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12-22 10:52:37
海外传真
本报评论员 李巍
假如有一天,福特或者通用突然对全世界宣布倒闭,也许这并不值得过分的大惊小怪。继家电、IT和石油之后,中国的汽车业也在跨国收购的浪潮中按捺不住而蠢蠢欲动起来,这回直指美国的底特律。
据《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消息,位于中国浙江的民营汽车零部件公司万向集团正在考虑收购美国底特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资产。该公司非常豪迈的表示,德尔福、福特、通用以及克莱斯勒,不管哪家公司,只要有意谈判收购问题,万向都有兴趣并且概不拒绝。而其中最被万向看好的就是底特律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尔福。今年年初,德尔福申请破产保护,作为美国汽车业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它的何去何从牵动着各方的神经,而中国汽车第一次试水底特律,不管收购成功与否,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中国万向的“伊利湖之恋”恰好预示了底特律没落的“第三波”。
底特律衰落之谜
在20世纪漫长的时间里,美国的汽车产业在全球一直独占鳌头,因此被誉为“车轮上的民族”。伊利湖畔的底特律因为群聚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总部而曾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在最高峰期全城440万人口中约有90%的人以汽车工业为生。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西欧特别是德国汽车的崛起,使“底特律的神话”第一次遭遇挑战。80年代,美国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节节败退,其中又一次包括底特律的汽车。
与前两波相比,如今底特律“第三波”的衰退却更具有持久性和深刻性。在过去十年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密歇根州已经减少了15万个工作岗位。美国媒体不断惊呼:“美国正在失去汽车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因为在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中,通用和福特两家眼下都时运不济,面临巨大的亏损。通用去年实际亏损额高达106亿美元,它在全世界尤其是北美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正一路下滑,据可靠的预测,丰田很可能在明年超过通用,登上全球头号汽车制造商的宝座。为了力挽狂澜,通用在今年实施了一系列断腕自救计划,除了高层减薪,关厂和裁员之外就是变卖资产,针对通用在今年掀起的资产出售狂潮,有媒体说,“通用已把总厂内能移动的所有东西都拍卖了”。福特跟通用可谓是“难兄难弟”,仅北美分公司亏损就高达16亿美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25%降至2005年的17.4%。底特律汽车在今年飘舞的雪花中步入了寒冷的冬天,华尔街的分析师甚至认为这两家汽车公司已走到破产的边缘。《纽约时报》驻底特律的资深记者梅纳德的新书《底特律的没落》今年格外洛阳纸贵。
两大巨头的大规模减产给四面楚歌的美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带来了新的压力,其中就包括与通用有长期供货合同的德尔福公司。仅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亏损额就已接近7.5亿美元,迫使其不断地出售其在各地的资产。而万向对底特律的兴趣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美国汽车厂的生产体制一直沿袭着福特方式:由老福特1914年首创的批量部件生产法和流水线作业取代了“工匠”式操作。由于福特模式十分成功,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直接带来了美国20年代所谓的“柯立芝繁荣”,底特律三大汽车公司都能体面地向工人支付工资。1948年,美国三大汽车厂同联合汽车工人工会达成协议,将汽车工人高工资和良好福利制度固定下来。由于底特律的汽车在前半个世纪一直保持迅速的增长态势,巨额的利润能够抵消越来越高的工资增长。然而,全球汽车竞争压力的加剧使得这种高福利的工资模式难以为继,高成本使得底特律的汽车无法应付来自先是西欧,后是日本,再是韩国的激烈竞争。这正是底特律衰落之谜的答案。
美国汽车产业地图之变
大约20年前,第一家外国汽车厂出现在美国———日本丰田公司开始在俄亥俄州制造轿车。随后,更多的外国公司跟进,它们在美国制造的车辆日益增加。预计到2008年,外国汽车公司在美国的生产能力可望达到540万辆。这些外国汽车公司纷纷选择在美国南方的乡镇安营扎寨,借助美国本土化战略,采取先进的管理机制,加强研发,引领着车市新潮。
外国汽车大举进入美国设厂直接带来了美国的汽车产业集群的巨大分野:一边是北部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深陷亏损的阴霾,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份额下降,“汽车城”失业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外国汽车制造商正在美国南部加紧扩大生产,汽车产品行销世界。这种“北衰南兴”的格局正在全面改写美国汽车的产业地图,反映了美国本土汽车企业的深刻危机。
在这个产业集群转移过程中,欧洲、日本和韩国汽车厂商无疑是主角,而其中又以日本丰田为领头大雁。如今丰田汽车正在美国南部各地开疆拓土,预计到2010年底,丰田在北美装配的汽车将会与通用汽车一样多,并逐步逼近福特汽车的产量。由丰田公司率领的日本汽车厂,正利用他们在北美的工厂、在北美制造的零部件和美国的工人,连连打败了福特、通用,令底特律黯然无光。
外国公司之所以不在底特律,而在相对落后的南方城市,如亚拉巴马州的林肯、密西西比州的坎顿和西弗吉尼亚州的布法罗设厂,因为这些地方劳动力比较低廉,零部件供应体系也十分近便,节约了大批运输成本。而且那里的工会组织势力较弱,是吸引外国投资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10年内,工会领袖在外国人拥有的工厂多次尝试组织工会都被扼杀在摇篮里。据统计,外国公司新建的汽车厂目前雇用了约5万名雇员,弥补了南部地区在纺织、钢铁和其他产业失掉的就业机会。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中,由于在美国的日本、韩国和德国汽车厂大量雇用工人,使美国汽车工业的工人一直保持在110万的水平,从而避免了汽车制造业在美国的全线衰落。
尽管底特律政府正在试图通过各种保护措施振兴美国本土汽车制造业,以提高竞争力,然而面对来自南部外国汽车厂商的巨大竞争压力,曾经辉煌了近百年的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到底会不会像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最终落个集体崩溃的结局,几乎全球的观察家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