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337 0
2006-12-21

高盛信用卡研究报告

概述:信用卡市场准备启动... 2

信用卡:新资产和收入的潜在来源... 5

真正的信用卡:准备启动... 6

消费信贷: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10

值得关注:几家第二梯队银行可能成为消费信贷业务经营的佼佼者... 13

一些外资银行可能成为市场上重要的经营者... 16

本报告是高盛公司消费者信贷系列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报告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分析了信用卡业务在未来中国银行业务中的价值和地位,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四大国有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的优劣势与发展前景。战略发展部对报告进行了编译,供有关方面参考。

概述:信用卡市场准备启动

我们认为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已经准备启动,已经有1.56亿中国居民达到了信用消费的收入临界点,卡片的受理度正在提高,银行也热衷于发展信用卡业务。如果运作得当,并贯彻谨慎原则,信用卡将有效促进消费导向的GDP增长、有助于银行的改革和提高总资产回报率水平。我们认为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将在未来4到6年内增长至70-90亿美元的规模(虽然只在GDP中占0.5%,而台湾占2.7%,香港占4.4%,2001年),成为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的第四大信用卡市场。

四大国有银行看来仍然是市场的主导者,但我们认为投资者应关注更有活力、更灵活的第二梯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它们可能是运作最好的信用卡经营者。同时,假如中国开放市场,我们预计汇丰、渣打和花旗将成为运作较好的外资银行。

l 信用卡市场已经准备启动

中国最富裕的16个城市和1个省份2002年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达到1900美元,已经达到信用消费启动的收入范围。

l 可能成为亚洲非日本地区的第四大信用卡市场

如果发展信用卡市场必需的基础设施能够建立,则我们预计中国的信用卡贷款规模将在4-6年内增长至70-90亿美元( 只占GDP的0.5%,而台湾为2.7%,香港为4.4%,2001年)。

l 政府可能会像韩国一样,促进信用卡市场的发展

中国政府正主动采取措施促进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如迫使银行共享商户和网络资源、在主要城市要求商户受理银行卡、建立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谨慎规范,如征信机构以及银行卡管理办法等,以控制地下经济,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

l 国内外银行都热衷于发展中国的信用卡市场

四大国有银行和一些第二梯队银行,以及一些最大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渣打、花旗等,都看中了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丰厚的盈利前景,正积极准备大规模发行真正的循环信用卡。

l 消费信贷将成为银行改革和消费导向GDP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我们认为中国的银行把发展重点更多的集中于个人消费信贷(主要包括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将不仅有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从根本上改善银行的赢利能力(这些产品在亚洲以及世界各地都取得了较高的风险回报),同时还有助于促进消费导向GDP(比出口导向以及政府支出导向更好)的增长(2001年个人消费在中国的GDP总额中仅占49%,而台湾为63.6%,美国为70%)。

l 值得关注:哪些银行将是个人银行业务经营的佼佼者

四大国有银行将是信用卡业务的主要经营者,其中中国银行的地位更有利。如果人民币信用卡市场按照预定的日程对外资银行开放,则我们预期汇丰、花旗和渣打将凭借他们专业的信用卡技术、良好的信用卡品牌以及强大的市场拓展力度(去年汇丰和渣打成为最先加入上海的国内首家消费者征信机构的外资银行),成为发展最好的市场经营者。我们认为这三家银行中的部分或者全部银行可能通过与当地的合作者成立信用卡合资公司的方式(在政策允许下),来实现其目的。

哪些银行将成为中国的中华信托或大新银行;哪些银行能够成功地运作信用卡业务,使其成为收入、利润、盈利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过25%)呢?关于这些方面,我们将关注更有活力、更灵活的第二梯队银行。其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可能是发展态势最好的个人银行业务经营者。表1总结了一些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的市场技能、风险管理能力以及竞争地位。


