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771 6
2006-12-18
<P>按理论我们没有理由反对国企垄断<BR>  【当前,社会公众反对行业垄断之风越刮越烈,而目前能够构成垄断的行业与企业,全部都是国有企业,也就是公有制企业。那么我们就产生了问题,如果它们是公有制企业,即是我们公众自己的企业,那么它们获得垄断经营的好处,获得大大的利益,难道对我们没有好处吗?我们自己的企业获利丰厚,自然等于我们自己获利丰厚,如果企业获利丰厚而我们不获利,那么说明这些企业不是我们的。进一步来说,如果这些企业依靠垄断获利丰厚,但反而使我们利益受损,那么企业不仅不是我们的,而且在利益上与我们具有对抗性。按这个道理,再看看当前公众对企业垄断的反对态度,使我们感到这些企业并不是真正的公有制企业,因为如果是公有制企业,他们就没有反对其垄断地位的理由了。但按理论,它们是公有制企业,因为它们是国有制企业。公有制企业,国家办公有制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向公众提供福利,如果它不向公众提供福利,那么由公众供养的国家为什么要办这些企业呢?但是现在公众没有感受到这些企业所带来的比私有企业更大的福利,反而丧失福利,这样的企业要它干什么呢?左派们口口声声要说要维护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是他们却一直没有向公众提供什么是公有制的确切证明,证明什么是公有制经济,它应该完成什么责任。难道他们的逻辑就是:国有制就是公有制吗?当然,等到国有制经济向公众提供他们感觉得到的福利的时候,公众自然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反对国企垄断了。不过,他们还会平衡利益得失:垄断所遭受的损害是否小于国企垄断收益给他们带来的福利。――黄焕金】</P>
<P>2006反垄断盘点:百姓向垄断利益集团讨公平 </P>
<P>      "反垄断",2006年引人注目的一个关键词条。</P>
<P>  6月末,列入立法规划12年之久的"反垄断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局长王建明在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届年会上指出,中国的垄断行业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BR>  凭借垄断地位赚取高额利润的垄断利益集团,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一年来,以反垄断为核心的公共利益事件接连上演。人们日益认识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将反垄断进行到底。 </P>
<P>  要像反腐败一样反垄断 </P>
<P>  声讨"福利腐败" </P>
<P>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将矛头直指"垄断福利"现象。温克刚委员说:"铁路公交职工乘车不买票、电力系统职工用电不花钱、燃气公司职工用气有优惠、医院职工看病免挂号……谁给了你们享受'免费午餐'的权利?" </P>
<P>  他指出:"垄断福利"本质上就是一种腐败。这些企业把经营成本转嫁给了社会,加剧了分配不公和国有资产流失。 </P>
<P>  从两会开始,垄断行业待遇畸高问题受到突出关注。 </P>
<P>  5月,劳动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披露,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倍至3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 </P>
<P>  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部分垄断行业开始采取一些举动。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网省公司必须立即停止执行各种名目对系统内职工用电实行优惠的办法"。厦门市公交总公司宣布停用家属卡、监督员卡和优惠卡。而后电力系统又被迫掀起了一场"减薪风暴"。 </P>
<P>  11月末,劳动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浮动比率由0.75降至0.6,就是说,企业效益增长1%,员工工资总额最多可增加0.6%。 </P>
<P>  点评:国家限制垄断行业工资,是今年"反垄断福利"之战取得的成果之一。但待遇受到约束的只是部分行业的少数企业,大量其他垄断行业依然我行我素。一时的减薪,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垄断工资。垄断体制不改,"垄断福利"难绝。 </P>
<P>  博弈价格听证会 </P>
<P>  老百姓不要走过场的价格听证会 </P>
<P>  4月26日,北京市就出租车租价上涨举行听证会。尽管民众和出租车司机一片反对,租价还是由每公里1.6元涨到了2元。 </P>
<P>  近年来,对出租车业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这个具有明显竞争性特点的行业,完全可以市场化,十几年来却一直是垄断经营。 </P>
<P>  垄断之下是畸形生态:一方面,握有特许经营权的出租车公司,高层员工工资不菲。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成了现代版的"骆驼祥子",普遍疲劳驾驶,超负荷劳动,而大部分辛苦钱流进了公司的腰包;消费者对出租车租价不断上涨怨声载道;同时"黑车"泛滥,数量一度超过了合法出租车。 </P>
<P>  各界人士多次上书有关部门,力陈出租车业垄断之弊,甚至为此打过官司。听证会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试图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P>
<P>  听证会上,各方交锋激烈。出租车公司提出,油价上涨提高了运营成本,要由社会分担。而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沈梦培指出,出租车公司应该设法降低过高的管理成本来化解危机,而不是首先向消费者伸手。 </P>
<P>  在这一轮博弈中,还是出租车公司笑到了最后。听证结果,25名代表中,14人赞成涨价,两人总体赞成但有保留意见,9人反对。涨价似乎得到了多数支持。 </P>
<P>  点评:目前多数价格听证会"逢听必涨",但其涨价理由常常难以服人,很多价格听证只是走过场,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要打破垄断,当务之急是完善公众的利益表达机制。 </P>
<P>  质疑竞争怪圈 </P>
<P>  信产部明年整治电信资费 分准备部署等四步进行 </P>
<P>  从5月11日起,北京移动陆续推出一系列新的"全球通""神州行"话费套餐,最低的项目达到接听每分钟两分钱,被称为北京移动迄今最大幅度的资费降价。 </P>
<P>  北京地区手机话费一直居高不下。今年3月,北京消协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资费价格偏高、月租费、双向收费是市民对手机消费反映最集中的三大问题。 </P>
<P>  尽管5月的话费套餐显示了"坚冰融化"的迹象,但更多的消费者似乎并不领情。市民王晓枫说:"我觉得现在很多所谓的套餐都是换汤不换药,被算计的还是消费者。" </P>
<P>  "为什么不能直接下调单位时间资费,让我们自由明白地消费呢?打着降价的旗号,却抛出了复杂的数字选择题,令人不解。"一位网民这样留言。 </P>
<P>  中国目前的电信资费大大高于国外水平,而近三年中国 移动和中国 联通一直处于利润大幅增长期。中国移 动公布的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1370多亿元总收入,税后利润302亿元。两相对比,人们呼吁尽快打破电信行业垄断。 </P>
<P>  进一步的报道揭示,手机话费又不是某个运营商想降就降那么简单。目前我国移动通讯市场结构不平衡,企业实力相差悬殊。今年4月,中国移 动的收入市场份额已升至42.4%,而其他三家都呈下降趋势。 </P>
<P>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移 动降价,其他三个运营商竞争力将更弱。如果其他运营商被"挤死",中国移 动的垄断程度将更高。手机话费于是进入了"不降不行,想降不能"的怪圈。 </P>
<P>  点评:规范电信市场的良性竞争,关键在于扶持竞争力量,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在放开移动资费管制的同时,应出台必要的配套措施,以确保国家、企业、消费者各方利益。</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9 11:34:00
这不是什么国有企业的问题,我们也不是反对国有企业,而是反对特殊利益群体,利用垄断地位,为极少数人谋私利而葬送人民大众利益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9 12:23:00

