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又在发布信用降级警告了。这次枪口瞄准的不再是单一欧元区某个国家,而是欧盟。
7日,标普将欧盟长期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这意味着目前长期信用评级为“AAA”的欧盟,在90天内有50%的可能性被调降评级。
从标普的声明内容来看,对欧盟发出警告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本周稍早时标普就对德法等15 个国家发出了警告,而德法两国是欧盟的核心成员。
作为国际级的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对各种债券发布评级无可厚非,但在明眼人都看出欧债危机难解之际,还连发警告,除了有马后炮之嫌外,也令人怀疑其用心。
众所周知,9日的欧盟峰会近在眼前,市场对出台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满怀期待。但最大的反对声却来自最稳健的德国。7日德国方面明确反对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合并运行,同时反对给予ESM银行执照,反对发行共同的欧元债券。
客观而言,上述德国“三反”的对象正是市场期待所在,但若满足市场期待又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因为没人能知道欧债危机这个无底洞究竟能吞噬多少救援金。
因此标普选择在此时点警告欧盟,是在有意逼迫德国承诺救援欧元区的“难兄难弟们”,而非有限度有条件的救援。一旦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富国展开全面自救,如合并EFSF与ESM、放大救援资金杠杆等,那么欧元区危机的扩大可能性将远大于得到控制。届时德国一并被拖入欧债泥潭,而欧盟信用评级最终被调降时,也将再无可用救命稻草。
作为当今少数可与美元分庭抗礼的货币,欧元丧失国际货币地位的可能性被放大,而标普就是那个火上烧油的。若美元最终“一家独大”,意味着美国有望再次绑架全球经济,因为那时美元才是最安全、最稳健的货币,而滥印美元很难再成为美元贬值的理由。目前,全球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计价。
对于生在美国、服务全球的标普来说,这一连串警告动作的代价几乎是零风险,除了在“痛打落水狗”后赚得“客观、公正”的名声外,还将得到打压欧元、巩固美元地位的副产品,何乐而不为?
纯属个人见解,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求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