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1362 2
2011-12-02

结论:中国目前从对外投资质量和水平上来看,还不是投资大国。

宏观层面:

首先,我们选取制度角度来论证我们和大国还有相当距离。所谓“ZF搭台,企业唱戏”,企业走出去唱戏,唱得水平高低,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能力,还要看ZF搭的唱台水平如何。这个唱台就取决于ZF的法制建设、制度安排和监督管理,是企业走出去所依赖的软环境。

尽管改革开放后,ZF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投资审批监督的逐步放开,投资主管部门的合并,信息服务职能的提升等,但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薄弱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国家对海外投资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没有与我国外贸市场战略相适应的海外投资的国别政策。二是对外投资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目前的对外投资采取由外经贸部(现改为商务部)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分头协助管理的方式。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部门从各自的管辖权和管理目的出发,部门协调无章可循,出现重复管理、遗漏管理等局面,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对外投资的发展

2.风险保障机制缺位。商务部表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后的诸多风险中,最突出的还是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光是政治风险,就已经使中国海外投资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海外投保覆盖面和我国总体海外规模极不相称。举个例子,今年利比亚动荡中,75家承建利比亚项目的中国企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守估计,200亿美元在利比亚打了水漂。

3.立法落后。对外投资的法规建设滞后,至今尚未出台一部较为完善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管理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比如说,《中国对外投资法》从06年就开始一直叫,但至今尚未纳入立法程序。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都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本国对外投资资本,保障本国企业的利益,如美国的《对外援助法》,日本的《外汇法》等。

4.融资政策支持严重不足。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 资本市场不发达,国有银行体系与国际尚未接轨,银行业对在海外的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全面评估,不敢轻易借贷,这就为企业短期内资金流通造成很大压力。另外,即便国家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且大多数是美元资产,但对于外汇管理仍然过紧,境内企业无法大量购汇为境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对外投资结构不合理。具体而言,

1.对外投资地区分布上,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止2010年底,中国境外企业1.6万家,遍布178个国家(地区),但投资流量主要流向了亚洲,达65.3%,其中光是香港就占到了56%。而对美国、欧洲的投资流量比重,统共不过才27.1%。这对于我国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过高的比重显示了与发达国家生产要素交流的局限性和对周边地区,比如香港,产生过大的依赖性,稍有波动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2.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上(中观层面),这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很大,突出表现在资源寻求型的投资比重下降,而高端产业比重在逐步上升。虽然遍布广泛,但仍比例失调。2010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4%,占了总流量接近一半。其次金融业12.5%,批发和零售业9.8%。但从附加值角度看,第一类和第三类都是低附加值产业,加总起来超过一半,这种结构相比较于在高附加值产业投资上遥遥领先的发达国家来,显然是相形见绌的。以05年末美国为例,其非银行控股公司业、金融保险业、制造业分别占到34.5%21.3%20.8%。 统共高达76.6%,都是高附加值产业。

3.对外投资方式上,绝大多数是直接投资,仅少数是间接投资。(需要近几年的数据  统计年鉴里有   摘下数据汇总即可)

从微观层面看,中国也不是投资大国。具体而言,

1.境外投资企业经营机制存在缺陷。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虽然经过数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多数企业距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还有很大距离,管理方法和手段都还不适应国际竞争和经营理念的需要。

作为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被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所困扰,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机制,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对外经营权、海外投资设点权、海外融资权、外汇的支配使用权等,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优势的发挥和经营空间的扩大。另外,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少投资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战略,尤其是贸易性企业,有的仅靠赚取国内企业的进出口手续费、管理费等维持生存。

2.紧接着上一问题,主体投资企业的国有身份对于企业兼并和收购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这有碍于中国培养更多的大型跨国公司。(收集由于国有身份而并购失败的案例,简单叙述)

3.绩效考核,盈利能力不足。(需要材料和数据支持)

4.缺乏懂得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缺乏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大多境外经营人员素质不高,有些不懂技术,不懂当地法律,不具备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知识,甚至不懂外语。以致境外企业经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制约了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5.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实际地位不平等。在某些限制性对外投资领域,如稀缺性能源、银行金融业等,国有资本明显排斥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不能获得与前者平等的竞争条件。但相比较于发达经济体,现代型跨国公司几乎都是民间资本主导的,很少有国家控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2 02:27:42
亚洲有运输成本优势呢,文化相近。。制度也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02:49:35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