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1-3 20:02:00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7-1-2 19:41:00的发言:

什么叫次优?与全面的价格管制比起来,哪一个资源组合更快,更优化,只要价格体系合理,全面价格管制更有效。

国家只是一个抽像概念,全面价格管制,也是集中控制分散决策的体系,会让社会资源和包括熟练劳动力的组合更为合理。

对价格的管制当然就没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可言,就象将你捆绑起来,你的生活就没有合理性可言。经济就是要通过自由的价格变化来调节资源配置,因此价格变化并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造成价格变化的那些因素。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对经济的管制虽然理论上说得很好,什么“有计划按比例”,实际上它所造成的经济系统的畸形扭曲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大得多。中国已经花近30年来纠正因20多年计划经济所形成的经济畸形扭曲局面,现在还没看到完结的时候。可能仍需要再花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纠正任务。计划经济的畸形扭曲可以归结为:让一部分人无偿贡献资源以供另外一部分人去浪费。可见,这种扭曲是相当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3 20:08:00

相反市场经济一旦全球市场饱那么再也没有调整空间了,那它的死期就到了。

目前,经济学还是穷人经济学,还难以想象这样的局面会出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 20:09: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3 20:10: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1-2 20:42:00的发言:

市场经济有经济过剩的内在不稳定性,计划经济有供给不足的内在必然性。前者好调节,后者没药治。

这是可取的观点。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只要防止好投机行为,就可以较好地防止过剩危机的产生。而防止投机的关键点是稳定好商品价格,因为价格不断上涨就会招来过剩资本的投机炒作,就会剌激生产陷于过旺状态,从而容易滑向过剩危机。

至于计划经济的短缺危机,那真是饿死人的危机,要命的危机,想象一下,当你的家人生病需要一点点药品而难以找到,眼睁睁地看到他死去时,你如何想象这个世界的悲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4 12:52:00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对经济的管制虽然理论上说得很好,什么“有计划按比例”,实际上它所造成的经济系统的畸形扭曲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大得多。中国已经花近30年来纠正因20多年计划经济所形成的经济畸形扭曲局面,现在还没看到完结的时候。可能仍需要再花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纠正任务。计划经济的畸形扭曲可以归结为:让一部分人无偿贡献资源以供另外一部分人去浪费。可见,这种扭曲是相当大的

你要搞清楚,畸形是故意弄出来的。后进国家有经济结构的矛盾,这无法避免因为要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不然哪来资金?除非计划经济革命在世界的工业中心国家暴发。如果没有以前的价格扭曲,中国现在有重工业么?重工业的资金从哪的来?

至于计划经济的短缺危机,那真是饿死人的危机,要命的危机,想象一下,当你的家人生病需要一点点药品而难以找到,眼睁睁地看到他死去时,你如何想象这个世界的悲剧呢?

饿死上也只不过是大跃进那三年。难道了1930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没有饿死人?有一千万美国人饿死,以后二战服兵役70%以上的人身体不合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4 12:57:00

