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843 3
2011-11-30

医药生物行业:“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30 08:08:39
2011年11月28日,科技部科发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意在全面推进我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认为对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来说将有力推动整个产业创新力度,加快新兴力量的崛起;
   从发展战略来看,此次规划目标为实现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首先该规划的发布是为了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实施的背景下发布的,重点在于加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粮食、能源、环境和健康4个领域的应用,在未来战略新兴产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我国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其中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干细胞等前沿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扶持重点;
    2008年全球制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产业的收入达到9170亿美元,其中制药占74.61%,达6842亿美元,生物技术产业占21.27%,达1951亿美元;2010年底,全球(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约有生物技术企业4700多家,其中上市生物技术公司622家。上市生物技术公司总收入846亿美元,研发投入228亿美元,净盈利4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0%。我国2009年生物产业产值达1.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医药产业产值为10381亿元,生物农业约1200亿元,生物制造约1800亿元,生物能源约280亿元。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
    在规划中我们看到,国家将力推“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Preventive、Predictive、Personalized、Participatory)的“4P”医学将替代传统以治为主的诊疗方式,而高通量筛选、组学技术、生物信息等技术的发展为预防医学、个体化治疗提供可能。目前体细胞重编程技术解决了生物伦理学面临的难题,以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再生医学显现出巨大应用前景,有望成为继药物、手术之后的新治疗模式;
    从背景来看;2003年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为疫苗产业的新一轮增长带来的产业良机;2009年,全球预防疫苗市场销售额221亿美元,较2008年190亿美元上涨16%。随着新产品的不断上市,以及现有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2009-14年间,预计全球预防疫苗市场将保持9.7%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以上。;
    我们总结此次规划的研究主题内容:1、围绕疾病发病机理及其防治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非传染病慢性复杂性疾病、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灾害医学、感染与免疫等疾病机理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2、主要病原体致病与重要传染病的发病机制、重要疫苗创制中的科学问题、重要传染病诊断治疗和预警新技术;3、围绕我国特色的中医科学,开展中医基本理论科学内涵诠释,创新发展中医基本理论,中药及方剂应用,针灸辩证论证相关的基础研究;
    根据规划,未来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包括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和量大面广的生物医用材料等;
    归结起来我们认为未来三个领域将是国家支持的关键点,由此引申出相关我们可以关注的上市公司:1、重大疾病控制方面,包括心血管、糖尿病、癌症以及关节炎等慢性及并发症都有望催生新的重磅产品,上市公司如天士力、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双鹭药业和益佰制药等值的关注;2、疫苗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新产品有望不断推出,目前上市公司有华兰生物、沃森生物和智飞生物;3、在中药方面我们仍然建议关注中药现代化带来的新产品,包括中药注射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相关上市公司包括中恒集团、昆明制药、羚锐制药以及红日药业等;
   同时我们重申对行业的看法:目前整个医药板块估值为26×PE(市场预测值),按照TTM估值医药板块为32×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44倍(2000年-至今),溢价率为74%;三季报披露完后,我们认为整个医药板块整体盈利预测继续向下修正的可能性在减少,估值泡沫的危险基本解除,而目前26×PE(2011年预测市盈率)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配置时机;
    在时间点上,我们坚持2012年Q1和Q2应该是医药板块一个能够取得超额收益的最佳时机,主要基于:
  1、行业成本依然处于下行通道,目前部分中药材价格出现倒挂,整个行业成本短期很难高企、2、政策有望密集出台,而药价控制在2011年的预期已经基本得到释放,很难在对行业形成大的冲击,而新出政策将主要面向行业的健康发展;3、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不会受到整个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增速不会减缓;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