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
1、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
解释:中国的钱本质上并没多很多,主要是因为金融创新使得财富和资本可以货币化,这样造成了钱多的假象,实质就是把原来不能货币化的财富货币化了,实质上总量没怎么变化!
2、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但并不感到富有?
解释:接着上面的解释,就很清楚了,实质上总财富变化不是很大的,所以并没有感到富有是很正常的。
3、西方的兴起是因为掠夺了很多银子吗?
解释:不是,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的制度及经济制度创新等,拿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进行比较,因为通过金融比较好的把未来的收益转化为现在的货币,使得有实力在现在的竞争中胜出,所以并不是现在有多少银子就是强大的标志,因为金融可以把未来的财富变现!
4、治国的金融之道。
解释:国家需要钱时,是通过征税还是发行长期债券的选择。如果借款的目的是投资项目且投资回报率高于债券利率,则借债,这样免征的部分税收返利于民使得公民财富进一步增加税收增加良性循环。否则,征税。
5、国家财政状况和民主等等……
解释:当ZF不停地需要说服纳税人多纳税或者发行长期债券融资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关注公民的权利和意见,这就是民主的发展;相反,当一国ZF不断聚敛财富,那么这不仅是与民争利,更危险的是ZF机构产生贪污腐败和专制。
6、高利贷的问题
解释:一个地区金融越不发达,平均利率越高,金融监管对民间借贷禁止越严苛,平均利率越高,因此承认民间借贷并建立信息机制使得利率趋于一致。
7、美国消费借贷模式
解释:美国的消费借贷模式不会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改变,最多是量上的变化。因为这种消费模式是金融在时间跨度上很重要的体现。
8、美国ZF救市和国有化
解释:那不是美国ZF要求企业国有化,这只是美国ZF在需要出手的时候暂时接管企业,待时机成熟再将股份反售给公民,这不正是ZF来补充市场经济缺陷的最好的佐证嘛。
9、中国股市和法制
解释:中国股市出生时就带着奇怪的目标和奇怪的各种各样的约束,注定是个畸形的孩子。对于法制,并不一定是股市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一般都是股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所以先发展,再规范,不然空谈规范是不切实际的。
10、儒家文化和金融
解释:因为经济交易范围很狭窄,所以在过去家有2种功能:(1)经济互助;(2)情感交流。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儒家文化自然成为这样体制的约束,什么”三纲五常”,所以过去一个家族里面的人其实是有些悲哀的,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已经不仅仅是情感交流那么简单,有很多诸如经济上的事情你不得不去履约,比如养老和救济等等。但是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经济交易可以超越家的范围扩大到社会,所以使得家回归到单纯情感交流的功能,这是一种进步。
补充:本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在讲储蓄积累很多的国家和负债累累的国家之间到底哪个更好?书中的观点基本是通过历史经验得知负债累累的一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民主上都发展的比较快,就是因为负债累累的国家不得不面对要么发行长期债券衙门征税,而这些都涉及到税收、债券、信用,而这些背后就是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