒介物。
    人类的物质交往出现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产品-用品直接交往方式,第二种是产品-商品-用品间接交往方式。第一方式出现在原始社会或家庭中,第二方式出现在近五千年的商品社会中。在第一方式中,由于产品和用品都是使用价值,具有同样的效用,只是使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名称,这种名称的转换并没有改变使用价值的原有性质,所以称为直接交往,由直接交往构成的是单向无偿的奉献行为。又由于第二种方式必须以具有二重性价值的商品为媒介,财富在环境改变时也改变了本性(增加了价值特性),所以称为间接交往,由间接交往构成的是双向有偿的交换行为。由第一交往方式的奉献行为形成得经济体制叫产品经济,由第二交往方式交换行为形成得经济体制叫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体制具有如下特征:早期由血缘关系形成,后来由不计利益的人组成;以消费和消费者为组织的目的;以整体利益为组织原则;采用无偿的集体劳动去生产财富;只生产纯使用价值形态的产品;劳动产品和利益的无偿转让;统一计划下的物质分配或按需分配;自然性的物质变换形成自然性的生产关系,并形成维护这种关系的集体意识。商品经济体制具有如下特征:由个体利益独立的“经济人”组成的社会分工组织;以生产和生产者为组织的目的,并以满足具有购买力的消费和消费者为实现目的的手段;以区分到个人的能够计量的个体利益为组织原则;采用有偿的个体劳动去生产财富;必须生产双重价值的商品;在个体利益保护下的等量交换;自由意志的市场配置资源或按劳分配;社会性的物质变换形成社会性的生产关系,并形成维护个体利益的私有意识。在产品经济的体制内,生产者与消费者组成了利益统一的共同体,生产者的劳动是无偿的奉献行为,消费者能获得无偿转让的个人利益,这种不太计较个体利益的产品经济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名义下,对所有消费者实行平价主义的按需分配。在商品经济的体制内,所有的成员都是具有生产者身份的“经济人”,他们组成了相互合作但利益分散地“市民社会”,构成了只承认生产者利益的分工体系,而那些纯消费者在“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理由下被拒之门外。虽然社会上的购买者也会有纯消费者,但他们的购买力是由自己所在的产品经济中的生产者赠与得。商品经济是一个由松散的个体利益的生产者所组成的交换机构,生产者的劳动是有偿的个体劳动,劳动的能量必须转化为商品形态的价值,这种价值代表生产者的个体利益或消费权(购买力),所有的“经济人”在“市民社会”中形成了价值关系,或形成了对个体利益必须计量的生产关系,这种保护私有的商品经济在维护个体利益的名义下,对“经济人”的个体利益实行按劳分配。私有制是维护这种价值关系的社会体制,私有权也是把整体利益分割为个体利益的表现,而价值又是对个体利益分别计量的工具和尺度。现在可以看清楚了,分配是产品经济的财富交往方式,交换是商品经济的财富交往方式。那些分配的财富没有价值属性,而那些交换的财富才有价值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4 19:19:57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4 12:17
再补上一课。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经济学的鼻祖斯密认为是财富,后来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 ...
这篇课文总的来讲行文流畅,但我认为还是犯了一个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没有多写两个字,把价值用交换价值代替更为严谨科学,因为两字之差,谬之千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5 07:29:49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4 12:17
再补上一课。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经济学的鼻祖斯密认为是财富,后来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 ...
“经济学的鼻祖斯密认为是财富”,就算鼻祖的鼻祖这样认为,也是片面的。经济学研究的与其说是作为使用价值的财富,不如说是研究这些使用价值是如何得来的,是耗费了多大代价才能得到的东西呢?还是不用耗费就可以得到?
价值是耗费的凝结,而交换不过是这种耗费得到补偿的一种形式。因此认为只有在交换中才存在价值,这是错误的。在交换中只存在交换价值,而不是价值。不要把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在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5 07:32:47
云涛自卷 发表于 2011-12-24 19:19
这篇课文总的来讲行文流畅,但我认为还是犯了一个重大的原则性的错误,没有多写两个字,把价值用交换价值 ...
有意思。大多数人就是搞不懂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他们总是将价值混淆于交换价值了,因此才认为只有在交换中才存在价值,不交换就没有价值。实际上,并不是不交换就没有价值,相反,一个物品有价值才需要交换。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5 07:35:33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3 17:07
如果我用自己耗费所得的一粒豆去换你耗费所得的一只羊,你同意吗!要是不同意,那是为什么?