信用卡:新资产和收入的潜在来源

与亚洲其他卡市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进化的发展历程相似,中国银行卡市场目前仍然是一个以借记卡为主的市场(借记卡在流通卡片中占94.7%)。而由于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尤其是抵押贷款的迅速增长,中国的银行开始关注该市场,并积极进行大规模扩张,几家银行在2002年下半年已经发行了真正的循环信用卡。

l 仍然主要是借记卡市场

至2002年6月末,中国已经有4.15亿张借记卡(占总卡片的94.7%),2200万张准贷记卡(准贷记卡是一种混合产品,提供给持卡人较小的信用额度但是没有免息期),100万张真正的循环信用卡(见表2),其中许多人民币循环信用卡是2002年下半年发行的。

我们认为借记卡的迅速增长(1997-2001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3.8%)主要是归因于国内银行在提高IT和ATM网络设施水平上所做的努力,也与借记卡被当作“电子钱包”而被广泛地用于消费和取现有关。国内银行发行借记卡主要还是为了吸收和维持消费者的存款。

l 准贷记卡是不成功的产品

我们认为准贷记卡产品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相反,它只是大规模发行循环信用卡之前的一种过渡产品。准贷记卡与借记卡没有显著的区别,它只提供较小的信用额度(通常在人民币5000-20000元之间),透支年利息18%,并且没有免息期。调查显示很多准贷记卡都是非活动的,并且很少有人使用这些卡片提供的小额透支额度。

l 四大国有银行是目前市场上的领先者

四大国有银行在借记卡市场(2002年上半年共占市场份额70%)和准贷记卡市场(85.5%)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真正的信用卡:准备启动

我们认为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已经准备启动,在未来4到6年内信用卡贷款规模[1]将增长至70-90亿美元(届时仍然只占中国GDP的0.5%,而香港信用卡贷款/GDP为4.4%,台湾为2.7%)。即使只有如此低的渗透率,我们估计中国仍将在未来4到6年内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地区的第四大信用卡市场。

l 在最富裕的城市和省份中人均GDP已经相当高

我们估计2002年,中国16个城市和1个省份的1.56亿人口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1900美元(见表3),该收入水平正处于信用卡消费信贷启动的初级阶段(表4)。这表明居民对循环信用卡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需求。

我们使用人均GDP作为衡量标准,是因为它与信用卡贷款额在GDP中的比重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97),这是通过对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大利亚、巴西、英国以及美国市场200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后得到的,回归分析的R2值也比较高,约为0.83。

l 经济增长将使更多人群进入启动阶段的收入区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人群达到启动阶段的收入水平。我们预计到2006年,至少有5个省和13个主要城市的总共3.67亿人口将拥有超过1900美元的人均GDP(见表5)。

l 消费信贷额在GDP中占比6.7%,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低

2001年中国消费贷款总额在GDP中仅占6.7%,与台湾的42%、香港的63%、韩国的55%,新加坡的48%,以及美国的74%相比还很低,我们认为这说明银行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l 政府积极促进市场的发展,这对第二梯队银行更有利

中国政府最近积极采取措施来鼓励使用银行卡,例如要求银行共享商户和支付网络资源,鼓励主要城市的商户受理银行卡等。我们认为这将形成一个信用卡数量、特约商户以及交易量之间的良性循环。

中国政府可能希望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带来以下作用:(1)减少现金交易,控制地下经济,提高税收;(2)促进个人消费贷款,从而有效地刺激个人消费;(3)通过增加非利息收入从本质上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这些与韩国政府在90年代后期的做法相似。

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

人民银行要求银行共享它们的商户和支付网络(联网通用)——对第二梯队银行非常有利。200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成立了中国银联,它是一家由主要银行持股的股份制公司,它统一了银行卡和支付标准,提高了不同银行发行的卡片的可接受度,使跨行交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最小化。在此之前,一家银行签订的特约商户不能够受理其他银行发行的卡片,除非这家商户同时布放好几家银行的POS机。

我们认为这一措施对第二梯队银行,如浦发、招商以及民生等原先卡业务的发展受特约商户数量限制的银行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上海和北京政府促进银行卡的使用,以提高税收收入,提升国际形象。两个城市最近都颁布了政策条款来鼓励或迫使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店受理银行卡,以提高税收收入,同时为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做准备。例如,上海计划到2005年,全市年销售额达到50万人民币(约6.04万美元)的商户中50%都能受理银行卡,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超过25%,信用卡数量在总银行卡中达到25%。如果上海和北京的做法行之有效,我们认为其他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省份的当地政府也会纷纷效仿。

