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05225 发表于 2011-12-24 13:30 
有点意思
A 自由自愿的相爱方式与婚姻下的相爱方式有何不同?
1  什么是自由自愿的相爱方式?什么是婚姻下的相爱方式?
今天与A相爱,明天能够与B相爱,后天又能够与C相爱•••••••这就是自由的相爱。今天与A相爱,两情两愿;明天与B相爱,也是两情两愿;后天与C相爱,仍然两情两愿••••••这就是自愿的相爱。所谓自由自愿的相爱,就必须符合这两个标准。符合这两个标准的相爱方式——就是自由自愿的相爱方式。
所谓婚姻下的相爱,就是首先确定婚姻,然后在婚姻下相爱——这就是婚姻下的相爱方式。一夫一妻、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都是婚姻下的相爱。
2  两种相爱方式对比,那个是真正的自由?那个是假自由?
自由自愿的相爱方式是幸福的相爱方式,每天的爱都是建立在两厢情愿的基础上,没有强制,没有压迫,只要两厢情愿,不受社会任何人干预,就可相爱。这样,每个人都必须具备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相爱动作规范,否则你就会一偶难求。在这样的社会,每一个人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给社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相爱时,不仅仅贪图的是自己的快乐,更注重的是对方的需求,否则,对方就不会接受他再次的相爱。
婚姻下的相爱方式首先确定的是婚姻。比如:父母包办 自由恋爱或金钱权利买来的婚姻等等。首先建立婚姻关系,然后在婚姻下相爱。我们人类社会目前的相爱方式就是这样的相爱方式。
在婚姻下的相爱是否真正幸福,每次相爱是否都是两厢情愿?这需要我们自己来回答。
——应该说每次相爱不可能都是两厢情愿,比如:妻子需要而丈夫不需要,或丈夫需要而妻子不需要,有的一方甚至就根本不具备相爱能力,而另一方一生就不知道真爱的幸福。婚姻下生活的人们就是在这样的相爱方式中了却人生。
爱本是幸福的,然而我们自己编造一个相爱规范——就是婚姻家庭道德规范,把原本自由幸福的爱限制在固定的婚姻下,从此,爱情失去自由自愿的本能。
3  两种相爱方式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
相爱不仅为了快乐,更主要的是生儿育女,发展社会。
自由自愿的相爱方式没有固定的配偶,孩子出生后,孩子 母亲的养育问题不是某一个人的义务,而是社会人们共同的责任,由社会共同负担。这样形成的社会必然是共同生活的社区。乌托邦 世外桃源 氏族公社就是这种婚姻方式下形成的社会。
婚姻下的相爱方式,因为妻子是你的,孩子是你的,你就必须考虑妻儿的生活问题,就是吃饭问题和住宿问题——这就是家庭。
自由自愿相爱方式形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个共同生活的社区,而婚姻下相爱的方式形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个小家庭,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出现自由自愿的相爱方式,必然形成共同生活的社区;出现婚姻下的相爱方式必然形成一个个婚姻小家庭;同理,出现一个个共同生活的社区,背后存在的必然是自由自愿的相爱方式;出现一个个婚姻小家庭,背后必然是婚姻下相爱的相爱方式——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不仅人类社会是这样,能够形成社会的动物也是如此。
因此说,马克思实现的社会如果说是一个个共同生活的人民公社,那么马克思就必须遵从这样的道理,否则马克思理论永远与共产社会无缘。
••••••••••••••••••••••
以上两种相爱方式是平等的相爱方式。所谓平等,就是说无论首领  成员  皇上还是平民,凡在同一社会生活的人民,实行的是一样的相爱方式——这就是平等。下面是不平等的相爱方式,看这些不平等的相爱方式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
B 大王部落与奴隶主部落有何区别?
大王部落与奴隶主部落都是不平等相爱方式下形成的社会,所谓不平等的相爱方式,就是说成员实行的相爱方式与首领实行的相爱方式不一样——这就是不平等的相爱方式。
在大王部落里,成员实行的仍然是自由自愿的相爱方式,而首领实行的是强制性的爱。所谓强制性的爱,就是首领爱谁,谁就必须服从首领的爱,事后,被爱者仍然能够与其他人自由自愿的相爱。这里所谓的不平等,就是说大王的爱是强制而来的爱,被爱者不是自由自愿,——这就是大王部落与氏族部落的区别。
在氏族部落,氏族成员实行的相爱方式仍然是自由自愿,而首领实行的是强制性的相爱方式,事后,部分被强制相爱的人失去与其他人自由相爱的权利,事实上他(她)成了首领的私有,就是妻子,当孩子出生后就是首领的孩子。
在社会事物管理中,首领、妻子、孩子一同被人们尊奉为主人,而成员则成了主人使唤下的劳动者就是奴隶,——这就是奴隶制社会。
在相当长的奴隶部落时期,奴隶仍然是自由自愿的相爱,这种相爱方式形成的仍然是奴隶群。而首领家庭子孙实行的是婚姻下的相爱方式,形成的是一个个奴隶主家庭。在奴隶主家庭的繁殖过程中,随着奴隶主家庭的一次次分家,被奴隶主使唤的奴隶群也一次次被分解。当奴隶群分解到一定程度,即一男一女不能再分解的时候,奴隶也形成了自己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就是农奴制家庭。
对于长时间失去奴隶群的奴隶主家庭——就是平民家庭。
在社会事物管理或战争中有杰出贡献,在奴隶主撮合下形成的家庭就是王公家庭。
对于奴隶主比较亲近的家庭——就是奴隶主贵族家庭。
因此说,氏族公有制部落演变成私有制奴隶部落,其根本问题就是氏族首领在相爱方式上出现了特权。如果氏族首领在相爱上没有这样的特权,他永远是氏族首领,不可能成为奴隶主。
••••••••••••••••••
理论总结: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不同的相爱方式将形成不同性质的社会。
自由自愿相爱方式——形成的社会就是财产共有,共同生活的共产社会;
大王那种不平等相爱方式——形成的社会就是大王部落;
氏族首领那种不平等相爱方式——形成的社会就是奴隶社会;
婚姻下相爱的相爱方式——形成的社会就是家庭社会(家庭社会就是私有制社会)。
如果我们要实现某种性质的社会,必须首先改变社会人们的相爱方式,当相爱方式改变后,自然就会形成这样的社会。