有什么比你的豆更便宜的代替品吗?如果有,那羊就会寻找这个更便宜的替代品,如果没有,则事情就难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5 08:17:50
                    对价值争论的小结以及对效用价值论的终结
    哲学和文学意义上的价值物是指对主体有意义的客体,这种意义是广义上的价值,专业上称为使用价值或效用。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物仅指用于交换的财富,它含有狭义的价值,专业上称为价值。广狭两义既有共性,更有区别。难以分清两义的存在场合,是最常见的错误。
    价值并不是一种东西,而仅是价值物的一种属性,还必须是面对人类的需求才出现的属性。广义价值是价值物自然功能的体现,狭义价值是价值物社会功能的体现。馒头本身不是价值,而是面粉,只是在面对人类的需求时才有了价值。因此,价值属性的出现必须以主客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所有的价值【之后的“价值”皆指经济学“价值”】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资源,另一类是(人造)财富。太阳、地球、大气等资源都会有使用价值,但是却不能转换为价值。因为:一,它们不能流通,二,它们的效用量不能转换为货币量(只有表现为货币的东西才会有价值)。因此,所有的资源本身只是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而且它们所含的使用价值又都是不能转换为价值的天然使用价值。不是所有的使用价值都能转换为价值,只有人造使用价值才有可能转换为价值。由于效用物不一定都是价值物,所以效用就不一定是价值。
    价值概念形成于主体对客体功能的认识,这一过程称为评价。当我们讲某物有使用价值或价值时,是在用效用尺度或价值尺度分别去评价客体的自然功能或社会功能。由于资源只具有自然功能,人类只好采用单一的效用尺度去评价它。而由于财富会具有二重性的功能,人类才会用两种尺度去评价它。不能分清两种尺度的适用范围,是许多经济学者的通病。
    当天然资源的自然功能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时,人类就通过劳动让资源在增加了人造的使用价值后升级为了财富。当人类只利用财富的自然功能时,人类只采用效用尺度去评价财富。当人类还需要利用财富的社会(交往)功能时,人类才会采用价值尺度去评价财富。对财富自然功能的评价由于具体而比较容易,对财富社会功能的评价由于抽象才非常困难。效用价值论者的根本错误就在于用自然功能的评价方法去评价财富的社会功能。
    财富的价值属性永远也离不开它的效用属性,由此还造成了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只能采用效用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在效用尺度向价值尺度转换时必然要留下效用的痕迹。你看,所有的价值形式都是以效用形式来表现的,或是由两种价值物的效用单位的对比来表现的。比如:一只羊的价值是十只鸡,每只羊的价值是100元。正是由于价值的表现形式只能由效用单位的对比来表现,才让许多人误认为效用就是价值。
    虽然效用尺度适宜对一般物质进行评价,但是人类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能涵盖所有物质的效用单位。效用评价手段的匮乏也让效用评价的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偏差。馒头的效用是填饱,衣服的效用是保暖,可是表现两者效用量的单位是它们的物质单位:个与件。用物质量去表现效用量是人类表述的无奈,不过它仍是最接近效用内容且具有相应正比关系的表现方式。不过由于这种方式过于具体,对不同类的物质只好分别采用相互独立的计量单位(斤、尺、升、度等等)。物质量是一种相对静止的客观存在的数值,效用量却会因人因时因地因需而异,所以带有客观性稳定的物质量就很难完整表现含有主观性变化的效用量。比如第一个馒头与第五个馒头的物质量相等,但是它们的效用量肯定不同。那些效用价值论者为了让物质量能反映真实的效用量,才胡说什么物质量会产生边际效用的变化。其实,客观性的效用单位与主观性的效用功能是两码事,我们很难把两者统一为一体。也由于不同物质的效用单位难以统一,人类对不同物质的对比就难以进行。试问:一斤米与一件衣的效用哪个更大?因此,人类用效用尺度去评价物质时,即存在质的差异又存在量的差异。或者说,不同物质的自然功能的差异分别表现在质和量上。正是由于效用尺度存在质与量的双重差异,它对财富的评价才难以并类,对不同财富的核算才难以统计(一斤米+一辆车=?)。此时,能够统一计量各类财富的价值尺度才需出现。
    价值实体眼睛根本看不见,表现它比表现效用还要困难。人类为了表现抽象的价值,只好采用具体的效用物去表现价值。当效用单位已经由物质单位做替身时,这种没有统一单位的替身也很难成为必须具有统一单位的价值的合格替身。虽然马克思用劳动时间的替代去说明价值也不尽完善,但劳动仍是最接近价值本身的功勋替身。看来,价值的难以表现让人类走了不少的弯路。