征信机构的设立已经在中央政府层面进行积极的讨论,可能会在2004年或稍早一些正式成立。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部门如税务局等,正在讨论建立征信机构以及相关的监管规章,我们预期其将在2003年下半年或2004年初正式投入实施。讨论中一个可能的全国性的征信机构设立方案,是将人民银行现有的全国性公司信用数据系统分离出来,组成一个由政府发起的,商业化运作的征信机构,并将数据范围拓展到个人信用领域。

在上海,国内银行在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方面已有一定的经验,中国第一个征信机构,上海信用信息服务公司(CIS)于1999年6月成立,目前已经拥有20家成员银行(包括汇丰和渣打)和两家公司,收集了约283万消费者的正面和负面的信用记录,约占上海工作人口(612万)的46%。

l 国内外的银行都急于进入信用卡市场

根据中国与WTO的约定,中国在2002年应该允许外资银行对本地居民发行外币信用卡。一些外资银行,如花旗、中信嘉华等,通过与国内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以间接的方式进入人民币卡市场。

² 2003年1月2日,花旗银行宣布购买浦发5%的股份,并且将与浦发合作发展在中国的信用卡业务。起初花旗将帮助浦发建立一个独立运作的信用卡中心,然后计划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其升级成一个合资的信用卡公司。

² 与此类似的,CIFH将同中信实业银行合作,发行人民币信用卡。他们计划在第一阶段发行30万张卡片。

国内银行,包括工行、中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在2002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发行人民币/双币种信用卡。

² 工商银行率先成立了独立核算的信用卡业务中心,并希望这种经营体制能够为中心的信用卡业务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

² 中国银行的目标是打造成功的长城国际信用卡,同时也发行人民币信用卡。长城国际信用卡是真正的循环信用卡,用美元或港币记帐,目标市场是经常出国的高收入群体。2002年末,长城国际信用卡的发卡总数已达22万张。约占中国外币信用卡市场61%的份额。

² 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已经宣布将把他们的信用卡中心建在上海,而其银行总部却分别位于北京和深圳。我们认为这种移动反映了银行的业务发展重点,也表明上海可能成为国内第一个主要的信用卡市场。

l 我们预期中国将在未来4到6年内成为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的第四大信用卡市场

我们预测中国信用卡贷款在未来4到6年内将达到70-90亿美元的规模(表7),在亚洲非日本地区位于韩国、台湾、香港之后,成为第四大信用卡市场。

该预测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判断基础上,即2006年,至少有5个省和13个城市的3.67亿人口的人均收入会达到或超过1900美元,这些城市和省份的GDP占中国GDP总额的56%,2006年这些地区加权平均的人均GDP将达到2551美元。经过与泰国信用卡贷款在GDP中占比0.8%,人均GDP1814美元、巴西信用卡贷款在GDP中占比1.4%,人均收入2908美元相比较,我们认为在较富裕的中国地区,信用卡贷款在GDP中所占比重将接近1%,而中国的整体水平为0.55%[2]

由于主要的法律、风险控制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建立,因此我们认为信用卡市场的真正腾飞可能要等到2005年或更晚一些时间。我们预期基础设施情况将在中期得到改善,因此估计2006年到2008年,中国信用卡贷款额占GDP的比重将达到0.5%(详细情况见表8)。

具体来说,发展信用卡业务必需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有(表9):

² 信用卡监管规章和风险控制的标准、规则。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草拟银行卡法律,为了使这些规章更有效,我们认为其中需要包括:(1)风险控制的标准和规则,如对持卡人的最低收入要求和规定信用卡贷款占收入比例的封顶值;(2)明确规定是否允许成立专业信用卡公司或合资公司。新的法律将可能在2003年上半年正式发布。