我们可以简单的应用类似于公共物品的模型进行所谓的经济分析,问题的实质是作为个体的经济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全部成本,但却无法从实质上享受所谓的投资收益,因为大股东控制了所以的资源,掌握了所有的话语权,世界上会有长时间被愚弄的小股东吗?

特别是转型中的中国,个别的利益集团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俘获政府,让个别政府成为其利益的代言着。为避免利益集团“俘获”政府,经济学家德姆塞茨建议政府拍卖垄断经营权,拍卖所得作为财政收入,用于社会福利开支。这时政策成本并非主要的考虑,核心的问题是公众利益缺少制度化的保障。正如许多案例所表明的,政府专营行业的高利润已经偏离了反垄断政策的目标。庇古主义者在书斋中构想政策时,假设政府会谋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但他们忘记了,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必须是博弈中的利益无关方。


  反垄断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市场与政府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替代关系;对于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到准确的定位。

所有,总而言之一句话,从实质上讲我们并不是反对公有制,反对垄断,而是反对那些以愚弄人民为乐,花费民脂民膏,垄断国家资源的利益集团!!

当人民懂得如何运用自己权利的时候,世界才会真正美好,才会产生真正的公平社会。

我们相信大雪必定无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9 12:42:00
既然是国有的企业,是大家的企业,那么为什么还要我们购买国有企业的东西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9 19:53:00
以下是引用cuiww1216在2006-12-19 12:23:00的发言:

我们可以简单的应用类似于公共物品的模型进行所谓的经济分析,问题的实质是作为个体的经济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全部成本,但却无法从实质上享受所谓的投资收益,因为大股东控制了所以的资源,掌握了所有的话语权,世界上会有长时间被愚弄的小股东吗?

特别是转型中的中国,个别的利益集团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俘获政府,让个别政府成为其利益的代言着。为避免利益集团“俘获”政府,经济学家德姆塞茨建议政府拍卖垄断经营权,拍卖所得作为财政收入,用于社会福利开支。这时政策成本并非主要的考虑,核心的问题是公众利益缺少制度化的保障。正如许多案例所表明的,政府专营行业的高利润已经偏离了反垄断政策的目标。庇古主义者在书斋中构想政策时,假设政府会谋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但他们忘记了,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必须是博弈中的利益无关方。


  反垄断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市场与政府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替代关系;对于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找到准确的定位。

所有,总而言之一句话,从实质上讲我们并不是反对公有制,反对垄断,而是反对那些以愚弄人民为乐,花费民脂民膏,垄断国家资源的利益集团!!

当人民懂得如何运用自己权利的时候,世界才会真正美好,才会产生真正的公平社会。

我们相信大雪必定无痕!!!!!!!!!

说得有道理!我们并不反对公有制,甚至也不反对国有垄断,前提在于我们要享受到这种垄断所具有的高额收益,而不是相反(使我们的利益反而受损)。

当然,相比于私人垄断,国家垄断似乎要好一些,因为国家可能要比私人更关注其公民的利益,时不时会有一点溢出利益惠及公众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0 20:50:00
开头的一段话很不错啊,说到点子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