美国1930年大饥荒至少有1000多万人被饿死, 占当时美国人口的8%

以下美国人口数据是从美国人口统计局和劳工部的网页查得。
1900年7621万
1910年9222万
1920年1亿602万
1930年1亿2320万
1940年1亿3216万
1950年1亿5132万
1960年1亿7932万
美国自立国起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应该很有经验和准确。我们做以下统计和比
较就可以得知美国人口在各年份增长的情况:
1900~1910年,增加1601万人;
1910~1920年,增加1380万人;
1920~1930年,增加1700万人;
1930~1940年,增加 896万人;
1940~1950年,增加1916万人;
1950~1960年,增加2800万人。
我们可以看出,在从1900年~1960年期间,美国平均以1700万人(每十年)的速度
增长,但在1930年~1940年出现了异常情况,人口仅增长了不到900万人,比正常
情况减少800多万人。而1930年~1933年美国暴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了遍及全
美国的大饥荒和普遍的营养不良,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的估计,至
少有800万人以上被饿死,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7% www.6pa
rk.com
附件:1930年代美国大饥荒 w9ww.6park.com
  1932年这年是最黑暗的一年,当年10月,即大选前一个月,纽约市卫生局报
告说: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有20%的学生营养不良。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的秘书对国
会一个委员会说,在俄亥俄、西弗吉 尼亚、伊利诺伊、肯塔基和宾夕法尼亚各州
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总数90% 以上,他们的症状是“思睡、发懒、困
倦、智力发展受阻”。 www.6park.com
  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 去吃点东西,她回答说:“不行啊,我家是轮
流吃饭的,今天该我妹妹吃。”又有一个小男孩让人看他心爱的小兔子,他姐姐
悄悄地对来客说:“弟弟以为我们不会把小兔子吃掉的, 可是我们今天就要这样
做啦。” www.6park.com
  一个名叫莉莲•沃尔德的社会工作者感到十分不忍,她问道:“ 为了让孩子
们吃饱,有些家长自己一连饿几个星期,饿得直打哆嗦,骨瘦职柴,你看见了没
有?”有一个有儿女的人满腔怨气地说:“咱们工人再也没有养孩子的权利了。”
马萨诸塞州有一个牧师 说:“我认得一家人,他们今年只吃小扁豆过活,买不起
面包啊。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呢?” www.6park.com
  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 鹱芡橙远约钦呙撬担骸拔颐敲拦 揪兔挥兴 ?br>正挨饿。拿那些流浪汉来说,他们吃的就比过去什么时候都好。纽约有一个流浪
汉,一天吃了十顿饭。” www.6park.com
  1932年9月号的《财富》杂志说:“应该说至少有2500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
20%)衣食不周,这才是美国经济状况比较准确的描写 。”
 《财富》杂志、《旧金山纪事报》、《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 和国会听
证会都记载了很多关于饥民被活活饿死的事例。纽约市福利委员会报告说:有29人
饿死,另有110人死于营养不良,多数是儿童。胡佛总统在任时根本没有看到人民
的痛苦,不过他卸任以后就免不了见识一下了:有一次他在落基山区钓鱼,有个
本地人把他领到一间茅屋里,看到一个孩子已经饿死,另外七个也饿得奄奄一息
了。 www.6park.com
  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
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萝兰叶、野葱、勿忘我草、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
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 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
,就上去同野狗争夺。蔬菜从码头装上 卡车,她们就跟在后边跑,有什么掉下来
就捡。中西部地区一所旅馆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 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
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市有一个名叫 弗朗西斯?埃弗雷
特?汤森的66岁的内科医生,他临窗刮脸,往外一看,竟有“三个干 瘦憔悴、老
态龙钟的妇女”(这是他后来的描述)“趴在几个垃圾桶上从里边掏东西”。人们
还看到,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
个寡妇在捡 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晚
上在纽约街头留神细看 一群“无家可归的人在饭馆附近来回踯躅,把泔水桶的盖
子掀开找腐烂的东西吃”。这样的 人他“早已到处看见,可是后来到了悲惨绝望
的1932年,人数更是与日俱增了”。 www.6park.com
  那年头,富裕的美国人认为把吃剩的施舍给没饭吃的同胞,就算是大发善心
了。纽约吉斯科 山 的麋鹿会一个美国慈善机关,1876年成立。——译者和普林
斯顿大学聚餐会 吩咐仆人,要把残羹剩饭送到穷人手里。《布鲁克林之鹰》报建
议设立一个总站,请慈善的 市民把吃剩的残汤剩菜送到那里,让穷人分享。俄克
拉何马市有一个名叫约翰?b?尼科乐 斯的煤气公司经理草拟了一份计划,呼吁饭
馆、市民俱乐部和旅馆的厨师把残羹剩菜装进“容量五加仑的干净铁桶,标明里
面有‘肉、豆、马铃薯、面包等等’”。这些铁桶由救世军 收集,分饷失业者。
与此同时,农民还送来了木柴,由失业者自己去劈(捐献柴火的偏偏 又是农民!)。
这位经理给陆军部长赫尔利写信说:“我们预料,有些不值得照顾的人有时会来
找点麻烦,但是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因为只有这样,那些值得照顾的人才能得到
照顾。”赫尔利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力劝政府采纳。但是胡佛属下的紧急就业委
员会主任认为这样做可 能造成误解,便把方案否决了。 w.6park.com
托莱多市长在1932年说过:“我见到成千上万的山穷水尽、灰心绝望的男男
女女前来请求救济。他们低声下气,苦苦哀求。此情此景,真是丢尽了美国的脸
。”再说,即使列入了救济名册,也并非就此万事大吉,有希望,有奔头了。有
人反对办救济事业,说人们领了救济金便大吃大喝。可是以费城而言,四口之家
每周只领五元五角的救济金,怎样去挥霍呢?不过此数虽小,比之纽约市(救济金
二元三角九分)、密西西比州(一元五角)、底特律市(六角),已经很慷慨了。 www.6park.com
  阿克伦市拖欠教员工资多至30万元,扬斯顿市欠50万元,底特律市80万元,
而芝加哥市竟超过2000万元。 谈到芝加哥的学校,那倒是大萧条中的一段佳话。
当地的教师因为不忍眼看50万儿童失学,于是没钱坐车就搭过路便车到学校上课
,没有薪水也坚持工作(至1932年为止,在13个月当中,只有五个月发过薪),市
政府发的欠条规定大萧条时期过后才能兑现,银行不肯收兑,教师们也收下了。
不知怎的,市政府居然还有办法筹备下年的芝加哥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色情舞
星萨莉•兰德的每周进款是6000元),可是教育局要经费,市政府却充耳不闻。有
1000个教员干脆裁掉了,未被辞退的只好忍受巨大牺牲,继续工作。在全市1400个
留用教师中,有759个被房东撵走。 www.6park.com
  弗吉尼亚州里奇蒙市有一个失业工人委员会的代表团在感恩节过后几天 拜访
市长富尔默•布赖特,市长吩咐警长:“给我揪住他们的领子、裤裆,把他们扔
出去!” www.6park.com
  芝加哥的执勤警察用警棍对付那些要求发工资的教师。两个警察抓住一个中
年女教师,另一个劈头盖脸打将下去……
    ——摘自《the glory and the dream 》(《光荣与梦想》)作者: willia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4 12:59: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4 13:03:00