² 全国性的征信机构。建立征信机构正在中央政府层面进行讨论。

² 个人破产和信用补救计划。我们预期这项计划将可能在2004年下半年或更晚才会进入政府的议程。

消费信贷:银行改革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消费信贷的增长,主要是抵押贷款和信用卡,不仅有助于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消费导向GDP的增长,目前中国个人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仍然只有49%,而台湾为64%,美国为70%。要实现消费信贷的增长,风险控制的标准规则、法律、以及全国性的征信机构是关键因素。

l 信用卡业务:提高银行总资产回报率的有效利润来源

我们认为消费信贷[3]的增长(主要包括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可以帮助国内银行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尽管在中国银行业中,信用卡贷款在总贷款额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却贡献了较高的毛利率和利润率(总资产回报率为5.1%,净资产回报率为63.7%[4])。我们认为信用卡业务将成为提高国内银行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表10是信用卡盈利的详细计算)。

我们估计在未来4到6年内,中国信用卡业务的总利润(约3.6-4.8亿美元)在银行系统的总盈利中约占4%-6%[5](见表11),尽管信用卡贷款额在总资产中仅占比0.2%不到。

尽管整体的盈利贡献率并不是特别高,但对于2到3家经营的比较成功的小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将成为收入、利润、盈利增长的非常显著的构成部分,正如大新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利润在总利润中占25%以上,中华信托商业银行则占30%以上。

l 信用卡业务可能促进国内银行的规范化运作

我们认为信用卡业务将成为促进国内银行收集零售客户信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信用评分系统、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提高市场技能的催化剂。更最重要的是,信用卡业务有助于将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原有的国有企业模式转变为利益驱动型。

由于被个人消费贷款的高额利润所吸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都开始发展信用卡业务,并已经向国际供应商购买了信用卡软件系统,如美国Paysys的Visionplus、欧洲SEMA的Essentis等。为了成功的经营信用卡业务,银行需要收集个人客户的信息,细分零售客户,确定卡片销售和市场推广的目标客户,这些变化将对银行的其他业务以及整个市场行为方式产生显著的冲击作用。

l 宏观:消费的增长将促进经济的繁荣

我们认为消费贷款,主要是抵押贷款和信用卡,将有助于繁荣个人消费,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2001年中国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9.3%,与香港、台湾、韩国、泰国相比都偏低(见表12-13),因此我们认为它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l 中国应该避免犯昙花一现的错误

中国必须避免重复韩国政府操之过急的错误,例如在没有建立法律和支付基础环境、没有建立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中国必须吸取韩国的教训。韩国的信用卡贷款从1999年开始上升了3倍,而同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4.5%。韩国工作人口的人均持卡数量为4到5张,因此许多韩国人都从一张信用卡中借钱来偿还另一张信用卡的欠款。FSS披露的信用卡公司撇账率从2001年的5.8%上升到2002年的11.1%,银行则从从7.4%上升到11.8%。

韩国信用卡由繁荣迅速走向衰败的教训很简单:即在大力发展一项业务之前,首先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在韩国案例中,信用卡贷款额2002年上半年为646亿美元,在总GDP中占比非常高,达到13.3%)。客观来看,韩国监管当局在后期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非常有效,如提高风险控制标准,阻止消费信贷的迅猛增长(最新的数据显示,在一年之中第一次出现了月度之间的消费信贷额下降的情况)。[6]但是,如果韩国能够从刚开始就实施这些风险控制的标准和规则,则将可以大大减少损失。

l 在初期阶段就要建立主要的基础设施和全国性的征信机构

我们再一次强调在初期阶段建立风险控制标准、法律体系、以及全国性的征信机构的重要性。例如,规定最低收入要求的标准对于防止银行吸收低质客户非常有效,根据很多国家的经验,这些客户收入水平较低,容易导致高坏帐比率,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

新加坡就是实施严格的风险控制的很好的例子,其2002年上半年的信用卡坏账比率仅为5%,这主要是由于新加坡的货币管理当局实施的严格监管政策,例如最低的收入要求(每年收入不低于3万新加坡元)、信用卡贷款限额(不超过月收入的2倍)。另一个例子是泰国,泰国财政部2002年11月发布了对新申请信用卡者的最低收入要求为月收入不得低于15000泰株,同时信用卡利率的封顶值为18%。


