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讲讲神马是《竞争情报》,给你一段文章说明这个产业链是怎嘛回事:::
一份商业调查报告显示,因主要顾虑到安全问题,“浑水”、“香橼”(Citron)这类匿名调查机构的负责人并不在中国,甚至和那些被做空攻击的上市公司毫无联系,替他们深入这些公司的,实际上是中国境内的“代理人”或“代理机构”,角色与俗称“写手”相近,但又不具体负责撰写报告。
对这些中国“代理人”而言,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公司实地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留下证据,少量参与调查报告的制作,也就是所谓的“境内调查团队”。
据知情人士爆料,“代理人”通常为国内财经类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或准毕业生,具备基础的金融财务知识,头脑较为灵活,大部分经数位朋友辗转介绍。
具体工作方面,基本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为“浑水”、“香橼”提供上市公司信息素材,费用支付方式多为“计件制”,模式松散但讲究结果和收益挂钩,一份做空报告写下来,每个“代理人”能获得的报酬,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调查手段无所不能
记者了解到,整个调查手法比较粗放。由于美国文化习惯任何事都尽可能地做到“有迹可循”,这些中国“代理人”会被要求在调查公司时,尽量留下包括照片、录音等证据,加在报告里较为容易获得美国投资人的认可。
“有时候他们佯装有采购需求,去找目标公司的销售人员聊天,口头谈话中出现的不准确销售数字和内容往往会被暗中录音,再整理成原材料;有时候他们专挑周末去工厂门口拍照,因为‘空荡荡的车间照片是美国老板最喜欢的’,为了能够征得工人同意被拍照,他们还会开出数百元的拍照报酬。”一家曾和“浑水”展开激烈“空斗”的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很多时候,公司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歪曲误解了。”
除了“代理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型商业咨询公司充当“代理调查公司”,有些对外声称是香港注册或拥有国际背景,但事实上多为内地本土公司。这些商业咨询公司本身资质就语焉不详,但可以利用公司名义,以协助做市场调查为由,开出每小时600至800美元不等的佣金奖励,暗中找上市公司流水线上的工人谈话,或者利用商业间谍手段获取公司内部资料。
其实,投资人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无可厚非,因为尽职调查是集合审计、律师等专业人士团队的非常严肃的调查报告,完全可以公开透明地要求公司方面披露信息。
事实上,“浑水”、“香橼”这类匿名机构从来没有针对报告所含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而且也从没对外公布其公司的地址和股东信息,甚至也没有任何报告撰写作者的信息。
“为什么要这样采集信息?为什么他们不能光明正大地到我公司来调研?我愿意把所有的财务信息,甚至订单资料公开给他们看。”另一家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的董事长对记者表示,“有人就挑星期六去拍我的分公司工厂,为了能在写报告的时候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提供素材,毕竟很多普通美国投资人并不了解中国,从地缘和意识形态上说,他们更容易相信美国的所谓调查机构。”
“搭台唱戏”的还有一些可以自由发布研报的网站,比如seeking alpha,为了远离美国监管机构和美国司法部的监管,该网站服务器设在以色列,因做空中国企业成名的博客撰写人Alfred Little就在这类网站上发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