可能仍需要再花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种纠正任务。计划经济的畸形扭曲可以归结为:让一部分人无偿贡献资源以供另外一部分人去浪费。可见,这种扭曲是相当大的。

你为什么不去纠正一下日本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本的计划经济现在比哪一个国家都搞得严重,就连现在的手机号码都是每个人都预先计划好了的,需要个每一个人拿钱来买自己的电话号码。可是日本是超级发达国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4 21:08:00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7-1-3 19:48:00的发言:

在客运车辆里,由于还有几个空位,所以每添加一个乘客所耗费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于是,乘客只被收取很少的费用。但当添加到一定数量,则边际成本将会突然间变得很大,于是,新添乘客将被收取高额费用,因为,它需要另外一辆车才能为这最后新添的这位乘客服务。而新增一辆车的成本当然是昂贵的。

这说明了,成本,特别是边际成本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老兄,你错了,现实中客车卖票的情况一般是这样的,无论上的人多人少,票价一般是稳定的,至少我们这儿的客车是这样的,上一个人也不能够让别人包车,上51个人第51人也不少拿,这一点,在市场的公交车上最明确,这恰恰说明成本与票价无直接相关性。即便你所谓的边际成本对价格也没有决定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4 21:3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5 07:53:00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7-1-4 12:52:00的发言:

你要搞清楚,畸形是故意弄出来的。后进国家有经济结构的矛盾,这无法避免因为要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不然哪来资金?除非计划经济革命在世界的工业中心国家暴发。如果没有以前的价格扭曲,中国现在有重工业么?重工业的资金从哪的来?

饿死上也只不过是大跃进那三年。难道了1930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没有饿死人?有一千万美国人饿死,以后二战服兵役70%以上的人身体不合格。

能够具有“故意弄出来”的充分条件的,无非就是计划经济,就是管制一切的专制体制。否则,对于决策分散的市场经济来说,根本就不可能将社会经济“故意弄出来”那么大的问题。

二次大战后,中国与日本、德国同处于一个废墟上,中国搞掠夺式畸形发展之路,而后两个国家则搞公平发展之路,结果,它们发展得比中国好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5 12:15:00

二次大战后,中国与日本、德国同处于一个废墟上,中国搞掠夺式畸形发展之路,而后两个国家则搞公平发展之路,结果,它们发展得比中国好多了。

日、德两国有无穷的人才优势,而二战后中国几乎全是文盲。试想一下一个文盲能设计出机器设备来么?另外,德国我不敢说,可日本战后也搞过倾斜生产,这也是通过对民众的略夺使得重工业体系重新恢复起来的。不信你查一下,就是到六十年代日本的总体经济水平超过了法、德,可民众的生活水平、收入连别人的1/7都还不到。

