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969 11
2006-12-26

秋风:十博士对在哪儿,错在哪儿? 2006-12-25 09:42:5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中国观察之秋风专栏
  
  前些天,北欧一些知识分子发起抵制圣诞节。大多数人对于这则新闻无动于衷,注意到这则新闻的人则普遍表示赞同,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告诉世人,现在的圣诞节模式是美国消费文化的产物。

  然后,国内高校十博士也联名发出了一份“抵制圣诞节”的倡议书。这份倡议书引起了广泛关注,发表评论者大多对十博士的呼吁冷嘲热讽。因为十博士呼吁公众要“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这大大冒犯了很多人的自由概念,被上纲到是否尊重人民群众消费自由的问题,以至于有人问这十博士,今夜是否要搜捕过圣诞节者——尽管十博士手里其实没有任何强制的权力。

  很多人都已经指出了,国内部分时髦人士赶圣诞节的热闹,乃是日新月异的消费浪潮变换出的一个新花样,跟那个节日背后的信仰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十博士自己也说了,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基于这一点,十博士向大家提了一个醒,让人们更严肃地对待节日,注意一下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且更谨慎地进行选择。笔者以为,这种提醒是有益的。这就好像一个朋友,或者哪怕是陌生人,告诉一位在商店徘徊的人说,电视机是用来看电视节目的,而不是用来做饭的。这种知识应当有益于消费者审慎地进行选择,而不至于盲目地花钱消费。

  不过,十博士却更进一步说,“耶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问题和宗教问题,同时也是西洋国家“软力量”在中国的渗透与扩张。因而,国人有必要从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国的“耶教”问题。

  这说法与“集体无意识”之说未免有点自相矛盾。出于集体无意识而赶热闹,并不等于对方就有主动的“渗透与扩张”措施。就仿佛大家都买某一种品牌的汽车,未必是因为厂家的广告无孔不入,更不是因为厂家拿着枪逼你掏钱。一看到有人接受了西方的某种东西,便立刻想到渗透与扩张,而完全忘记了消费者、公众的选择自由,这恐怕正是十博士呼吁遭到很多评论家批评的根源所在。

  正是这种心态,让十博士呼吁书之合理性大打折扣。其实,这种心态在现代以来大多数呼吁维护和振兴传统文化的人士那里都能够看到,比如,当代大陆以蒋庆、康晓光、陈明为代表的新儒家人物就有这种心态。这种心态让他们面对西方价值、观念、思想在中国的强势地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敌对意识。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起来反对、抵制、对抗,当然,最好是最后做到清除、驱逐。复兴儒家的主要工作似乎就是逐一清理西方文化,驱逐西方文化似乎也变成了最终目的。

  这是一个严重的偏差。笔者支持儒家复兴,当然也支持其他宗教复兴,支持各种形式的社会建设。但在笔者看来,复兴儒家,应当是为了让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的人们有更多机会寻找一种更好的生活。或者说,复兴儒家的目的是为了在诸神之争中,向人们多提供一个备选项——或者如果加上自己的偏见的话,是提供一个更好的备选项。

  然而,从事复兴努力的前提是,承认人们享有选择的自由。当然,既然人人有选择的自由,则我也有对其选择进行判断的自由;我可以说,现在不少人过的不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就像十博士所说,大多数人过圣诞节不过是一种盲从行为。做这种判断是旁观者的自由,只要他不用暴力阻止人们就并无不妥。事实上,一个共同体的习俗正是靠这种判断形成并维系的。

  基于这一点,十博士及新儒家最应当做的事情就是,致力于对儒家重新诠释,使其内在的精神在现代社会找到制度依托。也就是说,把自己认为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套价值观念、一套社会制度,甚至政治设计方案,比较清晰地呈现到人们面前,让人们自由地进行选择。当然,人的理性未必完全可靠,因此,诉诸情感,进行某种广告宣传、说服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新儒家却选择了一种不正当竞争策略:它不是致力于呈现自己好的一面,而是热衷于攻击其他产品,空洞地呼吁人们改变现有的消费偏好。这有点类似于在商场上攻击对手。这种做法既不尊重对手,也不尊重公众:它毫无遮掩地谴责公众现有的选择是错误的,更糟糕的是,又试图用减少公众选择范围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儒家进入近代以来所处的弱势地位,容易让其信奉者产生一种焦虑感,对强势者有一种敌对意识。但因此而选择一种否定的、对抗性策略,最终遭到损害的仍然是他们自己。对抗其他产品,其实就是对抗那些消费此一产品的公众。

  历史上不乏宗教或文化复兴的例子,只要策略得当,儒家也未尝没有复兴的希望。但致力于复兴者首先得有儒家的仁者之心,尊重他人的自由。当然,整个社会也应尊重其提供更好选择项的自由,过度的批评显示的也是一种偏狭心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26 13:40:00

让民间自发调整优化自己的文化
  
  十博士生(一人退出)呼吁有关部门抵制圣诞节后,新浪做了个调查,结果是,60%多的人赞成抵制,反对的占25%。武汉市教育部门则立刻发出通知,要求学校禁止举办庆祝圣诞的活动,真可谓“从善如流”。

  印象中,往年通讯社的圣诞报道图片多,并以欧美为主。这几天则不然。比如23日晚,我大概数了一下(不十分准确),韩国三张,印尼三张,纽约一张,东京一张(政治地理概念上日本属西方),唯一看到的一张欧洲照片是葡萄牙的。

  不过,韩国那几张照片,倒让我对韩国的看法稍有改变。我原先一直认为,韩国是掉进了民族主义的深渊,既不自知也不自拔。但是,看看这几张照片吧:一座建筑物被圣诞灯饰整体包裹,显得那么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如果不看文字说明,观众一定以为这是欧洲某个城市,谁知它却是韩国首都首尔的市政厅。仅就这一点而言,我感觉,韩国并没有把圣诞节当作冲击本土文化的洪水猛兽。

  其实,不仅韩国,许多融入全球化市场经济体系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其原生文明也并未随着西风东渐而惨遭灭绝。因为,文化越开放越有包容性,就越自信越有生命力。

  文化是漫长过程中自生自发形成的,但破坏文化的往往是自己人(就在十几、二三十年间),而不是所谓的外来冲击,何况外来影响也是漫长的,对它的接受也主要是自愿的。所以,与其呼吁公权干预而人为抵制圣诞节,不如以虚心学习西方文化的心态,让民间自发地去调整优化自己的文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7 08:24:00

一切顺其自然,强求不得。端午与中秋是中国人的节日,韩国也在过;至于圣诞节主要是商家炒作得厉害,凑热闹的主要是年轻人……

此类问题不必过多探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7 12:26:00

十博士及新儒家最应当做的事情就是,致力于对儒家重新诠释,使其内在的精神在现代社会找到制度依托。也就是说,把自己认为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套价值观念、一套社会制度,甚至政治设计方案,比较清晰地呈现到人们面前,让人们自由地进行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7 12:32:00

十博士及新儒家最应当做的事情就是,致力于对儒家重新诠释,使其内在的精神在现代社会找到制度依托。也就是说,把自己认为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套价值观念、一套社会制度,甚至政治设计方案,比较清晰地呈现到人们面前,让人们自由地进行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09:46:00
由于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闭关自守,对西方文化不甚了解,在打开国门后一下子对西方的节日文化的涌现入缺少心理适应能力,出现短时期内的过度沉溺心理与缺乏理性的过度拥抱,正是类似于一种人的饥渴后的“过度补偿”一样,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