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学术论坛活动通知
主题:声誉、人力资本和不完全契约
主讲: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时间:2006年12月25日(周一)下午3:00-5:00
地点:明德楼主楼729会议室
摘要:经典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不完全会导致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无效率。但是这难以解释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雇员进行过度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现象。通过在一个经典的双边买卖模型中引入重复博弈和关于投资者能力的不对称信息,本文证明:契约不完全一定会导致敲竹杠,但是敲竹杠未必妨碍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特别地,本文认为声誉也是权力的来源之一。好的声誉使高能者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并且使低能者退出市场;中性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而坏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退出市场。本文还表明,在静态下最佳的产权结构在动态下未必最佳。
主题:放权、不平等与发展
主讲:杨其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时间:2006年12月28日(周四)下午3:00-5:00
地点:明德楼主楼728会议室
摘要:在一个资本稀缺、制度和经济环境低劣的发展中国家中,政府有必要介入,甚至制造某些形式的非平等交易,以便诱使企业家将金融资本转化为更多的资本品,刺激创业和企业发展,加快资源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转移,从而促进经济起飞。这意味着,社会次优的政府可能应该是“一只手是掠夺之手,另一手是帮助之手”,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单纯的帮助之手(或者掠夺之手)。民主政治、过度放权以及私有产权会导致上述交易难以发生,从而可能阻碍经济发展。与之相反,恰当形式和程度的权威政治、经济集权以及低效率部门的公有产权可能有利于经济经增长和社会发展。在一个权威体制中,放权和地区政府间竞争,尤其是政府间的标尺竞争可能促使地方领导人减少对私人利益的追求,增加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更加友好的商业政策,从而导致更快的经济增长,但也导致更加严重的不公平。然而,除非中央政府具有足够的权威来激励、监督和惩罚地方领导人,那么权威体制下的经济分权将难以有效展开,且可能出现政府的两只手都是掠夺之手的可悲局面——社会不仅没有经济增长且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平。本文以土地交易为例,构建一个正式模型来阐述上述思想,并以中国和印度的案例为现实证据来思考政治的民主体制与权威体制,经济的放权与集权,产权的私有与公有等制度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06年12月22日
来源:白鲨在线www.mdn.cn/b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