  日本战后的倾斜生产可是饿死了不少人的,实行了价格管制,而且每个人,上到天皇,下到贫民百姓,每个人一个月不能从银行取走超过500日本的存款。(这点有民主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5 12:16:00
战后的日本,百业凋敝,极端缺乏资本,但日本并没有开放市场,吸引投资,指望外国投资者解决问题,而是于1946年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也就是后来的经济企画厅(相当于中国的计委)。关于这个机构的性质,从经济安定本部1947年的《经济实相报告》可以看出个大概:"基于收集的资料和统计数字,把我国的经济现状向国民传达,想要国民一起考虑和解决问题。每个国民需要像考虑自己的家计一样考虑国家经济",提出了"国も企業も家計も赤字"著名的口号,意思是无论国家、企业还是家庭开支都出现了赤字,以此号召全体国民团结起来共度难关,争取国民理解和协助。经济安定本部迅速宣布了一系列硬性的经济管制措施,主要有四项:

1.基于"临时物资需给调整法"的物资管制;

2.基于"物价统制令"的物价管制;

3.基于"金融机关资金融通准则"的资金管制;

4.基于"贸易等临时措置法"的贸易管制。

四项管制,管死了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严格的金融管制和币制改革则抹杀了一切贫富区别,无论是皇族、华族、财阀家族,还是平民,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每人每月只能从银行提取500圆的存款(当时的工资约500圆),所有的存款、国债、社债、股份都在猛烈的通货膨胀中化为废纸。日本的上层能够在经济崩溃时与人民同甘共苦,而不是先富,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

主持复兴计划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的经济学家有泽广巳,提倡"倾斜生产方式"。所谓倾斜生产方式,就是抛弃利润,产权等如今最热门的概念,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煤炭,钢铁两个行业,生产焦碳是为了炼钢,炼出的钢材又优先供给与煤矿生产相关的工厂,煤铁两部门循环扩大,最终恢复基干产业,为下一步发展做准备。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资金全部来自复兴金融金库(政府全额出资的国营银行,任务就是向煤炭、钢铁、电力、肥料四部门重点融资)的贷款,由于工业部门没有生产任何最终产品,也就无所谓利润,帐面亏空由国家银行印钞票弥补,因此引发高通货膨胀在所不惜。尽管这个煤铁复合体在狭小的国土上滥采自然资源,不关心任何利润,但经过数年艰苦的努力,日本再次在缺乏外汇的情况下重建了独立自主的核心产业,最终能够做到出口成套设备,进口原材料,在获取长期利润的同时保护了国家的资源。(日本的煤铁复合体不是特例,欧洲战后也有类似的煤钢同盟。)

重工业优先的国策下,整个日本的资源都被集中,服务于体内循环的重工业消费品工业(轻工业)无法从重工业取得物资,被迫停产。日本人的生活水平被压到最低,只能靠本土残存的农业生存。农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使他们能够承受低的粮食收购价格和高的税收粮食和极少量生活必需品均采取统购统销按人头配给自由市场则被取缔,每个日本人每天只有四支火柴的定额一年才能得到一块肥皂(《日本经济白皮书》:"配给的实绩,比如火柴1人1天只有4支,肥皂1人1年1个"),只有少量来自美军基地的物资及一些隐匿物资能够在黑市上缓解这种极度匮乏。这种匮乏不仅仅限于日本平民,而是基本平均的施加到整个社会,举个例子,1947年10月,东京地方裁判所就有一名34岁的法官,由于遵纪守法,拒绝食用黑市的粮食,营养失调死亡。

严重的普遍贫困,并不能阻止日本人继续实施经济管制和政企不分的国策,1946年8月,经济界成立了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连),它是战前的日本经济联盟会及战中的重要产业协议会的延续,这个团体包括了所有的大型工业企业、金融企业和高技术工业。1948年2月,在已经存在的行业协会、地区企业协会基础上,进一步成立了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日经连),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被联合。日本的企业从此要受到统一的指导,至于这种联合体更重要的作用,后面谈日本政治结构的时候将会详细论述。

2002年5月,大企业团体经团连与中小企业团体日经连合并,组建了新的经团连。会员总数1,623社、团体。其中,日本的主要企业1,306社、行业协会(如日本钢铁联盟,日本自动车会等)性质的全国团体129个,地方性质的经济团体47个。会长是丰田自动车的会长奥田硕,副会长则是新日铁、三菱重工、住友商事、东芝、SONY等日本大公司的会长。