值得关注:几家第二梯队银行可能成为消费信贷业务经营的佼佼者

我们预期四大国有银行将成为市场的主要经营者,其中中国银行的发展形势更好。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哪些银行将成为国内决定性的信用卡业务经营者--类似于台湾的中华信托或香港的大新银行。尽管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还是将注意力特别集中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银行。

l 至2006年的竞争状况:可能的市场份额与盈利性

卡片数量的市场份额:四大银行。我们认为四大国有银行将成为信用卡发行市场上的主要运营者,他们已经发行的准贷记卡(约2000万张,四大行市场份额约85.5%)具有更新为真正信用卡的潜力,有巨大的用户基础和分支机构网络。

盈利性:几家第二梯队银行。但是,卡片数量的市场份额并不代表信用卡贷款额的市场份额、不代表高的卡片使用率或高的净资产回报率。即使这些都具备了,由于四大国有银行庞大的规模以及背负着沉重的不良债权负担,信用卡业务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其资产组合和盈利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很值得怀疑。

一些较小的更有活力的第二梯队银行,如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有更好的机会从信用卡业务中获利,同时使其成为它们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构成部分。

表14评估了四大行和第二梯队银行的竞争优势和至2006年的信用卡竞争状况。

l 全国性的分支机构网络并不必要

在信用卡发展的头几年中,市场可能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及省份,因此,我们认为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富裕城市和省份的集中程度远比分支机构的全国性分布更重要。并且,由于信用卡是少数可以集中运作的银行产品,因此小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分销渠道,如直销或联合超市销售等。此外,中国银联的成立使银行可以共享支付网络,从而减少了通过拥有广泛的分支机构来维持商户关系的必要性。

l 投资者应该更多地关注第二梯队银行

总的说来,我们认为投资者应当更多地关注第二梯队银行,它们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以快速成为其总资产和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银行也具有较好的灵敏度、集中度和市场技能。

我们再次强调一个观念就是运作良好的信用卡业务很容易就能取得20%的净资产回报率,而管理非常好的公司贷款业务也只能取得10%的净资产回报率(计算见表15)。盈利性的差别不仅是由于消费贷款/信用卡业务的毛利率较高,也由于个人信贷业务相对于公司贷款业务而言,资产质量更高、坏账率更低。

l 值得关注: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

尽管目前做出结论可能是不成熟的,但我们认为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有可能像台湾的中华信托和香港的大新银行一样,成为中国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运营者。

我们通过一些质量和数量的指标来确定:哪些银行可能是信用卡业务的胜出者,信用卡盈利对其P&Ls的影响,从而找出了这三家银行。在模型中我们列出了6个因素:国外合作者、风险管理、市场技能、净资产回报率、IT设施(快速建立CRM系统和高效的客户服务效率),以及分支网络。

下面是对这些银行的简短总结:

浦东发展银行

² 与花旗合作(4.6%的股权),花旗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银行和信用卡经营者。花旗将派人合作开展业务。

² 浦东发展银行目前已经发行了175万张准贷记卡,约占7.6%的市场份额。

² 浦发的267个分支机构中,90%位于最富裕的地区,118个在上海,上海2002年的人均GDP约为3984港元,有1610万人口,同时有中国首个征信机构。

² 是四个上市银行之一,2002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为9.05%、贷款损失储备比率53.4%。

招商银行

² 强大的顾客基础:银行卡是其主要产品,它发行的2000万张一卡通已经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占有4.7%的市场份额,而其总资产的市场份额只有1.6%。每张一卡通账户的平均存款约为人民币400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1308元的三倍。

² 科技驱动——中国首家发行综合银行卡(1995)的银行,允许用户将各种账户集中在一张卡上。其全国性的综合IT设施使其成为第一家能够建立CRM系统的银行。

² 商业驱动——2001年净资产回报率32.5%,在国内银行中最高。

² 四家上市银行之一,2002年上半年资本充足率为16.4%、贷款损失储备比率为50.1%。

上海银行

² 汇丰已经取得其8%的股权,可能为其提供信用卡和消费信贷方面的技术支持。其他国外股东包括国际金融公司(7%)和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3%)。

