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理论”
即使存在一致的稳定的社会目标函数,而且政策制定者知道该如何选择时间和了解其政策行为的影响,相机抉择政策是不能使得社会目标函数最大化。2004年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和挪威经济学家芬恩认为,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者与理性个体之间的博弈,理性个体能够观察并预期到ZF政策会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许多经济政策的可信度下降,这样时间一致性问题就会产生。
首先设Ζ=z1,z2,…,zT代表1到T时期的政策;X=x1,x2,…,xT代表1到T时期的经济个体的选择。那么,一致性经济政策的一般性的定义是:
如果在每一时期t(t=1,2,…,T),给定的经济个体的选择x1,x2,…xT-1,ZF的选择zT可以使社会目标函数S=(x1,x2,…,xT;z1,z2,…,zT)最大化,以及在任何将来时期ZF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选择的情况下,这样的经济政策从时间或从动态上来看就是一致性的经济政策。
利用一个两时期模型来证明最优计划的非一致性。当T=2时,选择z2以使得社会目标函数S=(x1,x2;z1,z2)最大化;约束条件是x1=X1(z1,z2)和x2=X2(x1,z1,z2)。假设计划是一致的,z2使社会目标S最大化,就有
∂S/∂X2 ∂S/∂z2+∂S/∂z2=0
一致性政策忽视了z2对X1的影响。对最佳选择规则,其条件是
∂S/∂X2 ∂X2/∂z2+∂S/∂z2+∂X1/∂z1(∂S/∂X1+∂S/∂X2 ∂X2/∂X1)=0
只有当z2对X1的影响为0(∂X1/∂z1=0) 或者(∂S/∂X1+∂S/∂X2 ∂X2/∂X1=0),经济政策额才是最优的。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