以上介绍的是日本战后的应对措施,但在战争带来的冲击过去以后,这些政策并没有作为临时措施受到取缔。而是成为了日本的一贯国策。主要的表现就是日本财阀集团的重建。日本战前,几个财阀家族拥有大部分工业资产,垄断了大部分行业,战后,财阀家族不再拥有股权,也被强制排除在管理阶层之外,并禁止出任公职。但这种变革并不导向一个产权清晰,自由竞争的市场化经济体系,相反,产权集中程度比战前更甚,财阀垄断转向了政府垄断。改革手段也不是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以直接行政干预为主。1946年日本政府强行从资本家手中征收了相当于GNP10%的财产税,并通过金融紧急措施、农地改革等,在战后猛烈的通货膨胀中用纸币赎买各种资产,到1947年,日本的财阀及非财阀系的主要企业,大部分股份被集中到持株会社整理委员会、闭锁机关整理委员会、大藏大臣等政府机关的手中。等到重组结束,日本的大企业有国家股,个人股,各企业间也相互高比例持股,纠缠不清,同集团的经营者结成社长会,如金耀会(三菱)、五日会(三井)、白水会(住友),进行情报交换和协调行动,统一及调整集团意志,占有全部的经营权力。在这种体制下,根本不能指望个人通过买卖股权或参与股东会议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拥有大部分工业资产的财阀家族被赶走了,但由于这些家族下属的企业之间分工配合紧密,股权又多半被收归政府,在短时间内,与原来的财阀企业相对应的大企业集团又纷纷出现,日本的经济又重新被大企业集团所控制,与战前相比,垄断程度变本加厉,而企业股权又多集中在政府或由企业相互持有,经济体系距离理想的自由市场经济越来越远。50年代中期出现了三菱、三井、住友等企业集团,60年代初又形成了富士、第一和三和,共6大集团。日本的大银行也归属各个企业集团,并且一一对应--三菱银行、三井银行、住友银行、富士银行、第一银行和三和银行。近年由于银行不良债权问题进行了合并重组,剩下4大银行,分别是三菱银行、住友三井银行、瑞惠(富士、第一)银行和UFJ(三和)银行。这些大型集团的成立,并非各个组成企业各自的独立选择,而是日本经济部门统一的规划所致。

大企业集团本身掌握了日本的核心资产,还能够干预大量集团外企业的活动,进而掌握了整个日本经济的脉搏。它们的主要控制方式有两种:

1.利用金融进行投资控制和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控制。金融控制是指大企业集团所控制的银行为外部企业提供资金,战前各个财阀银行主要给本集团的企业融资,如今各个大集团银行大约只有20%的贷款是提供给下属企业的(伞下企业),这使大量的中小企业听命于大集团,增强了大集团的控制能力。在高度成长期,日本企业的平均自我资本只有17%,据1993年的统计,企业的总资本中,私人股份仅占23%,个人大股东已经消失,剩下的主要集中在以金融机关为中心的法人手中。政府对金融机关实行"护送船团"的保护,并进行"窗口规制"和"窗口指导",以统一计划引导贷款的投向。近年由于银行大量的呆坏帐,政府大量购买银行股份或向银行大量注入公的资金,事实上国有化。大企业的会长和社长,基本不拥有股份,而是由从业员逐步提拔上来的管理者,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

2.技术优势控制是指以大企业为核心,控制大量的配件工厂、合作工厂等中小企业群。大企业不断挑选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控制,通过持股、金融援助、人员派遣等进行经营指导,特别进行质量管理等技术指导,还把它们编入自己的经营计划。特别培养,比较典型的有日产的宝会,丰田的协丰会,三菱和川崎重工的下请协同组合等。

当然,鉴于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结合之紧密,两种控制方式并没有被严格区分,例如大集团的下属银行采取一种被称为"系列One set支配"的独特投资政策,对新兴产业进行成龙配套的投资,便于系统地利用外国技术,中小企业只是在名义上才享有经营上的独立性。

日本即是资本主义又是社会主义,又两者都不象,可以称为会社主义或企业主义(引自《日本经济史[2002年版]》)。日本整是一个会社(企业),叫"日本株式会社"。下面的图引自《日本经济入门[2004年版]》,这本书从1985年开始,一年一版,是日本大学经济专业的参考书。此书直接称呼"日本型社会主义",图是原图,只是为了理解方便,把片假名词汇用英语原词替换了。