² 以个人消费者为中心——2001年,消费贷款在总贷款中占15.5%,在国内银行中最高,国内银行的平均水平为6.7%。

² 以上海为中心——其发行的230万张银行卡覆盖了上海全部工作人口的38%,在上海有144家分支机构。

中国银行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具有比较有利的竞争地位

² 在准贷记卡市场(22.3%)、外币信用卡(61%市场份额)以及商户服务市场上拥有领先地位。中国银行可以将它发展外币信用卡的技术和经验拓展至人民币信用卡市场。

² 可以借鉴中银香港的信用卡运作经验。

² 其准贷记卡的数据处理和IT系统已经实施全国集中运作,我们认为,这将为其建立CRM系统,数据管理以及信用评分系统铺平道路,从而较好地领先于其他三家国有银行。

一些外资银行可能成为市场上重要的经营者

如果市场能够开放,我们认为一些外资银行将成为中国信用卡和消费信贷市场的重要经营者,我们预期外资银行在2003年将被允许向中国居民发行外币信用卡。在我们看来,他们更好的机会还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与国内银行成立合资信用卡公司来经营人民币信用卡业务。

l 中国将会开放消费信贷市场

2002年11月,汇丰和渣打成为最先加入位于上海的中国第一个个人征信机构的两家外资银行,这一现象显示:(1)中国愿意开放消费银行市场;(2)对外资银行而言,在增长前景和风险回报方面,信用卡/个人银行业务远比公司银行业务更有吸引力,

l 外资银行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用卡运作都比较成功

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以及花旗凭借他们在信用卡运营、市场营销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经验,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是市场中的重要经营者。例如,在台湾市场上,至2002年9月份,汇丰、渣打和花旗在循环信用卡市场中的份额分别为3.4%、6.3%、10%,在全部信用卡市场上的份额分别为1.6%、1.6%、5.8%。

l 汇丰、渣打和花旗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

由于汇丰在中国较好的位置分布、长期突出的表现和较大的市场发展力度,我们认为汇丰在中国信用卡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

汇丰在中国的9个分支机构都位于2002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临界水平的城市中。他长期的卓著表现(1865年首先在上海成立)使其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且能比其它外资银行更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想法。此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汇丰可能会与上海银行成立信用卡合资公司,目前它已经拥有上海银行8%的股权。

同汇丰相似,渣打在中国有7个分支机构,大部分都位于收入达到临界点的城市。我们认为它将利用在自己在香港市场强大的信用卡运作系统来发展在中国的业务,例如对其在国内市场发行的外币信用卡,共享信用卡申请系统,市场营销和IT系统。

花旗银行凭借其品牌、信用卡专业技术、尤其是与浦发(占4.62%股权)的独占性合作,将可能比其它外资银行更早地在中国信用卡市场上取得成效。


表1: 值得关注:可能成为市场主导的消费信贷业务运营者,如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

中行

工行

建行

农行

招行

浦发

上海

中信

民生

深发

交行

股票行情

全部股票市场价值(亿)

550

403

282

222

每股价格

9.6

10.3

10.9

11.4

2002年每股价格/每股帐面净值

3.5

4.8

4.4

5.5

2002年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31.4

31.5

32.1

39.8

2002年总资产收益率

16.5%

16.6%

15.6%

14.5%

3年间EPS复合增长率(1999-2002

36.7%

12.8%

126.1%

28.0%

找出可能的信用卡业务运营成功者

Ⅰ外资银行合作者,或接受技术帮助

中银香港

花旗

汇丰

中信嘉华

新乔资本

Ⅱ风险管理

NPL比率:2001

27.5%

29.8%

19.4%

43.4%

10.3%

8.6%

10.0%

14.0%

5.8%

11.7%

16.1%

Ⅲ消费者关注度和市场技能

非常好

非常好

非常好

消费贷款在总贷款中比例%

6.9

7.9

12.5

10.8

11.8

15.5

3.7

7.4

5.5

市场技能

非常好

Ⅳ商业驱动力:2001年盈利性

ROA

0.2

0.1

0.2

0.6

0.7

0.7

0.4

0.6

0.4

0.3

ROE

3.8

3.1

4.4

32.5

15.7

13

10.5

12.3

11.3

5.9

Ⅴ目前银行卡市场份额(卡片数量)

