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90 0
2011-12-12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吕尚春 日前,随着46个城市本年度“限购令”陆续到期,住建部高调回应:限购令绝不放松。然而,另一些现象却表明,“限购令”真的顶不住了。

在土地财政方面,今年前11个月,全国130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总收入为1.1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200亿元,减幅达到30%。而全国范围内,土地财政将可能减少上万亿元。

在微观企业层面,从民企、地方国企,直至从来不愁“钱粮”的央企地产,也纷纷断臂求生,海航卖地、信达转股、绿地替业主偿还首付等等,这些曾自诩亲儿子的“贵族王公”,同样面临无米下锅的窘状。

而三年来首见的“人民币连续6日跌停”,使外资出逃成为主流说法。中国外汇储备在第三季度仅仅增加42亿美元,远低于第二季度1528亿美元和第一季度的1973亿美元,是这一说法的佐证。

由于数年间,对于土地经济的过度依赖,使得“限购令”的断氧反应非常强烈,这使得土地财政不能刚性撤出有了相当理由。而几乎在住建部强调“限购令”不放松的同时,财政部高官称:“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大方向是以房产税等经济手段来逐步替换‘限购令’这样的行政手段,房产税进一步推进的大方向已经明确”。

这是一个富有相当弹性的表态,未来是多久?逐步是多快?言称重庆、上海房产税试点放行,并总结两地经验,可这两地又是什么经验呢?无论是重庆,还是上海,完全是对新购商品房予以征税,对于存量房则相当“暖昧”,无论其有三套,还是五套,有足够的时间腾挪、变现,可想而知,这样的政策知会是多么宽容。

房产税蹒跚的步伐,为房地产复苏预留了喘息空间。存款准备金率以0.5而非0.25的幅度下调,表明“限购”虽难以很快松绑,但是“限贷”将在明年予以放行,地产商将摆脱购房者在办完按揭手续后,无法获得贷款的困境,这对于46个限购城市之外的地区,意味着由于银根窒息,造成甚至三、四线城市大幅停工的状况,将得以改善。

用房产税威慑炒房者不要入场,用放开“限贷”促动房地产开工率,对于来年的房地产而言,这已是显见的政策生态。房价反弹、地产重归暴利的场景,在房产税大棒的挥舞下必然收敛,但是这也对房产税的面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出于预防整体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的考虑,给予房地产一定的杠杆刺激,可以理解,但是另一面,房产税作为一个将长久而深刻影响民生的重大法规问世,必应有理、有利、有节。

要有理,是因为至今住宅房产税乃无本之木,《房产税暂行条例》仅规定对营业性房产征税,对于居住物业免征,在没有任何更正程序的干预下,房产税居然在两个直辖市登堂入室,这样的试验置法律严肃性于何地?

要有利,依据税源与支出的相关性原理,房产税产生之后,应大力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造,然而这一点却未见任何规划,与此前几乎没有一个地方ZF情愿拿出土地出让金的5%去盖保障房一样,房产税到底拿来干什么,无从得知。

要有节,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了,一边购房者要交土地出让金,一边要交房产税,对重复纳税的置疑早已力透纸背,然而在土地出让金已成各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的情形下,这个话题似乎陷于疲乏。

累就累在,谁都知道,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摆脱粗放、摆脱GDP至上,但是数年以来,却总是走不出这个怪圈,最后总是开闸放水,以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收益抵押到今天做为投入。而此次房产税的出现,应是一个长期性制度性安排,对于即有不负责任的“透支”体制的挑战,尽管房产税仍在试点,有着诸多问题,但是积怨甚重的房价,已不容房产税再走过场。房产税真正到位,意味着对土地财政的摒弃才有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幻觉才能变得清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