图1 高度成长期的日本经济体制

日本不是资本主义吗,怎么又变成社会主义了。其实名字不重要,关键看是如何运做的。日本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围绕Full Set产业构造,Full Set是全套完整产业链的意思。金融部门向重点产业低利融资,日本企业自我资本很少,大部是银行的金融资本。如果银行清理呆坏帐,追求经济效益,日本立即休克。政治面是自民党一党支配的官僚体制,其实自民党只是代理人,真正支配的是背后的经团连"民僚"。官僚--民僚对价格进行控制,价格竞争排除。输出产业奖励,因为日本没有资源,要靠出口换取资源。输入则严格限制,强制进口替代,积极导入技术。整个产业采用护送船团方式,即协调统一发展,不是某个行业超常发展,也不让另一些行业掉队。总之,日本的经济政治体制是以计划为主导的保守僵化的体制,运行效率是不高的,效益是很低的。政府为了培养自己完整的产业,欠了一屁股烂债。银行也有数不清的呆帐,还没有办法清理,只有靠政府印钱补贴银行,来个事实上的国有化。即使是民营,也不知道老板是谁,日本企业的大股东是法人,法人间相互持股,个人大股东早被消灭了,日本是经营者支配,产权不清。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不景气,进行构造改革,但只是嚷嚷,没有实际动作。

日本的这套体制与苏联有很深的渊源,叫社会主义也不过,反正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1939年,日本在中苏边境与苏联打了一仗,全军覆没,被苏联现代化的装备吓呆了。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获胜,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日本还西伯利亚出兵,与列强一起绞杀俄国革命。20年后,日本远远落后了。于是,在1940年仿照苏联模式,物资调拨,向重点产业倾斜,摒弃"利润",构造了战时计划经济体制。现在的日本经济体制也被称为1940年体制。苏联模式很有成效,但很快也发现了问题,于是进行了一通改革,最终形成了战后的经济体制。在《工業化の軌跡--経済大国前史》(岡崎哲二. 読売新聞社,1997年2月)的封面上这么写着:计划与市场纠葛的经济体制在战后的废墟中保存了下来。战败后,财阀解体,农地改革,资本家和地主被清除,企业由从业员支配,越发象苏联的体制。战后的倾斜生产,则由社会主义计划主义派经济学家有泽广巳主导,完全是苏联的做法。其后又进行了改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1955年体制。

这套体制有3个明显的特征,1是整体协调,2是价格控制,3是进出口控制,找不到自由市场的影子。除了内部的垄断(或寡头)经营外,日本对外贸的严格管制一直持续到今天,尤其以技术引进为甚。日本企业引进技术是需要个别申请,由外资审议会后才能获得外汇和引进许可的。主要不是为了节约外汇,而是着眼长远,防止成套技术引进打击国内的自主研发能力,日本制定了如下的审查基准。

1.只能促进不能损伤自主技术的发展;

2.技术导入不能使即存的产业秩序发生混乱;

3.技术导入不能使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4.技术导入的企业有其它相关技术和资金配套,能够灵活使用导入的技术。

这些判断基准是暧昧的,可以有多种解释,具体负责的官员有否决权。贯彻"一号机输入,二号机国产"的方针。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给外资超国民待遇,无保留的放纵外来技术打垮自己的研发力量形成鲜明对比。

在大企业集团的垄断经营下,日本的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基本为少数联系紧密的集团企业垄断,剩下的只有农业。但农业也不是市场经济的天堂,战后日本确实进行了农地改革,土地被无偿平均分配,产生了大量的自耕农,但农民并非单独面对市场,而是加入农业协同组合等组织,农资的购入和农产品卖出主要通过农业协同组合进行。农业协同组合的组织图如图2。


图2 农协系统的主要组织图

根据2000年的统计:农产品贩卖类农业协同组合在农业相关产品贸易中占的比例为谷物96%、牛奶95%、肉类85%、蔬菜水果92%。农资购入类农业协同组合占的比例为饲料67%、肥料83%、农机具71%。这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解散农民组织的政策完全相反。不过日本的农业并不是赚钱的产业,主要还是作为日本这个岛国的一种储备资源,保证在国际市场动荡,粮食进口困难的时候日本人不至于没有东西可吃,这里就不做过多比较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5 12:28:2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5 12:21:00

另外再补充一点,战后实际上西欧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价格管制,很多都是在80年代末才取消的。特别是法、德两国,为了恢复重工业,都有倾斜的政策,当然没有日本搞得那么厉害。

实际上日本的经济也和苏联一样,也是重工业过于畸形了,只不过日本通过输出重工业让其它国家给他互补,而苏联只有民德的轻工业和它互补,东欧垮台后连民德也没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5 20:02:00

据我所知,战后日本曾经想搞过计划经济,但很快放弃了。因为日本人知道这路行不通。他们搞的是引导型经济,即在尊重各个企业自主权的情况下,用政策将它们引导到国家重点领域中来。而计划经济则是无偿式征调一个方面去满足另一个方面。美国人占领日本后,打击了原来对市场具有重大垄断作用的大财团。