准贷记卡(%)

22.3

22.5

20.1

20.6

7.6

2.1

信用卡(%)

61.0

10.0

5.0

借记卡(%)

8.7

17.4

25.0

18.5

4.7

0.3

0.6

1.4

1.2

0.4

6.7

Ⅵ银行的IT设施

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

不是

集中处理网络

建设中

建设中

建设中

非常好

建设中

信用卡软件产品从欧洲或美国购买

Ⅶ分销渠道

分支机构数量

13089

30000

25700

44000

300

267

144

340

126

181

2700

Ⅷ成功的信用卡业务对P&L的影响

假定2006年市场份额为20%,信用卡业务可能产生的利润(百万)

347

347

347

347

347

347

347

347

347

347

2001年总利润(百万)

7908

5893

5167

1431

1062

853

946

646

402

2025

2006年信用卡利润占2001年总利润%

4.4%

5.9%

6.7%

24.3%

32.7%

40.7%

36.7%

53.8%

86.4%

17.2%

市场细分(2001

总资产(亿)

33616

43181

27650

25280

2663

1737

1220

3004

1389

1201

6691

总贷款

11963

26595

15059

16462

1402

972

560

1636

736

701

3770

总存款

17152

35805

22655

20914

2004

1358

1083

2267

959

718

3841

贷款市场份额

9.9

25.6

14.5

13.7

1.3

0.9

0.5

1.6

0.7

0.7

3.6

存款市场份额

13.1

27.3

17.3

15.9

1.5

1.0

0.8

1.7

0.7

0.5

2.9

安全比率(%,2001

资本充足

CAR

8.3

5.8

6.9

10.9

11.3

13.0

6.9

10.1

10.6

8.7

所有者权益/总资产

6.5

4.4

4.3

1.9

4.1

5.9

3.2

3.9

3.0

4.8

所有者权益/贷款

13.8

7.2

8.0

3.6

7.3

13.9

5.8

7.4

5.2

8.6

资产质量

不良债权比率

27.5

29.8

19.4

10.3

8.6

10.0

14.0

5.8

11.7

16.1

LLR/NPLs

16.8

1.0

7.9

46.8

50.3

5.0

6.0

45.0

30.9

12.7

LLR/贷款

4.6

7.2

1.5

4.8

4.3

0.5

0.8

2.6

3.6

2.0

收益

NIM

1.6

1.9

2.2

1.7

1.9

2.4

1.0

2.1

2.2

2.0

成本/收入

49.2

70.3

60.1

55.1

56.1

52.2

67.7

52.4

70.3

55.3

Pre-provision ROA

1.1

0.8

1.1

1.4

1.4

0.8

1.6

1.1

1.2

ROA

0.2

0.1

0.2

0.6

0.7

0.7

0.4

0.6

0.4

0.3

ROE

3.8

3.1

4.4

32.5

15.7

13.0

10.5

12.3

11.3

5.9

NLL as % of op. rev

77.6

94.9

89.2

63.5

68.3

68.9

51.7

71.7

78.5

69.5

Non-ll as% of op rev

18.4

4.8

8.7

7.5

5.6

4.1

8.8

4.3

4.5

24.4

投资 inc .as of op rev

4.0

0.3

2.0

29.0

26.1

27.0

39.5

24.0

17.0

6.1

流动性

贷款额/存款额

64.1

74.3

66.5

70.0

71.6

53.3

72.2

76.7

97.6

98.2

表2:借记卡数量的迅速增长,准贷记卡保持平稳

卡片数量(百万)


资料来源:PBOC 高盛研究预测

表3:2002年中国16个主要城市和1个省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泰国2001年的水平(1814美元)


表4:在一些大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启动阶段的收入领域

表5:预计到2006年将有13个城市和5个省份(3.67亿人口)的人均GDP达到1美元

表6:中国的消费信贷额在GDP中所占比重还很低(2001年)

表7:中国将在2006年成为亚洲非日本地区的第四大信用卡市场

表8:中国信用卡市场规模预测:2001-2009E

2001

2002

2003E

2004E

2005E

2006E

2007E

2008E

2009E

信用卡贷款占GDP%

0.00

0.01

0.02

0.05

0.12

0.25

0.40

0.50

0.65

信用卡贷款总额(亿美元)

