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7399 217
2011-12-16

读大学已变成一种耻辱了吗:大学毕业的儿收入不如打工的爹



collegeee-001.bmp

读书改变了什么?一位典型中国农民父亲的独白


当儿子大学毕业,原本想可以坐下享受的父亲却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没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韩培印说。曾经笼罩在他面颊上那种骄傲的神色不见了,这位58岁的农民皱着眉头。

儿子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欣喜的父亲:上大学肯定有出息有前途
当陕西农民韩培印知道儿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而且选择了“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时,梦想就伴随着骄傲一起降临到这个陕西农村的家庭里。
“大家都觉得上了大学肯定有出息,有前途。”老韩说。他并不知道,2002这一年,全国高校展开了第四次大规模扩招,他只是为自己的儿子自豪,毕竟,这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娃。
为了帮儿子凑出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借遍了亲朋好友、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
2005年年初,导演李军虎遇到了这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面对摄像机,韩培印大着嗓门说,“我打工主要是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我儿子在石油学院上学,学的是通信专业。”“当时感觉他很自豪。”李军虎回忆说,“因为儿子成就了他的尊严。”
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胜利不知道父亲是怎样低声下气地为自己借来了生活费;而作为父亲,韩培印也从来不知道,儿子在学校的生活具体是什么样子。
李军虎拍摄了其中的一些画面。因为觉得“学习比较忙”,胜利并没有勤工俭学的打算。大部分空闲时间,他都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天台上逛来逛去,询问喝完水的同学“瓶子还要不要了”。在同学的回忆中,韩胜利并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一名同班女生甚至想不起来两人说过什么话。

儿子毕业遭遇巨大就业压力
乐观的父亲:大学生肯定会有饭吃的
除了无与伦比的自豪感,韩胜利4年大学的经历,也给韩家带来了一个“副产品”。每次回家,韩培印都会从城里抱回来些东西,比如成箱的方便面、大袋的糖果。久而久之,胜利的母亲开起了全村第一个小商店。
当商店的经营渐入佳境的时候,胜利临近大学毕业。这让韩培印有一种马上要“解放”的感觉——4年的时间,一边出卖劳力,一边四处借钱,他觉得已经被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可就业的形势却让人无法乐观,性格内向的韩胜利也似乎没有做好找工作的准备,2006年年初,他参加一次招聘会,没有递出一份简历,甚至没讲出一句话。
随着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找工作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了。在村里留守的母亲开始担心,儿子毕业了拿着行李再回村里劳动。“咋办啊,我的天,咱村里人都会笑的,说你白念了。”韩胜利听说,有些单位招自己这个专业的员工,工资只能给五六百元,勉强够住够吃。而他想,这个数字是能够接受的,“实在找不到工作,人家给300块也行啊。”
韩培印却依旧是乐观的。他始终觉得,“大学生”总是一个光鲜的身份,不可能面临没饭吃的问题。

儿子就业收入不如农民工
后悔的父亲:不读书,给娃买个三轮车,现在也发了
最终,胜利在毕业后找了一份去青海的工作,试用期每个月拿600元的工资,在野外帮当地的单位铺通信光缆。韩培印算了算,这收入还没有自己在西安打工挣得多。“我本来想着,大学生毕业了,工作肯定会在办公室里,而且有空调……”韩培印嚅嚅地说着。
很难再在这位父亲的脸上找到先前那种骄傲的神色了,但他却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哀伤,儿子上大学欠下来的钱还有两万元没有还清。在儿子出发去青海之后,他一个人还要留在这座城市里,打工赚钱。
他开始时不时地后悔,也许当年根本不应该让儿子读书。邻居们甚至对他讲:“当年不让娃上学,给他买个三轮车,现在也发了!”
这个原本贫穷的家庭正慢慢步入正轨,家里的小商店已变成了一个小型超市,收入也越来越高,可儿子胜利却成了夫妻俩心头一根拔不掉的刺。他们把招牌上儿子的名字偷偷抹掉,把“胜利商店”改成了“商店”两字
工作了3年之后,胜利辞职,在西安重新找了份工作,工资也涨到了1500元,但韩培印却高兴不起来——他那个中学毕业、在深圳打工的女儿,一个月也能挣三四千元。
12月8日,当李军虎再一次来到韩家,想拍张照片的时候,胜利的母亲突然崩溃,她大叫着让放下照相机:“这么丢人的事情,有什么好拍的!”
“以后孙子、孙女,还会让他们上大学吗?”有人问韩培印。
“我看读书是没用的。”他叹了口气说。(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16 00:33:41
李均虎纪录片《父亲》
http://video.sina.com.cn/movie/detail/fq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6 00:35:53
这个纪录片让人心酸,但有摆拍的嫌疑,疑点就在纪录片结尾时最后父亲的喃喃自语,那般哲理。画蛇添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6 00:51:57
这个例子太极端了吧,还有这么低的工资,这个儿子太极端了,没有代表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6 00:53:18
昨天看了这个纪录片,有点感触的,
我觉得,不能但从一个人来否认大学,韩胜利有自己的问题,太自闭,大学的学习也没有他说的这么忙,他是完全可以去做兼职分担他父亲的压力,关键还是他自己,他因为自闭,自卑等不愿意去做兼职。
现在普通的本科生就业最低的也有1500吧,真搞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工作,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明显的没有考虑清楚。
目前,读大学没用的这种说法出现过很多次,我说说我的理解了,对有些人来说,真的是这样,上次看了半月谈一期的调查,重庆某大学的毕业生工作后工资不如有技术的农民工的父亲,他父亲是砖瓦工,一个月能有接近5000的收入。
当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大于市场的需求的时候,他们的报酬就会慢慢变低,几十年前,大学生还是个稀罕东西,所以他们能受到尊敬,能有高的收入,相对的来说,体力工作者太多,报酬就少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事情反过来了,大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廉价,市场趋近于饱和,反而愿意从事体力工作者的人,越来越少,有技术,又愿意从事体力工作的人更少了,那么,他们的报酬就变的高了起来。
对很多人来说,读大学是为了改变命运,既然,读了大学不能给变自己的命运,反而会给家里带来过重的负担,那就不需要读这个大学,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要通过读大学才能实现。你去学一门技术,木匠活,砖瓦活,去工地的工资绝对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要多。
大学,在前些年被国人看的太神圣,是要该转变我们的看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6 00:57:05
这个父亲也挺有才的~还写日记,儿子不怎么爱说话,好书生气,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