而西德,我们知道它曾经在战后这久实行过一个著名的价格放开的最早的休克疗法,就是当时的那个西德领导人,顶着美国人的压力放开了物价管制。开始时物价迅速上涨,但过一段时期后渐渐稳定下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5 20:2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5 20:24:00
竞争:市场经济的魔力

2006年04月29日 14:29
<STYLE>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 LINE-HEIGHT: 18px } </STYLE> 二战结束了。德国各个城市一片废墟,经济到达谷底。当时,有一位迄今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路德维希·艾哈德(1897― 1977),英国人和美国人聘请他担任两国共同占领区管理委员会的经济处主任。他们委托他筹备一项重要的举措:在德国的西方占领区进行货币改革,用新的货币取代它:即德国马克。

这一切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当西德人6月21日早上,即新货币生效的第一天醒来时,他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头一天晚上还空空如也的商店,突然变得丰富起来。人们一直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都出现了:火腿、鞋子、精面粉、服装、袜子。这个奇迹的根源就是新的德国马克。钱又值钱了,因而生意也值得做了。

货架上又神奇地摆满了货物,当然不仅仅是由于新的货币。艾哈德坚信,德国如果想得到复苏,就必须尽快放弃计划、强制和战时经济的方法。因此,他在货币改革的同一天,也废除了由国家分配食品和能源的一切制度,并取消了大部分物价规定。德国将不再通过计划,而是通过竞争进行重建。

当美国将军卢修斯·克莱质问他为什么如此简单地修改法规时,据说,他是用这样一句具有传奇色彩的话回答说:“请您原谅,我并没有修改法规,我是废除了它们。”

而实际上,艾哈德只不过是按照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到的观点行事而已:自由竞争用“无形的手”让单个人对利润的追求造福了整个社会。对艾哈德同时代的人来说,开始时是不可理喻的:很多通过黑市发了横财的阴暗势力,又为个人目的利用新的时代,物价开始攀升,很多德国人又为他们的未来担心。在整个西德,工人停止工作抗议艾哈德的政策。但他却坚持了自己的观点。1949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的经济部长就是路德维希·艾哈德。

他继续贯彻他认为正确的经济政策。很快,大家就称这种经济政策为社会市场经济。事态发展得很快,人们又可以有所作为了:首先是有了足够的吃喝,然后是住房和家具,洗衣机、电视机、汽车和潇洒的旅游。战败后不几年出现了这种景况,对西德人来说真是个奇迹。所以大家把这个发展称为经济奇迹。但路德维希·艾哈德始终反对这样的说法。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奇迹日益增长的富裕生活,是年轻的联邦共和国开放竞争的结果。
复制代码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5 21:5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6 12:55:00

德国是什么价格放开了,那只不过是针对消费品的价格,实际上是想让老百姓买单。而基础的工业原料等的价格并没有放开,到70年代才逐步取消。法国就更不用说了,价格管制的领域更广,就连英国对一些基础原料都有价格管制,战后英国为了渡过经济难关,对钢铁、煤、铁路交通等行业都实行了国有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6 12:59:00

日本是引导么?你要搞清楚谁是日本政府?是产经联,日本政府只不过是傀儡,产经联的行业的坏帐,任意由日子政府发行钞票来冲掉(产经联的那些银行不等于变向国有化了么),产经联要给个人加税就加税,要给重工业企业减税就减税,简直是无法无天。而且日本的重工业领域是完全垄断的,你根本看不到什么中间产品,真正重工业领域就如同一个企业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8 07:05:00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7-1-6 12:59:00的发言:

日本是引导么?你要搞清楚谁是日本政府?是产经联,日本政府只不过是傀儡,产经联的行业的坏帐,任意由日子政府发行钞票来冲掉(产经联的那些银行不等于变向国有化了么),产经联要给个人加税就加税,要给重工业企业减税就减税,简直是无法无天。而且日本的重工业领域是完全垄断的,你根本看不到什么中间产品,真正重工业领域就如同一个企业一样。

那么,按照你的倾斜发展论,这种重工业垄断对日本的发展是有利的了?日本的高速发展正好得益于这种垄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8 07:13:00
以下是引用精忠岳飞在2007-1-6 12:55:00的发言:

德国是什么价格放开了,那只不过是针对消费品的价格,实际上是想让老百姓买单。而基础的工业原料等的价格并没有放开,到70年代才逐步取消。法国就更不用说了,价格管制的领域更广,就连英国对一些基础原料都有价格管制,战后英国为了渡过经济难关,对钢铁、煤、铁路交通等行业都实行了国有化。