1

3

7

18

41

71

95

132

中国GDP总额(亿美元)

11590

12460

13350

14320

15350

16450

17640

18910

20270

年增长率

7.5%

7.2%

7.2%

7.2%

7.2%

7.2%

7.2%

7.2%

中国贷款总额(亿美元)

14570

16890

18580

20440

22480

24730

27200

29920

32910

年增长率

16%

10%

10%

10%

10%

10%

10%

10%

信用卡贷款占总贷款额比例

0.00%

0.01%

0.04%

0.09%

0.14%

0.22%

0.29%

0.37%

人口(百万)

1285

1296

1306

1316

1327

1337

1348

1359

1370

人均GDP(美元)

908

969

1030

1095

1165

1239

1318

1401

1490

表9:主要的谨慎准则、法律体系和征信机构还没有建立

已经建立的

正在讨论的

尚未建立的

1. 谨慎准则

市场营销行为

没有

禁止在马路上兜售信用卡

发行审批

银行应该评估申请者的信用情况

最低的收入要求

负债管理

1.单笔交易金额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

2.一张信用卡的总透支额度不超过5万元

3. 外币信用卡的透支额不得超过抵押存款的80%

4. 每月最低还款额不得低于月透支总额的15%

2. 法律体系

无担保不良债权解决

主要依靠收款努力

无担保借款催收、信用补救计划、个人破产方面的规范

3. 支持体系

征信机构

仅上海有。正面和负面的信用记录都实现共享

规章和全国性的征信机构

商户和支付网络共享

中国银联2002年上半年成立

市场运作者

主要是商业银行

专业信用卡公司,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的合资公司

表10:如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中国信用卡市场将取得高额的利润

表11:信用卡对国内银行的利润有重要的贡献

表12:个人消费金额在中国GDP中所占比重低于50%

中国GDP的构成部分:1995-2002E

表13:中国个人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国家

表14:第二梯队银行有更好的机会从信用卡业务中获取高额利润

至2006年的信用卡业务竞争情况

表15:消费信贷业务比公司银行业务具有更高的盈利性



[1] 指未偿还的信用卡贷款总额,是一个时点数。

[2] 如果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则在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信用卡贷款在GDP中所占比重将达到1.2%

[3]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中期和长期消费贷款,包括偿还期限超过一年的抵押、汽车和其他消费贷款在2002年增长了3520亿元人民币,增长比率54.7%。我们预计2002年中长期消费贷款(9954亿元)约占总贷款额的7.6%,而2001年只占5.7%6640亿元人民币)。

[4] 我们设定信用卡贷款的损失率为4%,前提是:(1)在初期阶段,坏账率会比较低,因为卡片还没有渗透到低收入人群中;(2)在更成熟的信用卡市场上,如台湾、香港、美国,正常情况下坏账率都在3%-5%;(3)中国银行2002年信用卡损失率为1.76%

可是,我们认为如果审慎条款,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法律框架没有建立,则卡的坏账率会更高。例如,韩国信用卡公司2002年末披露的年平均坏账率为11.1%

8%的费用与资产的比例反映了较高的市场营销成本。卡片的运营需要规模经济,因此成本占总资产的比例会逐渐下降。根据台湾的经验,在成熟的运作阶段,费用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将降为4%,而在其他阶段约为6%-10%,在韩国,信用卡公司如koolmin公司、LG卡公司等的费用比率,大都在6%10%

[5]我们假设国内银行2006年的总资产回报率为0.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2002年银行业总帐面盈利为385亿元人民币,资产总值为17678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回报率为0.22%)。但我们认为在调整了不充分的坏账准备后,盈利性会有显著的降低。

[6] 韩国的监管条款包括在新卡发行前的收入确认,对未成年人严格的卡片发行标准、禁止在大街上派发信用卡以及通过免费赠品推销信用卡。FSC/FSS还要求银行和信用卡公司限制预借现金和信用卡贷款额在所有应收账款(包括信用卡购物消费、预借现金和信用卡贷款)中的比例必须低于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