    当价值的计量单位统一于劳动后,所有的财富都转换为了劳动的产品。正是由于这种转换,那些不同类的财富都具有了相同的质地(都是劳动产物),不同类财富之间的差别也只留下了量的差异。此后,人类对不同类的财富就可以统一评价了,可以进行相互对比和并类统计了(一斤米+一辆车=2元+200000元=200002元),并能让等价的财富进行交换了。其实,价值的社会功能就是增加了人类计量财富的又一手段,它让效用物的分散计量转变为了价值物的统一计量。GDP的统计内容就不能用效用量,而只能用价值量。当财富的计量手段升级后,人类的交往行为中才出现了交换。价值概念出现在人类的私有制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让人类的财富出现了剩余。用自己剩余的财富去换取别人剩余的不同品种的财富,可以让生产与消费的社会性逐步地增强。但是,新生的交换行为与以往的交往行为有所不同,它更能体现人性的平等和劳动的平等。效用尺度下的财富很难找到平等的支点,因为效用量具有很强的个体性,它会因需而异。价值尺度是一种社会性的公认尺度,它能让不同的财富分割出等量的价值量,用平等的观念让财富在社会中顺畅流通。效用评价是不同的主体对不同的财富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价值评价是众多的的主体对不同的财富一起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人性的发展以价值的出现为转机,人性的平等以劳动的平等为跳板。在这种劳动平等中,不同分工的独立劳动者联合成了商品生产体系。虽然价值关系不能直接去反映人的社会关系,但是它通过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去反映人与人的生产关系,并将物的效用关系物化为人的社会关系。当效用物增加了价值特性成了商品后,人类也进入到了发达的商品社会。
    价值是一种由人类的意识所形成的社会性的概念,它的内容是什么并不太重要,它的性能才更重要:可携带、能流通、不变质、易分割、便计量。经济学者们就是用由这些性能所组成的替身价值概念去进行价值研究。由于货币的性能最接近价值概念的特性,这个由特殊商品所表现得价格形式才最能代表价值。当价值实体只能由价值替身去表现时,偏差的存在让价值的争论会喋喋不休。学者们对价值的争论难以终结,但是效用价值论却正在终结。
    如果你想认识价值就必须把它从使用价值中剥离出来,想认清价值概念就必须学会与效用评价不同的价值评价的方法。当你分不清财富的两种评价尺度时,你也就找不到价值的秘密。这两种评价尺度的评价对象分别是一般物质和财富;评价目标分别是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评价标准分别是杂乱的效用尺度和统一的价值尺度;评价内容分别是效用和劳动;评价主体分别是个体和群体;评价期间分别是二百多万年和近五千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5 08:27:00
hhj:
      "劳动价值论"与“耗费价值论”是兄弟部队,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效用价值论。
    社会生产有生产、交往、消费三个阶段,讨论价值论不能只研究生产(或耗费)的过程,必须研究社会生产的全过程,特别要注意交往过程。其实,价值的完整实现不能只有生产过程,最终还要依赖消费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5 11:01:05
有些东西耗费了很多时间、劳动但是没有价值,你怎么解析?例如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论文不能发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5 11:56:18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2-25 08:17
对价值争论的小结以及对效用价值论的终结
    哲学和文学意义上的价值物是指对主体有 ...
还是没有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不是一种新增的财富,就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它是一种关系,即交换关系,核心内容是交换的比例关系如何确定。马克思经济学通过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商品交换来阐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很强的预设性。所以,他的作品不是严谨的经济著作,他在经济学基本的概念上有很大缺陷。比如常常用价值来替代交换价值,然后说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很牵强。价值应该回归它最原始最拙朴的意义——财富才是进入经济学大厦唯一正确的大门。

价值概念我认为是经济学的第一块奠基石,如果搞错了它,什么经济理论都是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