价格开放的前提是供给(潜在供给)会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德国人认为自己的长期的潜在供给可以适应价格变化,那么它就会开放价格,而不管什么行业的价格,不管是一般消费品还是基础原料消费品。

如果基础原料市场受到垄断,而使有效供给减弱,就会对整个市场经济造成很大限制,这样,经济不可能得到高速发展。一般消费品也不会得到相应的供给,因此如果单纯针对一般消费品开放价格而不开放基础原料市场的价格,是行不通的,但这有个前提,开放原料市场价格的前提是开放后原料供给必须得到相应增大。最忌的是既开放价格又保持垄断,这是最坏的东西。

我们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用基础资源的垄断方式去倾斜性地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除非这个国家只有一个行业,即只有基础资源行业(就象沙特那样,基本上只有石油,那么石油垄断经营当然对沙特有利)。因此英国在搞了所谓国有化后,又再费心将这些国有化的东西民间化,以解决因凯因斯所带来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8 7:17: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8 11:32:00

那么,按照你的倾斜发展论,这种重工业垄断对日本的发展是有利的了?日本的高速发展正好得益于这种垄断?

正是如果,如果没有重工业日本什么也不是。日本人自己都称重工业沉没则日本沉没。

而且重工业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几乎都没有利润的这现然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日本一直都在用银行制造坏帐来对重工业输血,而银行的坏由由国家印票子买单,实际上这些企业都变向国有化了。

而且企业资本拥有者分散化,资本拥有者不能管制企业由从事人员来管理,这使得日本体制越发的像苏联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8 11:37:00

如果基础原料市场受到垄断,而使有效供给减弱,就会对整个市场经济造成很大限制,这样,经济不可能得到高速发展。一般消费品也不会得到相应的供给,因此如果单纯针对一般消费品开放价格而不开放基础原料市场的价格,是行不通的,但这有个前提,开放原料市场价格的前提是开放后原料供给必须得到相应增大。最忌的是既开放价格又保持垄断,这是最坏的东西。

重工业工业原料和各种标准原件价格根本不是市场决定,那些垄断企业早就定下来了。

如:美国的军备采购,军伙商说飞机是哪个价格就是哪个价格,这是由市场决定么?如果由市场决定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不采购俄罗斯军工企业的军备。

这实际上就等于在给重工业的坏帐买单,依赖巨来的军备采购才能唯持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7 08:38:27
有意思的问题,值得继续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3 12:40:24
老黄成年累月扯蛋没完没了津津有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23:34:20
你的问题,在经济学里面有很清晰的解答。如果你学过经济学,你不及格。如果没学过,去学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7 19:12:30
hhj 发表于 2006-12-25 07:26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12-24 18:29:00的发言:
个人认为首先要分清需求与需要不是一个概念;需求包括了需 ...
你的解释挺受益的。个人觉得更接近现实一点。但比如金融市场,完全有套利现象存在,即使不存在足够收入,也可以以一定利率借入。当然这些可能对你的结论并没有太大影响。

价格很难说由供求决定,更别提马克思的价值论了。比如信息不对称也能影响(或者强势点,决定)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8 09:59:25
、Tんe_Сιt_y 发表于 2014-12-27 19:12
你的解释挺受益的。个人觉得更接近现实一点。但比如金融市场,完全有套利现象存在,即使不存在足够收入, ...
价格不是由供求决定,价格是通过供求来决定,即价格由成本决定,它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的。
不存在足够收入,还是很难借到钱的,因为既然没有足够收入,那怎么还钱呢?所出的利率越高,以后所还钱的压力就越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8 10:03:11
traveller2010 发表于 2011-11-6 23:34
你的问题,在经济学里面有很清晰的解答。如果你学过经济学,你不及格。如果没学过,去学好了。
那你说说看你及格的“学过”到底是什么?
人类所发明的一切学,里面确实有很多内容,5千年前的巴比伦文明,就创造了通天塔,可见,你们所学的一切,古人早就有了,因此,你就不用说任何事了,因为你所说的一切事情,古人都已说过了。去看古人的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8 10:04:40
已有007 发表于 2011-11-3 12:40
老黄成年累月扯蛋没完没了津津有味.
哈哈,一个伟大的哲人,就是能够从最平凡的事情中看出最深刻的道理。因此,他表面上说的是平常的事情,但却包含着无穷的创新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